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汽水有了丹江味兒

當下正是蜜桔採摘季節,湖北十堰丹江口涼水河鎮江口村,滿山遍嶺的桔子樹被果實壓彎枝頭。記者 甘南攝當下正是蜜桔採摘季節,湖北十堰丹江口涼水河鎮江口村,滿山遍嶺的桔子樹被果實壓彎枝頭。記者 甘南攝

頭頂桔子、手拿汽水的「冰冰熊」,是北京老字號「北冰洋」最新打造的吉祥物。你可知道,這隻人見人愛的吉祥物,居然和南水北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冰冰熊頭頂的桔子,正是來自南水北調水源地的「武當蜜桔」。

北京老字號為何看上了武當蜜桔?答案要到水源地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去尋找。通過南水北調對口協作,北京一輕食品集團落子丹江口,不但讓「國民飲料」北冰洋有了丹江味兒,還通過柑桔深加工,為當地傳統產業帶來新的變化。

北京企業為庫區桔農「兜底」

11月的北京已經入冬,千里之外的丹江口卻正是武當蜜桔採摘的時節。在丹江口的江北地區,滿山遍嶺的桔子樹被果實壓彎枝頭,彷彿提著一串串小燈籠。一場雨過後,桔園空氣清新,雨珠晶瑩剔透,讓金黃的桔子更加誘人。

涼水河鎮江口村,是當地有名的「桔鄉」。村民羅天恒來到自家桔園,喜悅的心情寫在了臉上。他的桔園有十幾畝,產量大約有十萬斤。今年行情好,收購價比往年幾乎高出一倍,這意味著他的收入也要比往年高出不少。

「今年估摸著能掙十萬來塊錢。」羅天恒笑著說,眼睛眯成了一條線。老羅過去是丹江口庫區的漁民,有三條船,靠捕魚養魚為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他上岸成了桔農。按他的說法,種桔子雖然比打工好一點,但過去經常是「豐產不豐收」。

原因倒也簡單。當地雖然柑桔種植面積大,但缺乏深加工產業,桔子一般都是銷往外地。一旦遇上「大年」,桔子的收購價格就會被壓得很低,那些個頭小、品相一般的桔子,更是無人問津。為了少賠本,桔農只能把賣不掉的桔子倒在溝渠里,或是任憑桔子爛在樹上。說起這些,老羅滿是無奈。

現在的老羅有底氣多了。他再也不用擔心桔子滯銷的問題,也不用擔心收購商隨意壓價。今年10月,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有限公司與丹江口市簽訂協議,承諾以不低於每斤0.8元的價格兜底收購柑桔15萬噸,一下子解決了桔農的後顧之憂。

傳統柑桔產業有了高附加值

在丹江口,說起「北京一輕」,不少人可能感到陌生。說起「北冰洋」,人們一下子恍然大悟:「哦,是生產汽水的!」

2023年11月,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全面投產,成為一輕在華中地區落子的第一個產業園區。該項目佔地133畝,總投資10億元,除了生產果汁汽水,還生產HPP(超高壓殺菌)桔汁、茶飲料、高端飲用水等產品。從此,「北冰洋」有了丹江味兒。

走進一輕產業園,如同置身於一個現代化的工業旅遊景區。一輕產業園目前擁有7條生產線,採用不同的顏色,對不同的生產線進行分區。其中,藍色的區域生產的是飲用水「丹泉」和茶飲料「丹茶」,一條生產線每小時可以生產36000瓶。穿過藍色的飲用水車間,一片明亮的橙色映入眼簾,這就來到了HPP桔汁的生產線。

在這裏,一顆顆武當蜜桔經過分揀清洗、榨汁取汁、殺菌冷卻等工序,變成了一瓶瓶HPP桔汁。工作人員介紹,HPP桔汁採用超高壓滅菌,沒有添加劑,不加一滴水,保留了武當蜜桔的原有風味和營養成分。採用鮮榨桔汁生產的汽水,果味也更加濃鬱。

生產一瓶HPP桔汁,大約需要10個桔子。HPP桔汁生產線一小時可以生產18000瓶,對桔子的消耗量巨大。而丹江口作為武當蜜桔的主產地,柑桔種植面積達30萬畝,年產量超30萬噸。因此,一輕落地丹江口,可謂是「天作之合」。

武當蜜桔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具有果肉細嫩、汁多化渣等優點。依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輕順勢提出了打造「中國柑桔深加工全產業鏈第一品牌」的願景。從單純地賣桔子到生產HPP桔汁、果汁汽水等高附加值產品,丹江口的柑桔產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北京55億元支持水源地綠色發展

眼下,隨著武當蜜桔進入採摘季,新一輪的榨汁工作也開始啟動。

今年,一輕計劃收購柑桔15萬噸,大約佔到丹江口市柑桔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僅此一項,就能生產HPP桔汁600萬箱、果汁汽水800萬箱,實現產值11.2億元,輻射帶動上下遊就業2萬餘人,帶動庫區桔農人均增收近千元。

圍繞丹江口的萬畝桔園、萬畝水源、萬畝茶園等資源,一輕還推出了不同品類的產品,既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又帶動了當地水經濟的發展。據瞭解,水經濟是丹江口市正積極打造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產值已佔到全市GDP總量的近一半。

「這個項目是‘兩山理論’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北京市南水北調對口協作的重要成果。」北京掛職幹部,丹江口市委常委、副市長隋耀衛表示,發展水經濟,還有利於更好地守水護水,從而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

通過對口協作機制,越來越多的北京企業來到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投資興業。繼一輕之後,燕京啤酒丹江口產業園也已開工建設,並有望在明年7月底投產。在河南南陽,京豫兩地依託當地獼猴桃特色產業,聯手打造「獼猴桃小鎮」,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與經濟持續增長良性互動的新路子。

北京市牢記水源地無私奉獻,積極支持水源地綠色發展。十年來,北京市累計安排資金55億元,支持實施協作項目1232個,促進水源地產業轉型升級,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編輯 陳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