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基本實現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可視化可預警可追溯」

12月6日,記者從自治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獲悉,為了確保特種設備運行安全,近年來,內蒙古以「數字化」為橋樑,紮實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向信息化、智慧化縱深發展。截至目前,內蒙古特種設備信息化平台共有檢驗系統用戶1837家、監察機構管理系統用戶1241家、生產單位管理系統用戶3770家、使用單位管理系統用戶29389家。基本實現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可視化、可預警、可追溯」。

特檢人員可隨時在線瞭解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情況。特檢人員可隨時在線瞭解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情況。

據悉,特種設備信息化平台是一個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檢驗管理、使用綜合管理和生產單位管理於一體的「四位一體」大數據追溯體系平台。依託此平台,自治區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不斷精進業務流程,竭力消除服務「最後一公里」壁壘,力求將用戶等待時間降至最低。目前不僅平台日均業務受理量超千條,而且實現了日均出具檢驗報告967餘份,工作效率相較於傳統模式實現了約60%的顯著提升。通過融合自動化數據處理、三級審核體系、標準化作業流程以及持續的質量監控,確保了檢驗報告精準、可靠及全程可追溯,進一步夯實了檢驗質量。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平台將繼續對檢驗預約、報告出具等流程進行全面優化,不斷推動特種設備管理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風險隱患,實現「無時不在、無事不擾」的監管效能。

內蒙古日報•草原雲記者:李國萍

編輯:章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