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為何需要中國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深度融合。那麼,世界為何需要中國?中國為世界帶來了哪些機遇?這些都需要中國來向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

12月4日,「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專題論壇現場。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12月4日,「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專題論壇現場。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讀懂中國,關鍵是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讀懂中國,需要讀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能滿足14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將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刊《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執行主編、天津大學新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陸小華在論壇上說。

圖為陸小華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陸小華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中國人是非常主動地把自己的東西帶到全世界。我覺得全世界沒有人沒用上來自中國的產品。」巴基史丹「讀懂中國」論壇理事長、中巴經濟走廊巴基史丹前特使紮法爾·烏丁·馬赫默德在4日舉行的「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專題論壇上表示,中國是通過獨一無二的友好方式,將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圖為紮法爾·烏丁·馬赫默德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紮法爾·烏丁·馬赫默德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12月4日,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方法與效能」專題論壇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新聞網為戰略合作媒體。多位中外名家圍繞「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對世界有何現實意義」「如何加快構建中國自有話語和敘事體系」「如何創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表達」等議題展開討論。

中國新聞社融媒體中心主任兼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在作開場發言時表示,讀懂中國是個歷史命題,更是一個時代命題。「如今,世界大變局與傳媒大變革相互交織,當自信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當世界認識中國的方式更加豐富便捷,如何把握機遇,更有方法、更富效能地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這就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命題。」

圖為吳慶才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吳慶才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瞭解中國,需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

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發展有深遠意義,但世界對於中國式現代化的瞭解和認識還需加強。

「西方應當進一步理解中國的現代化,以促進彼此合作,從而推動全球體系朝著基於共贏互助的新型相互依存關係發展。」 比利時前駐華大使、歐盟中國聯合創新中心聯合創始人帕泰利克·奈斯認為,中國和歐洲存在一些共識基礎和密切的聯繫。歐洲和中國都堅信,國家是尋求社會正義和保護弱者的不可或缺的主體。

圖為帕泰利克·奈斯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帕泰利克·奈斯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美國作家、《世界為何需要中國》的作者基爾·費拉納在發言中批評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刻板敘事,認為這些媒體煽動了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恐懼和懷疑情緒。「西方媒體過度關注中國GDP增長和股市波動,卻忽視了中國真正在發生的奇蹟——中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並消除了極端貧困。」

圖為基爾·費拉納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基爾·費拉納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文明始於溝通,沒有溝通,就無法想像文明的存在。」瓦爾代國際辯論球會發展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安達·貝斯泰利茨基說,儘管面臨挑戰,但貝斯泰利茨基對全球加強網絡空間合作的潛力表示樂觀,「文明化溝通實踐不僅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更是一個可以通過集體努力實現的目標。」

圖為安達·貝斯泰利茨基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安達·貝斯泰利茨基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理解中國,需要講好中國故事

讓世界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我們主動講好中國故事。

「實踐證明,別人往往說不清中國的事情,中國的故事需要中國人自己來說。」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陸彩榮表示,我們需要加強與世界的互動、互信,走好自己的中國路,說好自己的中國話,讓世界瞭解中國、理解中國。

圖為陸彩榮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陸彩榮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理解中國,可以通過多種載體。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永強介紹,中國的電影、音樂、舞蹈等藝術作品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這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也促進了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同時,中國式現代化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強調不同文明間的平等與包容。

圖為李永強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李永強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魯班工坊’通過與夥伴國家、友城和院校開展職教合作,採用共建工坊、學曆教育、職教培訓等方式走出國門,跨越山海,將中國職業教育經驗和方案與世界共享,帶動中國工匠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成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走出去’的一張‘中國名片’。」「魯班工坊」項目負責人代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王維園表示。

圖為王維園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王維園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中信出版集團總編輯洪勇剛表示,圖書作為傳播知識、文明互鑒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傳播中發揮著獨特的優勢作用。「以書為媒,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幫助世界更好地‘讀懂中國’,不僅是一項政治任務,更是一種文化使命。」

圖為洪勇剛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洪勇剛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讀懂中國,需要傳遞好中國聲音

讀懂中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需要創新方式方法,也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那些無法有效解決自身問題的社會,往往喜歡將責任歸咎於他人。因此,世界上才有越來越多將西方社會問題歸咎於中國的說法。」華東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教授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說,西方正在經歷自己的衰落,無論是相對意義還是絕對意義上都是如此。所以它們喜歡將自身的社會問題歸咎於中國,因為在他們看來,向中國「潑髒水」能夠給本國民眾帶來「心理安慰」,使他們覺得不只有自身社會充斥著各種矛盾。

圖為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他建議,中國必須展露實力和真實的價值,實事求是、坦率地介紹自身的作為。中國的成就確實是了不起,確實應得到充分展示。這樣才能破除虛假信息的迷霧。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黃日涵也談到這一問題,他說雖然中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美西方國家一些媒體仍然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自己在和一些西方智庫學者交流的時候,發現有一些事情他們明明知道是在污衊中國,但為了美西方所謂的政治正確,他們仍然睜眼說瞎話。

圖為黃日涵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圖為黃日涵在專題論壇上發言。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黃日涵表示,我國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一方面,我們應該吸引更多外國朋友到中國來走一走、看一看;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主動介紹自己所見到的中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編輯:閆嘉欣

責編: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