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破7.3,人民幣很淡定
人民幣又跌破了7.3,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
12月3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彙率開盤後接連跌破7.29、7.30和7.31,盤中最低觸及7.3141,創下年內最低值;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彙率同樣走貶,盤中最低時距離7.3也僅僅只差25個基點。
三里河注意到,對於此次人民幣跌破7.3,各方分析均提到兩點,外部強美元預期作用下,推動美元指數回升,內部寬鬆預期升溫環境下,10年國債收益率下行致中美利差擴大,由此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
但在隨後的數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反彈回升。
12月7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彙率衝高時已重返7.25區間。
人民幣如此「淡定」的表現,近年來已成為新常態:一年之內上下振幅數千個基點甚至超過1萬個基點,過去對所謂整數點位的敏感度在逐漸淡化,漲破7不意味著定會持續升值,跌破7也沒有一直大幅貶值,反而是在6和7之間雙向波動。
換言之,人民幣彙率更有彈性了。這樣的彈性源於中國央行堅持市場在彙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樣的彈性也將更好發揮彙率對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三里河表示,有漲有跌、雙向波動的人民幣成為了吸收內外部衝擊的「減震器」。恰恰是因為彙率波動起來,能有助於及時地釋放市場壓力,避免預期的積累。
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當人民幣彙率有彈性後,遇上資本流動發生劇烈波動時,或能減輕對資本外彙管製手段的依賴,可以讓貨幣政策有自主性,這對於中國金融開放是有積極意義的。
三里河也注意到,中國央行的確在引導更有市場屬性的人民幣彙率,適應更大的波幅和更強的彈性,但也絕不會放任其出現異常的大起大落,對惡意操縱市場、惡意製造單邊預期的行為仍有強硬手腕。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就屢屢強調,要防範彙率超調風險。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就指出,要強化預期引導,防止外彙市場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實現,防範彙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回想六年前,人民幣對美元出現過一波貶值,彼時的國際大空頭們又蠢蠢欲動,時任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彙局局長的潘功勝就放話:「對於那些試圖做空人民幣的勢力,幾年之前我們都交過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們應該都記憶猶新。」
政府出手幹預外彙市場,全球範圍內都是正常操作,美國、日本、中國都有,而從過去的經歷來看,與中國央行「做對家」、試圖炒作人民幣的境外資本往往損失慘重。
有外彙交易員告訴三里河,無論是從資金底氣還是政策工具的角度,中國央行在外彙市場上是絕對的「大玩家」,人民幣完全有淡定的資本,領教過央行本事的外資現在明白一個道理,不斷加註人民幣單邊走勢一定會吃虧肉疼。
影響人民幣未來走向的因素很多,有中國自身經濟表現,也有各種外部環境變化,切勿用單邊的思維來看待彙率的走勢,樹立風險中性意識,記住淡定的人民幣才不會對所謂的點位「大驚小怪」。
(「三里河」工作室)
責任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