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重磅定調,財政貨幣政策新提法有何不同?

來源:國是直通車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指出明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分析指出,財政政策「積極」與貨幣政策「寬鬆」組合,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提出;此次「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財政貨幣政策組合的全新提法。

如何理解這一全新提法?明年財政貨幣政策會有何不同?

總量發力、注重配合

從近期中國財政部和央行的表態來看,上述新提法其實已經向市場提前釋放過信號。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稱,明年要實施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央行行長潘功勝透露,明年中國央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和政策取向。

「更加給力」對應更加積極,而「支持性」則與適度寬鬆相關。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上述政策組合新提法意味著在今年9月政策組合拳基礎上,將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與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結合。

這既充分利用了其他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的窗口期,又促進貨幣政策更好地配合財政政策,通過提升赤字、減稅、擴大政府支出等一系列措施刺激社會總需求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使貨幣政策更能調整基調、更能引導市場預期,實現「支持性」的目的與「適度寬鬆」的手段的統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認為,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表現出較強的順週期性。

未來一段時期內的財政貨幣政策協調可以朝著多個方向來推進。例如,央行在二級市場上常態化買賣國債,並將其作為調節基礎貨幣供應的主要手段;鼓勵符合條件的省份大量發行省級政府一般債,以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靈活性等。

財政政策如何更加積極

對於明年中國財政政策的發力空間,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豔林對國是直通車表示,目前看,中國的財政政策工具還比較充裕。

具體而言,一是可擴大赤字,增加國債發行,支持經濟建設和民生改善。二是專項債工具,用於支持地方政府經濟建設和民生改善。三是超長期特別國債。四是轉移支付,利用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支持地方發展和解決一些民生問題,特別是能緩解經常性支出資金困難。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建議,明年赤字率提高到3.5%以上乃至4.0%,可起到擴大總需求、釋放穩增長的強烈信號以穩定預期、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多重功效。

在他看來,赤字率上調到4.0%,赤字中的國債和一般債相較特別國債、專項債的使用約束條件少,能更快地形成支出,擴大總需求。且赤字率指標相比其他財政工具有特殊的意義,公眾主要根據該指標而非綜合指標來判斷財政政策積極程度,赤字率信號意義顯著,更有利於穩定預期和信心,而且能直接提振資本市場。

此外,赤字相對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而言,無論是中央發國債再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還是地方政府發一般債,地方政府可自由支配的程度更大,有利於緩解地方財政壓力,進一步促進地方政府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

貨幣政策如何適度寬鬆

回顧過去30年中國貨幣政策的實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分析稱,貨幣政策基調由緊到鬆依次可劃分為「從緊」「適度從緊」「穩健」「適度寬鬆」和「寬鬆」等區間。貨幣當局根據客觀形勢變化,以「穩健」為中樞,在「從緊」與「寬鬆」之間靈活調整,以達到穩經濟和逆週期調節的目的。

連平說,當前貨幣政策基調有必要也有條件調整為「適度寬鬆」,這為實施更大力度的降準、降息創造適宜的政策環境。從降準的可能性來看,鑒於相關銀行業機構在中國銀行業的存款佔比達六成,如對其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預計可向市場釋放流動性6000億元以上。

考慮到當前國內實際利率依然偏高,也有必要進一步降息。「未來一段時期,降準、降息仍有空間,而且貨幣政策應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盛鬆成表示,降準方面,與國際上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降準還有較大空間。降息方面,考慮到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1%左右,預計未來一段時期還有40個基點左右的降息空間。

連平認為,考慮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中,碳減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將於今年底全部到期,也可在明年初對相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追加新的額度,並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各0.5個百分點,以利於配合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