古代散文中的北京帝城風貌丨京華物語
自戰國中期樂毅《報燕惠王書》始,至晚清林紓《記翠微山》止,《古代散文中的北京》一書,節選了曆代創作於北京或以北京為主題的古代散文作品七十篇。這之中包括關於北京的書信、序跋、奏章、碑銘、駢賦、題記等,旁及雜史、筆記中記述北京名人軼事的散文篇章,上起戰國,下至晚清,尤以金元以來具體描寫北京帝城風貌的散文為多,以折射北京文化歷史的變遷,並展示京華風物之美盛。
其中,作為「公安派」重要代表人物的袁中道,就曾寫下《西山十記》,記錄自己在西山遊玩時的所見所聞。西山包括百花山、靈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盧師山、玉泉山等一眾北京西郊名山,是北京的名勝景點之一。
對於西山一帶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袁中道均有細緻入微的描繪,如「楊柳夾道,帶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見沙石,蘊藻縈蔓,鬣走帶牽,小魚尾遊,翕忽跳達」,「山根中時出清泉,激噴巉石中,悄然如語。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結雪,彙於池中。見石子鱗鱗,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寶妝施,蕩漾不停,閃爍晃耀」,等等,行文如行雲流水般自然。
明朝萬曆年間舉人沈德符,對明代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文人軼事等諸多方面都有深入的觀察和記錄,他所著的《萬曆野獲編》便是明代重要的筆記著作。下文中所選取的《射所》一文,便是他對射所地址變遷的考證。
《帝京景物略》是研究明代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獻,書中,同樣記載了明代北京的山川、園林、風俗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比如《金魚池》一文,描述的便是北京金魚池一帶的景觀和與之相關的人文活動。而萬鬆老人塔,則是北京城區內僅存的一座元代磚塔。
以下內容節選自《古代散文中的北京》,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古代散文中的北京》,馬東瑤 主編,文津出版社2024年10月版。
西山十記
袁中道
記一
出西直門,過高梁橋,楊柳夾道,帶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見沙石,蘊藻縈蔓,鬣走帶牽,小魚尾遊,翕忽跳達。亙流背林,禪刹相接,綠葉濃鬱,下覆朱戶,寂靜無人,鳥鳴花落。過響水閘,聽水聲汩汩。至龍潭堤,樹益茂,水益闊,是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錦,香風芬馥,士女駢闐,臨流泛觴,最為勝處矣。
憩青龍橋,橋側數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閣,翼以千峰,縈抱屏立,積嵐沉霧。前開一鏡,堤柳溪流,雜以畦畛。叢翠之中,隱見村落。降臨水行,至功德寺,寬博有野致。前繞清流,有危橋可坐。寺僧多業農事。日已西,見道人執畚者、插者、帶笠者,野歌而歸。有老僧持杖散步塍間。水田浩白,群蛙偕鳴。噫!此田家之樂也,予不見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記三
自玉泉山初日霧露之餘,穿柳市花弄,田疇畛畦之間。見峰巒回曲縈抱,萬樹濃黛,點綴山腰,飛閣危樓,騰紅酣綠者,香山也。
此山門徑幽遐,青鬆夾道里許,流泉淙淙下注。朱欄千級,依岩為刹,高傑整麗。憩左側來青軒,盡得峰勢,右如舒臂,左乃曲抱,林木繡錯,伽藍棋布。下見麥疇稻畦,潦壑柳路,村莊疏數,點黛設色。夫雄踞上勢,撮其勝會,華榱金鋪,切雲耀日。肖竹林於王居,失穢都之瓦礫,茲刹庶幾有博大恢弘之風。
至於良辰佳節,都人士女,連珮接軫,綺羅從風,香汗飄雨,繁華巨麗,亦一名勝。獨作者騁象馬之雄圖,無丘壑之妙思,角其人工,不合自然,未免令山澤之臒息心望岫。然要以數十年後,金碧蝕於蛛絲,階砌隱於苔蘚,遊人漸少,樹木漸老,則恐茲山之勝,倍當刮目於今日也。
記九
依西山之麓而刹者,林相接也。而最壯麗者,為鮑家寺。寺兩掖,石樓屹立,青槐百株,交蔽修衢,微類村莊。殿墀果鬆僅四株,而枝葉婆娑,覆陰無隙地。飄粉吹香,寫影石路。堂宇整潔,與碧雲等。於弘教寺之下,又得滕公寺。石垣週遭,若一大縣。其中飛樓相望,五十餘所。清渠激於戶下,雜花靈草,芬馥簷楹。別院宛轉,目眩心迷。幽邃清肅,規馺娑而摹未央。
噫,衒之之紀伽藍,盛矣!中州固應爾,燕冀號為沙磧,數百年間,天都物力日盛。王侯貂貴,不惜象馬七珍,遂使神工鬼斧,隱軫山穀。予遊天下,若金陵之攝山、牛首,錢塘之天竺、淨慈,誠為穢土清泰。至於瑰奇修整,無纖毫酸寒之氣,西山諸刹亦為獨步。玉環、飛燕,各不可輕。雖都人有擔金填壑之譏,然赫赫皇居,令郊埛間皆為黃沙茂草,不亦蕭條甚歟?王丞相所謂「不爾,何以為京師」者也。
——《珂雪齋集》卷十二
題解
記一寫西湖、功德寺,田家之樂令人神往。記二寫玉泉山麓,水流澄澈,鳥聲百囀,雜花在樹,宛若江南。記三寫香山,伽藍棋布,博大恢宏,不過人工痕跡太濃,與自然不甚相合。記四寫碧雲寺,書泉誌勝。記五寫臥佛寺,老樹森立。記六寫萬安山翠岩寺,具山林之致。記七寫中峰庵、弘教寺,集中寫怪石意態。記八寫萬安山頂之勝,淹潤柔滑,飄粉流香。記九寫西山腳下的鮑家寺,幽邃清肅,神工鬼斧。記十,作者對遊曆西山的心態做了深刻總結,通過辯難的形式說「予遊山自西山始也」。通過西山的遊曆,作者實現了從外在遊曆到內心修行的轉變,體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學。
作者另有《西山遊後記》十一章,分別記述了高梁橋、極樂寺、西湖、裂帛泉、中峰庵、帝王廟、香山寺、碧雲寺、洪光寺、臥佛寺、法雲寺等,當與《遊高梁橋記》,以及本篇對照閱讀。關於法雲寺,在妙高峰最高處,袁宏道有《妙高峰記》,隨步賦形,隨境摹情,宜並參。
射所
沈德符
今京城內西長安街射所,亦名演象所,故大慈恩寺也。嘉靖間毀於火後,詔遂廢之,為點視軍士及演馬教射之地。象以非時來,偶一演之耳。
會試放榜次日,新郎君並集於其中官廳內,請見兩大座主。榜首獻茶於前,亦可作南宮一佳話。竊謂慈恩寺名,正與唐曲江名相合,何不即以雁塔題名事屬之?每三年,輒許南宮諸彥泚筆記姓名於中,亦聖朝盛事,而僅充芻牧決拾之場耶。
射所東門,即雙塔寺。寺隘甚,而有二磚浮屠最古,聞是唐憫忠寺故址。寺本唐文皇征高麗回,哀渡遼將士殞身行間,作此寺追薦之。後金人俘宣和、靖康二帝至京,曾寓於此。至桑治亡,文信被執而北,亦縶此中。惜無有表彰故跡者。近聞一大老雲,憫忠寺在宣武門外,當考。
——《萬曆野獲編》卷二十四
題解
北京西長安街28號曾有大慶壽寺,始建於金世宗大定年間。明正統十三年(1448)重修,改稱大興隆寺,又名慈恩寺。嘉靖十四年(1535)毀於火災,僅存雙塔;次年改為講武堂、演象所。因寺內西南隅有兩座玲瓏秀麗、巍峨壯觀的磚塔,左右相擁矗立,俗稱「雙塔寺」,1954年被拆除,原址上建起電報大樓。這篇便是關於射所地址變遷的考證性文章。
金魚池
劉侗、於奕正
金故有魚藻池,舊誌雲池上有殿,榜以瑤池。殿之址,今不可尋。池泓然也,居人界而塘之,柳垂覆之,歲種金魚以為業。
魚之種,深赤曰金,瑩白曰銀,雪質墨章、赤質黃章曰玳瑁。其魚金,貴乎其銀周之;其魚銀,貴乎其金周之,而別以管若箍。管者,鬣下而尾上,周其身者也。箍者,不及鬣,周其尾者也。魚有異種者(白而朱其額曰鶴珠,朱而白其脊曰銀鞍,朱脊而白點七曰七星,白脊而朱畫八曰八卦),有蝦種者(銀目、金目、雙環、四尾之屬)。種故善變,飼以渠小蟲,魚則白,白則黃,黃則赤,無生而赤者。魚病二,曰虱,曰瘟(瘦而白點,生虱也,法以糞浸新磚投之。鱗張如脫者,瘟也,法以新藍布擦之)。
魚死三,吞肥皂水得一死,橄欖柤得二死,核桃皮水得三死。天將雨,魚拍拍出水面,水底蒸如熱湯也。歲穀雨後,魚則市。大者,歸他池若沼;小者,歸盆若盎。若琉璃瓶,可得旦夕遊活耳。歲盛夏,遊人攜罍飲此,投餅餌,唼呷有聲,其大者銜餌竟去。
按:金魚,古未聞。《鼠璞》曰:「惟杭六和寺池有之。」故杜工部詩:「沿橋待金鯽,竟日為遲留。」蘇子瞻曰:「我識南屏金鯽魚。」今亦貴鯽,不售鯉。蓋魚壽莫如鯉,金鯉則夭,且摶身而鴻,且投餌不應,且遊遲遲,不數擲出波間也。池陰一帶,園亭多於人家,南抵天壇,一望空闊。歲午日,走馬於此。關西胡侍曰:「端午走馬,金元躤柳遺意也。」躤柳,今名射柳。
——《帝京景物略》卷三
題解
自桑治至明清,飼養金魚十分普遍,講求此道之人甚多,技藝也越來越精。本文書寫了位於北京天壇之北的金魚池,詳細記述了明代北京飼養金魚的情況,再加之達官貴人的園亭樓閣多建於此,金魚池垂柳依依,池水蕩漾,遊人玩魚觀景的美好景象,宛如江浦魚市,別有一番雅趣。
萬鬆老人塔
劉侗、於奕正
萬鬆老人,金元間僧也。兼備儒釋,機辯無際,自稱萬鬆野老,人稱之曰萬鬆老人。居燕京從容庵。漆水移剌楚材,一見老人,遂絕跡屏家,廢餐寢,參學三年。老人以湛然目之,後以所評唱《天童頌古》三卷,寄楚材於西域阿里馬城,曰《從容錄》,自言著語出眼、臨機不讓也。楚材序而傳至今。老人寂後,無知塔處者。
今干石橋之北,有磚甃七級,高丈五尺,不尖而平,年年草榮其頂,群號之曰磚塔,無問塔中僧者。不知何年,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居者猶悶塔佔其堂奧地也。又不知何年,居者為酒食店,豕肩掛塔簷,酒甕環塔砌,刀砧鈍,就塔磚礪,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罵,二百年不見香燈矣。萬曆三十四年,僧樂庵訝塔處店中,入而周視,有石額五字焉,曰萬鬆老人塔,僧禮拜號慟,募貲贖而居守之。雖塔穿屋如故,然彘肩、酒甕、刀砧遠矣。
——《帝京景物略》卷四
題解
萬鬆老人塔,全稱為「元萬鬆老人塔」,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南大街,是金元時期著名僧人萬鬆老人圓寂後其弟子為其建造的靈骨塔,該塔是北京城區內僅存的一座元代磚塔。本文記述了萬鬆老人塔的由來。萬鬆老人塔保存了金元時密簷式塔的風格,是元大都時代重要的建築遺存,具有珍貴的歷史地標意義,並對研究古代歷史及古代建築有重要價值。
原文作者/袁中道 沈德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