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永川:為有臨江活水來

    照片:臨江河  雲南大學 汪震/攝    照片:臨江河  雲南大學 汪震/攝

    冬日午後,重慶永川臨江河畔,陽光斑駁,微風輕拂,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著兩岸的美景。幾隻水鳥或飛或遊,享受著這份寧靜與和諧。

    「從前的臨江河,可不是這番景象。」永川區水利局原黨組書記張吉美回憶道。20世紀90年代,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永川區需水量急劇上升,加之管網缺失、污水直排等影響,臨江河的水量和水質已無法承載沿岸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經濟的發展。「那時候整條河流又臭又黑,嚴重影響了永川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形象。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臨江河的治理工作刻不容緩。」張吉美說。

    不過,這一切在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永川全面推行河長製,全區共設置各級河長543名,巡河排查問題、解決問題是各級河長履職的首要任務。永川區何埂鎮石筍山村的村河長丹恩昌碧從小在河邊長大,對水的清澈程度特別上心。回憶臨江河汙染問題,她不禁感歎:「臨江河和群眾是水和魚的關係,水乾淨才能造福老百姓。」正因為當地居民洗衣、洗菜、灌溉都要用到河水,所以讓河流清澈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重要前提。丹恩昌碧被譽為重慶市「最美護河員」,同時也是一名「網紅河長」。她將護河融入生活,利用網絡,將村民分成23個小組,「村民一旦發現有汙染河流的行為,就會馬上給我打電話反饋,我們會及時地跟進處理」。

    自2021年起,丹恩昌碧在短影片平台上發佈「巡河日記」,現已積累了1.2萬粉絲,收穫了6.5萬次點讚。「河流治理要做好群眾宣傳,宣傳保護河流的好處。」丹恩昌碧拿著手機分享道,「既然老百姓喜歡看短影片,那我就用短影片進行宣傳,這樣宣傳的效果才能更好。」

    解決了水汙染問題,還要解決資源性缺水問題。張吉美介紹,為均衡水資源,永川區先後實施鬆溉長江提水及龍門溪、小安溪、九龍河至臨江河水系連通工程,供水面積為614.43平方公里,供水人口達78.86萬,解決了永川「守著長江喊渴」的難題。源源不斷的活水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臨江河沿岸發展了包括稻蝦、茶葉、柑橘等產業。」寶峰鎮瀘永橋村村民袁美亮依託臨江河源頭良好的水生態環境,發展起「稻蝦共養」產業。「單種水稻,收益不大。現在養殖了小龍蝦,增加了一定的收入,我覺得非常不錯。」袁美亮說。

    「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大力支持,百姓衷心擁護。」張吉美簡要總結了臨江河治理的成功經驗,「什麼叫作‘幸福河’?能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好處的才叫‘幸福河’。」

西南政法大學 林玥兒 雲南財經大學 毛雯霞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2月0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