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於用1米長的木杆撬起千餘頭大象,武漢智造轉動全球最大海上「風車」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  「相當於用一根1米長的木杆撬起1100頭大象」,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昌造船重裝公司(下稱「武昌造船」)獲悉,該公司製造的新型聯軸器成功應用於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

新型聯軸器成功應用於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

近日,長13米、直徑5.6米、重200噸的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全尺寸地面試驗平台聯軸器,運抵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的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這標誌著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我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建設取得關鍵性突破。該基地建成後,可以開展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風電機組和最長尺寸的風機葉片檢測試驗。武昌造船完工發運的聯軸器是風電地面試驗平台的核心設備。

聯軸器是一種機械傳動裝置,用於連接兩個軸線或軸線上的旋轉元件,在機械傳動中具有多種功能,能夠傳遞動力,將電機的動力傳遞到其他設備中。武昌造船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由該公司完工發運的聯軸器拖動能力達到25兆瓦,加載扭矩達到35兆牛/米。

扭矩是使物體發生轉動的一種特殊的力矩,35兆牛/米的扭矩相當於用一根1米長的木杆撬起1100頭大象。因此,這也是全球加載能力最大的海上風電全功率試驗平台用聯軸器,在最大測試機組功率、六自由度加載能力、電網模擬器容量等三大核心技術指標方面世界領先。「填補了我國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對完善我國風電產業鏈、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級風電試驗基地建設工程中,武昌造船集中技術力量,開展專項技術攻堅,採用先進融合創新技術和一體化總裝聯調技術,攻克了大尺寸回轉筒體車銑復合精密加工、六自由度機械部件一體成型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生產難題,滿足了低轉速、大扭矩、重載荷等三大風電裝備使用需求,高質量完成聯軸器製造任務。

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是我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計劃2024年底完成設備安裝調試,2025年實現投產上線。基地建成後,將提升我國海上風電設備的研究與試驗驗證能力,有助於加快突破海上風電設備關鍵技術與並網技術,對提升我國風電技術水平和裝備製造能力、推動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許俊強 周建仁)

【編輯: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