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闢謠(2024年12月9日)

2024年12月9日

 謠 言 「史上最嚴車檢來了」?

真相:近日,多個自媒體帳號發佈消息,宣稱「史上最嚴車檢來了」「車檢年限變化」「燃油車年檢增加OBD檢測」等。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記者多方求證瞭解到,上述說法均為不實消息,目前各地車檢並沒有新變化。

自媒體發佈的消息提到,「新政取消了9座及以下非營運載客車10年內3次上線檢測的規定,減為2次」等,實際上,這一規定在2022年10月1日便已開始實行,並非今年的新政。目前,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9座含9座以下)10年內上線檢驗2次,第6年和第10年上線檢測即可;註冊登記時間超過10年的,每年上線檢測一次。

關於網傳增加的「OBD檢測」,指的是車載自動診斷系統,該系統能夠隨時監控發動機的運行狀況,可對汽車尾氣超標發出警示。實際上,車輛OBD檢測早在2019年11月1號已正式實行。根據規定,2011年7月1日後生產的輕型汽油車都需要進行OBD檢測。檢測機構負責人表示,車檢年限和標準與此前相比沒有新變化。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1日,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新能源車的安全檢測標準《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將正式實施,新規新增了OBD檢測項目。但目前對於燃油車而言,並沒有相關年檢新規出台。(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區 益生菌的幾個誤區你踩雷了嗎?

真相:關於益生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益生菌可以包治百病

目前的科學研究表明,益生菌雖然對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並不能替代藥物治療。

誤區二:所有的益生菌都差不多

實際上,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機制。比如,雙歧杆菌可以到達大腸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嗜熱鏈球菌可以進入小腸幫助人體消化乳糖等。

誤區三:益生菌可以長期服用

雖然益生菌對健康有好處,但並不適合長期服用。長期服用益生菌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的依賴性,降低腸道自身的調節能力。

誤區四:益生菌補充是多多益善

商家對於益生菌的宣傳動輒含有8000億CFU、10000億CFU的數量,先不論拿到消費者手中真正還有多少活菌,單就益生菌本身而言,並不是補充得越多越好。過量服用,甚至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或者副作用。(來源:@央視網快看)

 通 雲南昆明警方公開曝光一批打擊整治網絡謠言警示案例

詳情:為有效淨化網絡環境,全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雲南昆明警方全面梳理摸排各類網絡謠言線索,依法嚴厲打擊編造傳播網絡謠言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清朗和諧網絡空間環境。近期打擊處置的典型案例主要有:

案例一

2024年11月,網民陳某某出於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的目的,在網絡平台發佈內容為「通緝令:陳小武;罪名:越獄;懸賞金:1000萬元」的虛假影片,該影片播放量上萬,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安寧警方依法對陳某某予以批評教育。

案例二

2024年10月,網民楊某因與沈某某發生糾紛,出於報復、恐嚇心理,截取沈某某父親的人像圖片後,編造配文「殺人犯逃亡在官渡,看見請打110」的影片在社交平台發佈,嚴重影響他人名譽,引發群眾恐慌,擾亂公共秩序。官渡警方依法對楊某處以行政處罰。

案例三

2024年10月,網民胡某某通過社交群組發表不當言論,對革命烈士劉青蓮惡意侮辱,將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汙名化,影響大眾認知、傷害公眾情感。東川警方依法對胡某某處以行政處罰。

案例四

2024年10月,網民陶某某、李某某為吸引眼球,編造「某小區14棟發現拐賣娃娃的窩點」的不實言論,並在社交群組中發佈,造成該不實信息被大量傳播,引發公眾恐慌。官渡警方依法對陶某某、李某某處以行政處罰。

案例五

2024年10月,網民陳某某、董某、徐某某為博取流量,在社交平台上發佈某醫院醫患糾紛影片,謊稱患者死亡,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呈貢警方依法對陳某某、董某、徐某某予以批評教育。(來源:「雲南警方」微信公眾號)

編輯 陳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