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氣溫創歷史同期新高,部分地區冬季「遲到」超20天

新京報訊(記者王景曦)今天(12月5日),記者在中國氣象局12月例行發佈會上瞭解到,11月我國平均氣溫創歷史同期新高,但11月下旬的一場寒潮,導致氣溫顯著下降,與前期冷暖對比鮮明。在近幾月偏暖的氣溫條件下,今年我國部分地區入冬時間比常年偏晚,部分地區偏晚20天以上。

近30天全國氣溫距平實況圖。圖源:中央氣象台近30天全國氣溫距平實況圖。圖源:中央氣象台

11月份,全國平均氣溫為5.1℃,較常年同期偏高1.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月內有3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次數較常年同期偏少1.3次。不過,11月的冷空氣「少而猛」,其中,16日-18日和23日-27日出現了全國型強冷空氣過程,多地氣溫普遍下降12℃-16℃。

儘管11月全國平均氣溫創新高,但月內氣溫波動較大。具體來看,上旬和中旬的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均較常年同期偏高2℃以上,下旬受冷空氣影響,氣溫顯著下降,除東北、內蒙古中東區和華北等地外,其餘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

受強冷空氣影響,11月下旬我國經歷了寒潮,出現了大範圍的大風、雨雪天氣。

在前期偏暖的背景下,為何突然出現大範圍的大風、降溫、雨雪?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11月下旬,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發生顯著變化,烏拉爾山附近高壓脊增強,引導高緯度的強冷空氣東移南下,影響了我國中東區大部地區,並深入到華南等地,形成一次全國型強冷空氣過程,導致我國大範圍大風降溫天氣;同時西北太平洋和孟加拉灣地區水汽輸送增強,造成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出現大範圍雨雪過程。

記者查詢氣象資料後發現,9月、11月全國平均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10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第5高。持續偏高的氣溫,使今年我國多地入冬時間偏晚。

目前,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均已入冬,其中9月-10月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岸、內蒙古、西北地區中部和西岸、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及四川西岸等地入冬;進入11月,華北中南部地區、華東北部、華中北部、西南地區東區等地相繼入冬。

與常年相比,今年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入冬時間偏晚1-10天,華北南部、華東和華中北部入冬時間偏晚10-20天,部分地區偏晚20天以上。

預計12月份,除東北大部、華東南部、華南中南部、西南地區東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國其餘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編輯 張牽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