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小鎮創業家 | 土家漢子創出摩洛哥茶葉名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周鵬 通訊員 向麗莉 史明
11月13日下午,34歲的劉玨緊緊盯著電腦屏幕,密切關注寧波港到非洲的船期表,他所在公司生產的100噸貨物即將發往摩洛哥。
確認船期信息後,他轉身走進車間,督促工人加緊趕製新茶。
劉玨是湖北省青翠源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翠源」)董事長,在鶴峰縣建有5萬畝有機茶基地,同時,他還有一個身份:摩洛哥熊貓進出口公司董事長。
10年來,他往來相距萬里的摩洛哥與鶴峰之間,只為把家鄉的好茶賣到廣闊的非洲市場。
如今,劉玨創立的「SAHA」成為摩洛哥茶葉名牌,銷往10多個非洲國家。
24歲隻身闖非洲
在青翠源茶葉精製加工車間,140多米長的設備在高溫中嗚嗚旋轉,冒著熱氣的茶葉從尾部流了出來。
「與我們的喝茶習慣不一樣,送往非洲的茶葉一定要炒熟,他們喜歡這種炒熟的味道。」劉玨抓起一把茶葉,茶香醇厚。
劉玨是一名典型的土家族漢子,身材魁梧,外表憨厚。他的家鄉鶴峰是「中國茶葉之鄉」,90%的村、70%的農戶種茶,茶園面積近40萬畝。其中有機茶基地認證面積達10.9萬畝,規模居全國第一。
劉玨的父親劉會軍在20世紀90年代創業建茶廠,生產珠茶、大宗茶,銷往浙江、湖南等地。「那時,公司給國內大茶商供貨,產量大但利潤薄,只能基本維持運轉。」劉玨時常在茶廠幫忙打下手。
2013年,省貿促會組織企業「走進非洲」。劉玨當時還是湖北民族大學體育專業大二學生,父親決定讓他出去見見世面。
在摩洛哥,劉玨發現當地超市都在賣一種茶葉,銷量不錯,便順手買回3盒。他找來製茶師研究確認:這是中國產的夏秋茶,鶴峰本地完全可以生產。「在中國每公斤僅賣20元的夏秋茶,在摩洛哥賣到60元至80元,大有商機。」劉玨很興奮。
2014年,他再次奔赴摩洛哥考察市場,由於語言不通,他只能靠比畫,同時加緊學習英語、法語、阿拉伯語;飲食不習慣,只能努力適應。
3個月裡,他走訪近10個大型茶葉批發市場,發現摩洛哥每年茶葉需求量大,其中絕大部分從中國進口。
經過一番考察,劉玨和父親商議決定,正選一個集裝箱的茶葉,在摩洛哥市場試試水。
「我們的茶葉雖然在外形上和當地茶葉很像,但是口感偏淡,不太適應當地人的口味。」劉玨回憶,第一個集裝箱滿載27噸茶葉抵達摩洛哥後,他四處找批發商,但他們有固定的供應商,都不願意和劉玨合作。6個月時間過去了,賣出去的茶葉不足100斤。
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戰略
「只要想辦法,肯定有出路!」劉玨並沒有退縮,他經過冷靜分析發現,摩洛哥在城市的茶葉消費接近天花板,而農村市場並不飽和。
撒哈拉沙漠周邊的國家極為乾旱,飲用的地下水十分鹹苦,需要茶葉去味。當地缺少蔬菜水果,食物主要是餅和牛羊肉等,茶水能夠幫助消化。
劉玨堅信在非洲赤道以北的乾旱地區,自己的茶葉大有市場。他找來卡車,僱請當地司機,在當地農村搭起舞台,表演中國武術,現場煮茶,邀請村民品茶、喫茶點。表演結束後,他和同事把茶葉送到村民家中,向村民介紹這是來自遙遠的鶴峰的茶葉。馬不停蹄跑了3個多月後,27噸茶葉終於售罄,劉玨收穫了第一桶金,信心大增。
為了讓客戶放心,他在當地註冊了一家企業——熊貓進出口公司。在省貿促會的幫助下,劉玨在港口城市卡薩布蘭卡租賃了一間小作坊,從中國進口兩台設備加工茶葉。由於質量好、價格合理,產品逐漸打開市場。
身處異國他鄉,劉玨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他將茶葉委託當地人售賣,結果茶葉賣掉了,銷售人員卻攜款消失,他損失了30多萬元。吸取教訓後,劉玨與當地銀行合作,每單貨物銷售出去,客戶直接開轉賬支票,只能由銀行打到公司賬戶,避免銷售員與大筆現金接觸,杜絕了貨款被捲走的情況。
還有一次,客戶拖欠10多萬元貨款,他每天登門要賬,直到要回貨款。
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劉玨帶著營銷團隊跑了50多個鄉鎮,把鶴峰茶葉營銷到每個角落。
2015年10月,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劉玨從一家美資企業購買3000多平方米的廠房,投資1400多萬元,在摩洛哥正式建廠,安營紮寨拓展市場。同時,註冊自主品牌「SAHA」,建起茶葉種植、生產、出口、銷售的全產業鏈,茶葉直達終端,從而掌握了市場主動權。
「從農村逐步包圍城市」的戰略逐漸見效,「SAHA」鶴峰茶被越來越多人知曉,銷往10多個非洲國家。
5萬畝鶴峰茶「直通」非洲
海外市場穩步拓展,生意越做越順,劉玨沒有忘記鶴峰的鄉親們。
2019年,劉玨在走馬鎮、鐵爐白族鄉、五里鄉等地建起茶葉基地,按照統一的標準收購當地農戶的茶葉。同時,新建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佈局10條全自動化生產線,一年可加工干毛茶3000噸。
一頭是鶴峰,一頭是非洲,兩地一線牽。
鐵爐白族鄉三旺村56歲的村民王珍元,從2017年開始和劉玨合作,收購村里的夏秋茶鮮葉進行粗加工,每年銷售額達300萬元。
王珍元介紹,以前只賣春茶,夏秋茶因賣不出去而白白浪費。通過和劉玨合作,村民從4月到10月都可以採摘茶葉。「鮮葉價格從此前的8角一斤提高到1塊3,並且現結。農戶的收入上漲至少兩成。」
目前,青翠源公司茶葉基地已擴大至5萬畝,帶動172家初加工企業和1600多戶農戶穩定增收。
「今年,公司再投資1100萬元,建設高標準的潔淨茶葉加工車間,改擴建全自動化茶葉精製生產線,進一步提升產能和茶葉品質。」劉玨說,公司每年將可多收儲干毛茶3000噸,年產能提升至8000噸。
巍巍群峰滿眼綠,茶山飄香迎客來。10月26日,2024「一帶一路」國際茶葉經貿洽談暨第六屆湖北鶴峰茶商大會在鶴峰縣走馬鎮舉行。大會期間,7名非洲茶企代表實地考察青翠源茶葉精製加工車間,紛紛點讚。摩洛哥阿諾娜食品公司拋來了2億元訂單。
劉玨謀劃,在摩洛哥丹吉爾自由貿易區建立海外倉,並建設第二家工廠,「要開發新品,拓展非洲市場,繼續帶動恩施地區茶農收入增長」。
本報聯合百家縣融尋找小鎮創業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墨)11月初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個新型中青年創業群體正在荊楚大地縣域悄然崛起。
他們通常有在大都市甚至海外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經歷,走南闖北,視野開闊;他們敢於創新,善於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就業、致富。
他們是「小鎮創業家」。
12月5日起,本報設立「尋找小鎮創業家」欄目,聯合全省100多家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共同追尋他們的創新、創業、創富故事,聆聽他們的心聲。
參與方式如下:湖北日報客戶端老用戶進入湖北日報客戶端,點擊右上角「我的頭像」,查看「熱門活動」,選擇「尋找小鎮創業家·報導線索徵集公告」,即可參與活動;新用戶下載安裝湖北日報客戶端,註冊後,參考前面老用戶加入活動。徵集時間:2024年12月至2025年12月。
小鎮創業家·報導線索徵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