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港「三鄉人」的幸福故事

    照片:靈山港  上海交通大學 張鑫雨/攝    照片:靈山港  上海交通大學 張鑫雨/攝

    坐落於浙江衢州龍遊的靈山港是當地人的家鄉河、母親河。今年3月,水利部公佈了全國首批7個幸福河湖建設項目成效評估結果,靈山港作為浙江省唯一入選河流,評估結果位列全國第一。

    「在幸福河湖建設中,最重要的是讓老百姓有幸福感、收穫感和參與感。」龍遊縣林業水利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汪穎俊說。河道整治之後,對「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的吸引力都大大增加,好的環境將帶動產業發展、帶動共富。

    「這是我們的小程序‘浙眾護水’,你看,我有604個‘綠水幣’。」龍遊縣河長辦工作人員胡翠定期到靈山港巡河。她介紹,如今龍遊的河湖長製工作運用數字化智慧化管理系統,河長在線履職、部門協同治理、公眾樂水護水。市民如果發現靈山港內有漂浮垃圾,就可以拍照上傳,獲得「綠水幣」並兌換禮品。

    位於龍遊縣後田鋪村的薑席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在龍遊,現代河長製與古代的堰長製有諸多相似之處,由政府主導水利設施管理,百姓們參與。」後田鋪村副支書詹紅菊說。

    「我小時候靈山江的水很清的,孩子們就跳到江里游泳,在岸邊捉小蟹小蝦。」大南門歷史文化街區南門初莧主理人鄭旭從小在龍遊縣溪口鎮長大,靈山港的變遷嵌在他的鄉土記憶中。「後來靈山江被工業廢水汙染,經過治理,現在水又變得和以前一樣清了。」正因如此,沿江而立的龍遊大南門歷史文化街區在去年建成後,鄭旭選擇回到家鄉。

    「沿著靈山江,風景很好,可以帶動客人到這裏來放鬆心情。」依山傍水,面朝稻田,「滬漂」歸來的衢州人彭遠飛將龍遊縣官潭村已經廢棄閑置的老衛生院打造成了稻田咖啡館,讓背靠龍山、靈水、稻田、村落的「村咖」成為鄉村文旅的一個落腳點。

    2022年年初,龍遊溪口鎮開展「鄉賢引進」計劃,龍遊人傅擁軍將靈山港邊廢棄的黃泥圩水電站改造成了泥美術館。90後青年陳浩目前擔任這座美術館的執行館長,「我們的目標是建立水電站與鄉村、城市與鄉村、年青人與鄉村的聯繫,當我們專注於做好內容時,靈山港文化、水電站故事都會隨之傳播開來。」

    年輕的藝術策展人來到這裏成為「新鄉人」,在創作過程中不斷體會和發現「在地」家鄉河的文化源流和鄉土特色,龍遊水脈藝術節的展覽統籌人杜曉霞說:「我們想通過‘水脈’這一主題展示和串連城市和鄉村發展的根脈。」

    如今的靈山港河暢水清、人水和諧,全流域生態價值加速釋放,2023年以來吸引遊客約200萬人次,創造旅遊收入18億元。「原鄉人」愛水護水、「歸鄉人」返鄉創業、「新鄉人」藝術賦能,大家接力續寫著幸福河湖的生動故事和以水為脈的共富篇章。

上海交通大學 張韓晶 張鑫雨 南京大學 戴正果 中國美術學院 曾與同 林舒汶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2月0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