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就業群體「最美的你」|引領家庭駛向幸福港灣的「擺渡人」
新聞眼
當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深刻變革,新興領域發展迅速,新就業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關懷和關愛。為探尋他們的精彩故事,聆聽他們的真實心聲,展現他們的奮鬥風采,12月2日起,廣西日報陸續推出「尋找新就業群體‘最美的你’」系列報導,同步在新媒體平台推出該話題互動活動,敬請垂注和參與。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蔣予昕 通訊員 唐婧
「當孩子在校內外皆得不到認可,遊戲和手機就成了‘避風港’……」
12月5日傍晚,南寧市青秀區金洲社區家長學校里,家庭教育指導者譚聚春正與家長們探討孩子問題。
一位初一學生家長滿臉愁容,稱孩子沉迷手機且脾氣急躁,不知如何是好。
譚聚春問道:「孩子最需要‘我被愛、我有價值、我很重要’。若這些需求被滿足,內心自會充滿動力。請問,我們都給孩子了嗎?」
家長們陷入了沉思,開始尋找問題的根源。
每週四華燈初上時,南寧金洲社區家長學校的「週四家長課堂」總會熱潮湧動。作為執行副校長,譚聚春針對青春期親子溝通等難題,常與專業人士為父母答疑解惑,這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譚聚春是自治區婦聯與教育廳聯合認定的首批廣西家庭教育指導者之一。曾是教師的她,深切體會到家庭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促使她投身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十餘年如一日。
一次遠赴河池偏遠山村講座,台下滿滿的熱切焦灼的目光,令譚聚春動容。課上,她詳述親子溝通之法,諸多家長當場落淚。講座結束後,一位老大爺拉著她的手傾訴:「譚老師,孩子父母不在身邊,我們只知照顧孩子吃穿,不懂教育……」譚聚春微笑回應:「爺爺,給予愛、耐性、欣賞與信任,便是最好的教育。」
此行,讓她深感對偏遠山區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教育的迫切性。在自治區婦聯「家教潤心·成長同行」——「八桂家教直通車」五進五送活動中,譚聚春的足跡遍佈全區。她以生動故事與互動式教學傳播科學家庭教育理念,引入情景模擬,讓家長體驗孩子內心,思考培養方式方法。
有一家四口,原本溫馨幸福。女兒成績優異,初二一次意外摔跤後,一切變了。養傷返校後的女兒跟不上學習進度,壓力過大,積鬱成疾。休學半年複學後,敏感的她覺得遭老師和同學誤解,愈發不願上學。家庭氛圍因此變得壓抑沉重,她弟弟也受此波及,回家總是小心翼翼。
父母偶然在學校聽了譚聚春的講座,課後向其求助。譚聚春與他們深入溝通,勸其要先強大內心,調整家庭環境,讓家充滿溫暖與生命力,而不是將所有焦點都集中在女兒的病情上。
在譚聚春指引下,父母改變態度,給予女兒更多理解與寬容,儘量減少焦慮和指責。漸漸地,女兒情緒有了好轉。上週,母親來電告知譚聚春,女兒已願意出門社交、做家務,弟弟也恢復了往日的活潑開朗。
近年來,譚聚春欣喜地見證了家長觀念的轉變,從被動求助到主動學習科學教導,這變化堅定了她繼續前行的決心。她常勉勵家長:「孩子暫時的行為偏差不可怕,只要積極面對,調整教養方式,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就能共同走出困境。」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不能急功近利,需秉持初心、熱愛孩子且具親和力。」譚聚春認為,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深入實施,應強化對家庭教育指導從業工作者的督導與賦能,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讓更多家庭受益。而她將繼續在這一領域,做那堅定的「擺渡人」,引領家庭駛向幸福港灣。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