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總規模破72萬億!較Q2增長1.44萬億,公募基金貢獻近萬億增量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12月7日訊(記者 李迪)中基協公募2024年三季度資產管理產品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國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的總規模達72.04萬億元,與二季度末的70.6萬億元相比增長1.44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從二季度末的31.08萬億元增長至三季度末的32.07萬億元,貢獻了最多規模增量。
除公募基金外,私募基金的總規模也在三季度實現小幅反彈。而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卻在下降,體現出監管各項「扶優限劣」措施正發揮積極效用,私募行業正持續出清並步入高質量發展道路。
公募基金三季度規模增長近萬億,股票基金貢獻絕大多數增量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總規模為32.07萬億元,與二季度末的31.08萬億元相比增長近一萬億,創下歷史新高。
分類型來看,股票基金在三季度的規模增長最為明顯。受益於股市回暖,截止三季度末,股票基金淨值達4.27萬億元,與二季度末的3.10萬億元相比增長近1.17萬億元。此外,混合基金的規模也從二季度末的3.55萬億元增長至3.75萬億元,增長超2000億元。
而在「股債蹺蹺板效應」的影響下,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的規模則出現下降,三季度規模分別減少2962.62億元、1535.51億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管理的養老金規模也呈穩步上升趨勢。
2023年三季度末,基金公司管理的養老金規模為4.65萬億元,2023年四季度末,其規模增長至4.89萬億元。今年以來,其規模繼續穩步增長,一季度末為5.05萬億元,二季度末位5.27萬億元,三季度末增長至5.67萬億元。
私募基金總規模小幅反彈,私募管理人持續出清
今年三季度,私募基金規模迎來小幅反彈。
具體來看,2023年四季度末,私募基金總規模為20.32萬億元。而在今年一季度末,這一數字下降至19.89萬億元,跌破20萬億元大關。二季度末,其規模進一步縮減至19.69萬億元。然而,今年三季度,私募基金規模實現了小幅反彈。截至三季度末,私募基金規模回升至19.92萬億元。
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從今年二季度末的50280億元增長至今年三季度末的52653億元,增長2373億元,為私募基金總規模的增長做出最大貢獻。
管理規模小幅反彈的同時,私募管理人的數量卻在減少。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於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數量總計達20457家。相較2023年四季度末的21652家、今年一季度末的21098家、今年二季度末的20765家而言,私募管理人數量呈現出逐季遞減的趨勢。
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減少,體現出部分私募行業正在持續出清,這也反映出監管「扶優限劣」的導向進一步加強。這種大背景下,更優質、更具實力的私募管理機構得以留存並持續發展,而經營不善、合規不足的機構將不斷被淘汰。長遠來看,這將有利於整個私募行業生態的優化與重塑,為私募基金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他類型資管產品總規模小幅波動
與公募基金及私募基金不同,證券公司私募資管、期貨公司私募資管、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等類型資管產品的總規模整體偏小。今年三季度,這些類型產品的規模也呈現不同方向的小幅波動態勢。
截至三季度末,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6.32萬億元,與二季度末的6.42萬億相比小幅下降;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為5.87萬億元,與二季度末的5.98萬億元相比同樣呈現小幅下降態勢。
而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或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則在三季度實現小幅增長。其規模從二季度末的0.33萬億元增長至0.34萬億元,整體規模依然較小。
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的總規模在三季度也實現了增長。其規模從二季度末的1.91萬億增長至三季度末的1.94萬億。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經濟復甦預期下,企業的經營狀況預期改善,其應收賬款、租賃地產等資產的質量也有望提高,市場關注度隨之提升,其發行量和規模也可能隨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