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小河的十年之變

    照片:南崗河  華南師範大學 江梓晴/攝    照片:南崗河  華南師範大學 江梓晴/攝

    2018年9月16日,徐綺梨至今仍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30年不遇的超強颱風「山竹」席捲而來,整個廣州市籠罩在一片風暴潮中。

    「到達現場已經是晚上8點了,當時水位很高,水流也急,就剩一個小洞口了,我踩著消防員的肩膀鑽進去,才把兩位被困老人救了出來。」徐綺梨是廣州市黃埔區南崗社區黨委書記、南崗河村(居)級河長,她所在的南崗社區地處東江口與珠江交彙處,因颱風導致水倒灌,一樓的居民住房都被淹了。

    這樣的場景在徐綺梨記憶中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前些年,黃埔區多次遭遇持續性暴雨災害,負責7段河道的她,每次都奮戰在防汛救災一線。

    在徐綺梨的腦海中,每一段深刻的回憶都與水有關。

    35年前,徐綺梨剛嫁到南崗,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條堆滿垃圾的小溝渠,污水橫流,沿岸雜亂無序。附近的居民直接將生活污水排進河裡,還會在河邊洗衣服。

    這便是徐綺梨對南崗河最初的印象。現在她的手機里,仍然存著南崗河舊時的「不堪模樣」。每每翻看這些老照片,就像是打開她記憶的閥門。

    2016年,廣州全面推行河長製。這位群眾眼裡的「南崗大姐」,從經營海鮮魚檔和豬肉銷售的個體戶,到出納員,再到進入社區工作,擔任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又肩負起河長的新職責。

    7段河道、30餘個魚塘,巡河、監管偷排、拆改整治……人生閱曆頗豐的徐綺梨感慨:「賣東西容易,還是護河難啊。」但她心裡很清楚,「想要發展就要先除痛」。

    從河湧整治到舊村改造,再到引進新業態,在徐綺梨等一眾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南崗社區重新盤活鴻福門酒家,引進萬達、高新等企業,村集體收益從原來的3000萬元漲到2.6億元。

    南崗社區只是黃埔區近些年來「煥新顏」的一個縮影。如今,曾經租金低廉的土地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產業帶,南崗河兩岸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新圖景。

    20多公里的沿河碧道串聯起口袋公園、橋下空間、河濱濕地,曾經無人問津的小河,成了兼顧生活和生態雙重功能的親水空間。人們安心地親水遊玩、白鷺在淺灘駐足、綠植被滋養得發亮、河畔邊的異木棉在夕陽的照耀下粉得驚豔……

    今年,南崗河流域聚集了「四上」企業1600多家,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黃埔實驗室、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和科技企業孵化器49家。南崗河已然成為集生態、文化和經濟價值於一體的「幸福河湖」。

    沿著南崗河,徐綺梨已走了幾十年。如今,她仍在河邊慢慢地走,身邊的人越來越多了。而這條河,也越走越寬了。

廣東財經大學 馮子敏 廣州新華學院 陳冬晴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2月09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