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聲揚揚潤石城

在八師石河子市的廣場上、社區里,總能聽見飽含深情的朗朗誦讀。

去年以來,八師石河子市持續開展「誦讀工程」,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各類詩歌誦讀活動共同編織了一幅幅動人的文化圖景,展示出「中國詩歌之城」的文化底蘊。

吟古韻、誦經典、傳文化……聲聲誦讀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深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出感恩奮進的澎湃力量,凝聚起推動八師石河子市和諧發展、培育文明新風的強大動力。

群眾廣泛參與 營造濃厚氛圍

「綠風起西北,詩韻入萬家。」在石河子市,有以艾青名字命名的詩歌館,有在詩歌界享有盛名的「綠風詩會」,還有明珠河畔的詩林、西公園里的詩石。

這裏的人喜歡寫詩,也喜歡朗誦詩,大大小小的詩歌朗誦協會及團體規模達萬餘人……2017年,石河子市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城」稱號,是西北五省區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立足挖掘好、利用好軍墾文化資源和兵團精神寶貴財富,去年以來,八師石河子市以高度文化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以「主題化策劃、時代化賦能、群眾化傳播」為理念,精心實施「誦讀工程」,全力打造「詩歌之城」這一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在八師石河子市舉辦的詩詞挑戰賽中,石河子第一中學代表隊獲得狀元稱號。圖為隊員合照(資料圖片)。 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宣傳部 提供

2023年,「詩歌之城·聲生不息」千人誦讀展示活動和「中國詩歌之城」八師石河子市首屆誦讀大賽、詩詞挑戰賽之「進士及第」、詩歌挑戰賽之「金榜題名」等系列活動接連舉辦;2024年,迎春詩會、「永遠的思念」清明詩歌朗誦會、「五四」青春詩會、「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端午詩會、2024綠風詩歌晚會暨「中國詩歌之城」八師石河子市第二屆誦讀大賽頒獎晚會等各類活動精彩紛呈……

據悉,八師石河子市已舉辦系列誦讀活動510餘場,累計參與30萬人次,在師市範圍內形成「周有活動、月有展示、季有演出、年有大賽」的誦讀氛圍。

在「永遠的思念」清明詩歌朗誦會上,兵團和地方的朗誦愛好者們齊聚一堂,表達對烈士的追思和對英雄的緬懷;「五四」青春詩會中,一首首飽含家國情懷與青春夢想的詩歌,表達著石城青年對革命先輩、對兵團精神的崇高敬意和新時代青年不負韶華的責任與擔當……

八師石河子市通過「政府引導,以獎代補,市場運作,群眾廣泛參與」的機制,將詩歌誦讀巧妙融入重要節日、鄰里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和主題黨日活動中,極大激發了幹部群眾的參與熱情。

如今,從廣場到劇院,從工廠企業到學校社區……各族職工群眾和朗誦愛好者們紛紛登上台、唱主角,忙得不亦樂乎、樂在其中。「我們熱愛誦讀、熱愛石河子這座詩歌之城,所以大家都非常開心能參加各類誦讀活動。」石河子市老年大學學員陳春花說。

記者注意到,在連續兩年開展的「誦讀工程」中,參與者既有學齡前「萌新」,也有「銀髮一族」,幾乎覆蓋了各個年齡段。他們或詠物,或言誌,或抒懷,充分體會中華文字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進一步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作熱情勃發 精品不斷「出圈」

在八師石河子市兩屆誦讀大賽中,廣大職工群眾積極開展文藝創作,湧現出一批如《依然年輕的城》《百衲軍衣》等集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原創詩歌作品,石河子播音主持誦讀協會、石河子詩歌朗誦藝術團、老年大學朗誦藝術團隊、綠風朗誦藝術團等社會團體將作品生動展示,凸顯出新時代石河子市文化建設的枝繁葉茂。

「祖國一聲令下/他們就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裏/世世代代紮根在這裏/像軍衣上的一塊塊補丁/挾春風染綠大地……」在2024年八師石河子市「誦讀工程」啟動儀式暨迎春詩會上,退休幹部、青年職工慷慨激昂地齊聲朗誦由本土詩人丁碧君創作的《百衲軍衣》,「即使生命逝去/我願把自己埋在白楊樹下/為這片貧瘠的土地再增加一抹翠綠/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此生足矣/足——矣」

台下觀眾傾聽著再現老軍墾艱苦創業歷程的作品,不禁為偉大的兵團精神潸然淚下。

「軍墾歷史、兵團精神是我們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通過深入挖掘其豐富內涵,激發了我們許多創作靈感。」丁碧君說。

在2024綠風詩歌晚會暨「中國詩歌之城」八師石河子市第二屆誦讀大賽頒獎晚會的現場,一首《致敬!披荊斬棘的軍墾爺爺》,憑藉對兵團歷史的深情回望和對兵團精神的精彩演繹,一舉拔得頭籌。

在八師石河子市第二屆誦讀大賽上,《致敬!披荊斬棘的軍墾爺爺》拔得頭籌。圖為比賽現場(資料圖片)。 王豔 攝在八師石河子市第二屆誦讀大賽上,《致敬!披荊斬棘的軍墾爺爺》拔得頭籌。圖為比賽現場(資料圖片)。 王豔 攝

「七十年前/我們集結到了一杆大旗下/披荊斬棘開墾荒原/……兩隻手掌/水泡連著血泡/人拉肩扛/我們一次次挺進荒野……嬰兒的啼哭/成了地窩子裡飄出的最動聽的音樂……披荊斬棘已成為過往/我們思維有些遲緩/步履不再鏗鏘……」這篇八師石河子市黨委辦公室和黨委宣傳部的幹部執筆創作的詩篇,深情展現著兵團人建設祖國、守衛邊疆的壯麗篇章。

「這就是兵團創業發展史的凝練,作為出生在地窩子裡的兵二代,我看著父輩披荊斬棘建設家園,也看著他們日漸變老、慢慢離開……我一定要把父輩的故事朗誦好,這是責任,更是使命。」參演的朗誦愛好者郝澤民說。

舞台上,歷史影像讓老一輩兵團人變得鮮活立體,誦讀者聲情並茂、激情滿懷,濃烈的情感從現場延伸到網絡。當晚,央影片直播間點擊量超百萬人次,《致敬!披荊斬棘的軍墾爺爺》節目從兵團「火」向全國。

以文化人育人 凝聚奮進力量

詩經楚辭漢賦,篇篇華彩;唐詩桑治詞元曲,字字生香。在對經典詩句的朗聲誦讀中,八師石河子市職工群眾不僅領略了詩詞韻律和諧、文字精練的藝術特色,更感悟到古往今來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精神價值、人生智慧和審美趣味等,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和啟迪。

「從青春詩會的一篇篇詩詞、一聲聲誦讀中,我不僅獲得了心靈的震撼洗禮和文化的潤澤滋養,更感受到了石河子市的活力,讓我們有信心紮根在這座城市去實現個人價值。」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徐文軒說。

在各類誦讀活動中,既有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中華經典名篇,也有讚美兵團精神、弘揚軍墾文化的原創佳作。職工群眾在飽含深情的誦讀中抒發家國情懷、傳承兵團精神,凝聚起感恩奮進的澎湃力量。

「參加誦讀活動,不僅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也在聲聲誦讀中承續了軍墾文化,讓學生們對兵團人的屯墾戍邊歷史、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是一堂難得而生動的思想政治課。」石河子第二中學教師唐德成說。

八師石河子市2024年「誦讀工程」啟動儀式暨迎春詩會現場(資料圖片)。 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宣傳部 提供八師石河子市2024年「誦讀工程」啟動儀式暨迎春詩會現場(資料圖片)。 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宣傳部 提供

為不斷擦亮「中國詩歌之城」文化名片,八師石河子市計劃繼續把「誦讀工程」貫穿全年、持續推進,積極開展誦讀庫項目建設、誦讀展示地建設以及詩歌特色街區、小區、學校建設,讓詩情、詩意、詩韻走入千家萬戶,引導更多的人愛詩、寫詩、誦詩,推出更多唱響主旋律、謳歌新時代的精品力作,持續提升軍墾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引領力,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強大精神橋樑。

「通過常態長效開展詩歌‘誦讀工程’,師市職工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不斷增強,為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朱衛星說。(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優)

編輯:王豔祖   審核:張宇帆   

來源:團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