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地暖引燃可燃物起火,消防提醒居民冬季注意用電安全
冬季是電氣火災頻發的季節。天氣寒冷,居民常常使用不同材質的電暖氣、電熱毯、「小太陽」等取暖設備,但如果使用不當或線路老化,可能引發火災。
11月27日15時21分,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街道一胡同內發生一場火災,「罪魁禍首」是居民家中安裝的電熱地暖——地板下方的石墨烯材質電熱膜出現故障,引燃了可燃物。12月4日下午,新京報記者隨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來到事發地進行回訪。
雙人床下冒煙,居民澆水後及時報警
「當時我這間臥室起火了,就在床下,現在床已經搬走了。」12月4日,郭大爺指著臥室地面一塊黑黢黢的地方說。那裡的地板已經被撬開,地面散落著火災留下的灰燼。
郭大爺告訴新京報記者,起火當天,他先是聞到了一股燒焦的味道,還以為是廚房灶台起火,後來才發現氣味來自臥室,雙人床下開始冒煙。郭大爺先往床上澆了兩盆水,發現沒有明顯效果,便撥打119報警。隨後,他領著老伴兒和外孫離開了臥室,拉下了電閘。
接到報警後,花園社區微型消防站立即派人員趕往現場,用滅火器處置。很快,安定門外消防救援站和安定門小型消防站的消防員也迅速抵達現場,用消防車出水滅火。
如今,在事發現場,人們還能從撬開的地板邊緣看見燒焦的石墨烯電熱膜和泡沫保溫板。郭大爺表示,自家的電熱地暖安裝了六七年,雙人床下一直放滿了衣物和一些生活用品。
東城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員焦巍介紹,初步推斷,火災原因是電熱膜受到保溫層、地板、床鋪的層層擠壓,導致電熱膜線路故障,進而引燃地板、衣服等可燃物。
「幸好沒發生在夜裡,能及時察覺到冒煙,不然後果難說。」郭大爺感歎。
取暖設備應遠離可燃物,避免長時間插電
新京報記者跟隨防火監督員,走訪胡同里的多戶居民住宅發現,多數人家使用電采暖進行取暖。居民黎女士介紹,電采暖晚八點到早八點通電,白天會自動斷電。
記者注意到,電采暖設備上放了一塊不鏽鋼板,板上放著幾個栗子。
「不要在采暖設備上放個人物品,長時間烘烤會導致溫度持續升高,可能引燃可燃物導致火災。即便不鏽鋼板不是可燃物,也會影響設備散熱的。」防火監督員提醒道。
據悉,秋冬季節,北京各區曾發生多起取暖設備火災。
11月23日,懷柔區葦店村發生了一起居民住宅火災。據戶主介紹,因天氣轉冷,當天天黑後他將放置在後院簡易棚中的水罐通電,給儲存的自來水加熱。插好電後,戶主回屋吃晚飯,再回到後院時,發現水罐的線路已經起火,火勢迅速蔓延,引燃了棚內的廢舊傢俱等木質材料。所幸消防救援人員及時到場,撲滅了火災。
10月8日,順義區一居民臥室起火,系電熱毯未及時關閉引發。儘管明火及時被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床褥、照明燈、窗簾以及空調等傢俱被燒燬。
此前,新京報記者聯合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購買「小太陽」、暖風機、電暖氣進行試驗發現,「小太陽」、暖風機升溫很快,在持續高溫的狀態下,「小太陽」表面溫度達到近600攝氏度,能瞬間引燃紙張等可燃物。
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提示,在使用取暖設備時,應注意用電安全。要購買合格的產品,並按照說明書使用,使用時應遠離可燃物,避免將衣物等放在取暖設備上或靠近取暖設備烘乾。切勿過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睡覺或離家時應將其關閉,避免因長時間加熱導致火災。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編輯 彭衝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