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仍叫「安安」「可可」,象徵未來好事不斷,中央贈港大熊貓正式亮相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中央今年贈港的兩隻大熊貓正式與公眾見面(如圖),將香港的「熊貓熱」推上高潮。12月8日一早,大批市民來到海洋公園排隊等候,期待見到心心唸唸的大熊貓。
據香港頭條日報網8日報導,為控制人流,海洋公園當天派發時間卡,每15分鐘安排約150人入場。香港市民劉女士特意戴上熊貓頭飾,提前45分鐘來到海洋公園開門前排隊等候,她表示,自己幾個月前就開始期待見到熊貓,「心情很興奮」。
7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舉辦「大熊貓亮相儀式」,公佈早前經公開徵集,成功收集到超過2.2萬份市民命名建議,其中有過千份支持使用原名,即雄性大熊貓仍叫「安安」、雌性大熊貓仍叫「可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大熊貓是國家及香港的「親善大使」,會把握機遇推出更多大熊貓相關活動,以推動本地零售及旅遊業,並推高全城「喜迎大熊貓」的歡樂氣氛。他認為,「安安」和「可可」來港有三重意義:一是令香港成為內地以外全球飼養最多大熊貓的地方,二是展現國家保育工作的成功範例,三是發揮香港大熊貓家族的獨特魅力,掀起全港大熊貓熱潮。
香港市民李嘉明成為這次命名比賽冠軍。他表示,早前坊間不少意見希望能維持原名,「安」有希望香港穩定平安之意,「可」則有凡事皆可能的意思,「安可」更象徵香港未來好事會接踵而來,因此認為沿用原名也是很好的舉措。他說:「以前常去看中央送給香港的第一對大熊貓‘安安’和‘佳佳’,希望新一代市民有‘安安’和‘可可’陪伴,也是一種記憶的傳承。」
驅動「熊貓經濟」
「大熊貓熱潮」在全港升溫,特區政府、海洋公園,以及香港各領域推出一連串宣傳活動。其中,大熊貓展覽「PANDA GO!香港遊」於7日和8日在尖沙咀星光大道舉辦,展出2500個熊貓雕塑。港媒稱,這次活動設計8款全新的大熊貓造型,再特別加入6款香港專屬的「熊貓香港親友會」,組合出2500個熊貓雕塑。現場還有真人扮演的熊貓導遊,「不但扮相幾可亂真,功夫也十分了得」,不時擺出金雞獨立、打拳等姿勢,令人忍俊不禁。有遊客特意穿著熊貓連身服到場,笑言想融入熊貓群成為一分子。遊客劉女士說,看到明星在微博打卡,才知道有展覽,特地帶孩子來參觀,「連剛出生的粉紅色熊貓寶寶造型雕塑都有,十分可愛」。
香港餐飲及酒店業界也把握機會驅動「熊貓經濟」。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市場傳訊總監羅詠樺透露,本月起已推出熊貓聖誕主題的推廣套餐,除了包括熊貓主題的自助餐外,也會向客人贈送大熊貓紀念品,同時設有「熊貓樂園」讓客人與大熊貓擺設拍照打卡。她透露,相關套餐銷量不俗,佔本月整體預訂約30%至40%,「酒店整體訂房率預計可增長逾10%,餐飲業務更可望增長15%至20%」。
接待入境團的萬通集團董事羅啟邦表示,隨著大熊貓熱潮來臨,海洋公園再度受到內地客青睞,「預計本月中起,會有兩三成內地客人選擇入園」。錦倫旅運執行董事胡景豪表示,旅遊業界將會因應旅客的需求,在未來推出「大熊貓主題旅遊」,讓大熊貓粉絲來香港旅遊時可以選擇報團,行程包括到海洋公園觀看大熊貓、到其他有熊貓打卡點的地方遊玩。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不少酒店、餐廳已在佈置上花心思,加入熊貓概唸作為裝飾,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廣川菜,與旅遊業界合作加推優惠,迎合遊客需求,「尤其在‘一簽多行’效應下,來港內地客勢必大增,接待能力上更要提前做好準備」。
借「熊貓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中央決定向香港贈送第一對大熊貓「安安」和「佳佳」,於1999年正式與香港市民見面。這對可愛的大熊貓俘獲了無數港人的心,不過它們在2016年和2022年相繼離世。2007年香港回歸10週年之際,中央贈送香港第二對大熊貓「盈盈」和「樂樂」,時至今日,它們已在香港生活了將近20年,是壽命最長的熊貓之一。今年7月,在香港回歸祖國27週年之際,應特區政府請求,中央第三次給香港贈送一對大熊貓,「安安」和「可可」。它們抵港後,經過兩個多月的環境適應期,終於正式亮相。加上「盈盈」和「樂樂」日前誕下的一對雙胞胎,香港目前「坐擁6只大熊貓」,成為中國內地以外擁有大熊貓最多的城市。
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8日撰文稱,香港有足夠優勢打好「熊貓牌」。首先,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常駐外籍人口多,一個人就是一個宣傳大使,可形成龐大的宣傳力量。其次,香港是重要的國際航班中轉站,許多國外和內地旅客會在香港轉機進行短暫停留,利用這個空隙「到香港海洋公園看大熊貓」無疑是不錯的選擇。第三,香港的大熊貓保育能力也是一張王牌,曾創下「圈養大熊貓最長壽」紀錄,可吸引相關專家到港考察、研究。文章稱,大熊貓的形象中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和為貴」的內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於世界和平發展,「熊貓文化」傳遞的正是這樣的正能量。香港是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舞台,應借「熊貓文化」,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大力傳播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