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感受中國產業的強勁脈動(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
10月18日,橋吊林立的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區作業繁忙有序。今年1至9月,上海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910.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8%,再創歷史新高。
計海新攝(人民圖片)
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11月28日清晨,上海陸家嘴,在世紀大道與浦電路交會處,一棟37層高的大廈在冬日的陽光中安靜矗立,這裏是金屬、能源等重要大宗商品期貨的交易中心——上海期貨交易所(簡稱上期所)。
走進上期所的交易大廳,巨大的數字屏幕上,「上海銅」「上海膠」「上海油」……一系列「上海價格」從這裏走向世界,讓世界感受中國產業的強勁脈動。目光所及之處,一個嶄新的世界一流期貨交易所正在加速建設,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寫下新的一筆。
新品種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讓我們的損失大大減少」
從事著貨物運輸相關業務,看市接單、接單鎖價正在成為當前不少貨代企業的日常。航運是貿易的派生需求,但運價巨幅波動讓產業鏈上的物流、貿易相關企業深受其苦。數據顯示,2022年前,上海出口到歐洲的集裝箱運價最高與最低相差高達35倍,對於貨代企業,由於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業內常戲稱「公司離倒閉只有一單貨的距離」。
為了應對國際航運價格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2023年8月18日,上期所開發並上市了中國首個航運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採用「服務型指數、國際平台、人民幣計價、現金交割」的基本設計方案,以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為標的。作為中國期貨市場近年來最具創新性的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期貨是全球首個依託中國指數開發的航運期貨品種,是中國期貨市場首個服務類期貨品種,是首個在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類、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同時也是面向國際投資者開放的境尼特定品種。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有什麼用?價格風險管理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今年年初,上期所期貨衍生品部總監黃偉在山東省青島市調研時,青島朗東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長江說:「感謝你們,集運指數(歐線)期貨讓我們的損失大大減少了。」
李長江說,今年1月,他的公司利用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進行套保,將運價上漲風險降到了最低。在年初,朗東已按照去年12月下旬的即期運價與客戶簽訂了今年1月中旬出運的合約,由於預計運價會上漲,為避免出現違約和虧損,朗東迅速在期貨市場進行套保,最終將虧損額從56萬元降至27萬元,實現大幅減虧的效果。
和李長江的公司一樣,越來越多的貨代企業成為集運指數(歐線)期貨風險管理功能的受益者。
廣東國榮物流集團為規避運價上漲風險買入期貨進行套保,虧損額從19萬元降低至4萬元。中哲物流集團通過參與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套保交易,期貨端實現盈利23萬元,不僅抵消了運費上漲的風險,期現合計還降低實際運費成本8萬元,達到幫助企業控制風險和穩定利潤的目的。
上期所副總經理賀軍介紹,上市一年來,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市場成交活躍。截至今年10月22日,累計成交量約4244萬手,累計成交額約3.48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約123億元,成交量和活躍度遠超境外。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成為期市的「明星」。作為一個新品種,「場子熱起來」,有利於打開知名度,且作為一個國際化品種,也有利於闖世界。
新服務
「‘點外賣式採購’幫了我們企業大忙」
上料、除油、水洗、鍍鎳、水洗、鍍銀……在浙江共感電鍍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鍍銀生產線繁忙有序地運轉。
共感電鍍所在的溫州樂清市,是全國低壓電器主要生產地之一。作為電器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樂清電鍍行業聚集了像共感電鍍這樣的300多家中小企業。白銀這種電鍍過程中使用的重要原材料,在這些企業的經營成本中佔比50%左右。
過去,原材料採購難、生產經營成本高,是中小電鍍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上遊白銀冶煉廠按噸銷售,不接受中小企業的小額採購。通過貿易商採購,有的不提供運輸服務,有的價格不透明,有的供應無保障。因採購量小,議價能力也低,很多企業還不得不接受不合理的價格。此外,中小企業隨行就市囤貨,不僅佔用資金和倉庫,還要承受庫存貶值的風險。
隨著上期所服務的介入,這些問題不斷得到解決。
「現在我們需要用銀的時候,可以隨時在手機上下單採購,一塊銀磚(15千克)就起賣,兩個小時內就能送貨上門,生意最忙的時候也能做到零庫存。」共感電鍍董事長黃友美說,買白銀變得像點外賣一樣方便,「期貨的‘點外賣式採購’幫了我們企業大忙!」
黃友美所說的「點外賣式採購」,是近年來產業鏈各方依託期貨市場聯合搭建的一種金融創新採購模式。新湖期貨有限公司的風險管理子公司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基於上期所綜合業務平台的白銀期貨標準倉單交易業務,與當地商貿服務商樂清金邦貴金屬有限公司合作,解決中小電鍍企業用銀痛點。
樂清金邦貴金屬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成傑向本報記者介紹:「這種模式下的採購流程,由新湖瑞豐向上遊冶煉廠或上期所綜合業務平台採購白銀後,提前運至樂清;我們則在樂清設立白銀倉庫,將新湖瑞豐採購的白銀作為常備庫存,拆散零售及運輸給下遊用銀中小企業。」
「這就將白銀價格波動風險分散到了期貨市場,為用銀中小企業保供穩價。」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對本報記者說,「在這種模式下,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子公司借助上期綜合業務平台進行白銀標準倉單交易並隨時提貨,同時在期貨市場進行對衝交易,根據下遊需要的定價方式,鎖定價格波動風險,並建立穩定的貨源供應。區域商貿服務商通過合作增強了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進一步拓展業務。用銀中小企業可以根據上期所白銀期貨實時報價,結合生產安排,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價格,向區域商貿服務商進行點價交易,下單兩小時之內就可以送貨上門。」
據悉,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湖瑞豐通過平台採購與下遊中小微用銀企業開展的白銀基差貿易現貨量300餘噸,與下遊中小微用銀企業的白銀貿易額超19億元,共服務200多家中小微用銀企業,累計降低其白銀原材料採購成本約400多萬元。
目前,這種創新期貨白銀採購模式已經在當地建立起白銀保供穩價的「三級市場流通體系」。即以上期綜合業務平台的倉單交易市場為一級批發市場,以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為二級批發商,區域商貿服務商為三級零售商,保證了高品質原材料的及時供應。
「通過這種三級市場流通體系整合資源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貿易中買貨難、買貨貴、定價難及風險管理難度大、庫存壓力大等痛點難點問題,實現了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線上與線下、金融與貿易的互聯互通,打造了一個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樣板,增強了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上期所有關負責人表示。
新組合
「保險+期貨」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在農村,上期所的創新服務產品「保險+期貨」也正在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清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臘縣納卓村的膠農李鴻偉已經開始割膠。他小心切開樹皮,乳白色的膠汁緩緩流出。天然橡膠,是由這些橡膠樹的「乳汁」經凝固、加工而製得。
猛臘縣,意為盛產茶葉的地方,是雲南省天然橡膠的主產區。
很長時間以來,天然橡膠現貨價格波動比較明顯,價格一跌,膠民的收入就大受影響,甚至出現「棄割」「棄管」現象。更特殊的是,橡膠樹需要生長8年才能割膠,12年才能達到較高產量。膠農們陷入「欲種不能、欲罷不忍」的兩難境地。
為更好助力膠農增收,從2017年開始,上期所在全國天然橡膠主要產區啟動橡膠「保險+期貨」項目試點,猛臘縣是受益產區之一,這一項目有力提高了膠農收入,也成為穩定橡膠這一重要戰略物資產銷的重要工具。
「極端天氣多發增加了膠價的波動,以前膠價低的時候不少人就放棄割膠外出務工,但現在割膠的人更多了,對橡膠園的管理也更用心,產量也在提高。」李鴻偉說。
促成改變的橡膠「保險+期貨」,是在膠農向保險公司購買基於期貨價格的保險產品後,保險公司與期貨公司合作,將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最終轉移到期貨市場的一種穩價工具。在橡膠「保險+期貨」項目中,上期所為膠農提供保費補貼,保險公司和期貨經營機構共同協作創新,形成多方努力為膠農提供更高收入的閉環。
「‘保險+期貨’是發揮保險業與期貨業各自優勢的重要金融創新。」黃偉說,「長期以來,農產品市場價格風險一直缺乏有效對衝手段,‘保險+期貨’提供瞭解決方案,讓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民通過金融工具來規避價格風險、保障收益,提升生產積極性,穩定產業發展。」
「現在手機上隨時可以看到上海橡膠期貨的價格,收入情況也一目瞭然。」膠農李鴻偉說,期貨讓種膠的收入更穩定,收膠點的價格也更透明。
據瞭解,2017年至2023年,上期所的「期貨+保險」服務共覆蓋海南省、雲南省30餘個區縣,累計投入專項資金近7.2億元,近百萬戶次膠農受益,持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新趨勢
「上海價格」正登場全球產業鏈
在亞洲,中國的期貨交易所正成為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定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上海價格」正登場全球產業鏈,逐漸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一大批「上海價格」正在一步一步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上海原油期貨作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輻射亞太地區的價格基準已初步形成;「上海膠」成交量已遠超境外同品種,全球橡膠定價中心正在上海逐步形成,2023年掛鉤20號膠期貨價格的跨境貿易實貨量已佔到我國天然橡膠進口量近四成;「上海銅」已經成為國內產業鏈貿易定價基準,被產業廣泛使用,國際銅與滬銅以「雙合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上海紙漿期貨結算價授權挪威漿紙交易所,我國首次向境外交易所輸出中國期貨價格……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參與上期所上市品種交易的產業客戶數同比增加約17%,重要品種產業客戶持倉佔比已基本與國際一流交易所持平。上期所(含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成交量19.78億手,同比增長8.8%,成交額192.88萬億元,同比增長26.7%,佔全國商品期貨市場的54.4%。其中,境外客戶數量同比增長約兩成,合格境外投資者客戶數量同比則增長近六成。以「上海價格」定價的國際貿易規模穩步提升,如部分重要鋼鐵企業在出口不鏽鋼時參考上期所價格定價;更多石油公司和煉廠參考上海原油期貨價格簽訂進口和國產原油貿易合約。
產業參與度、滿意度提升的背後是上期所構建了市場調研分析、制度機制優化和市場服務配套相互融合促進的產業服務工作體系,工作人員一次次深入倉庫廠房、林間地頭,尋找「接地氣」「有溫度」的改革創新,讓實體企業成為優惠、創新、服務的最終受益人。
上期所結算部總監張麗芳告訴記者,有一次,一家大型金屬生產企業反映,期貨市場保證金有點高,公司資金壓力很大。保證金是市場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防線,如何做到既防得住風險,又最大限度為實體企業降成本?「我們研究對比國外期貨市場經驗,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國期貨市場運行特點的差異化保證金方案,為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交易的保證金優惠一個百分點,每天合計可以為實體企業保證金佔用節省20億元至30億元。除此以外,我們還根據產業需求,加強技術開發和流程優化,縮短大部分品種交割時間,加快貨物流轉速度,降低買賣雙方資金佔用,提升企業參與利用期貨市場的效率。」
新目標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當下,中國期貨市場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世界一流期貨交易所應具備產品齊全、功能完備、服務高效、運行穩健、價格輻射全球等五大特徵。這要求國內期貨交易所發揮自身優勢,明確主動方向,動員各方力量,加快建成引領國際定價體系的一流交易所。
從1999年的3個期貨品種到如今的23個期貨品種、13個期權品種,市場成交規模增長超過600倍,上期所錨定的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為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貢獻’始終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黃偉說。
面對市場需求,上期所正進一步完善品種體系,目前,上期所已實現對金屬、能源、化工、服務等行業的期貨產品全覆蓋,正加快推進鑄造鋁合金、液化天然氣、膠版印刷紙、瓦楞原紙等綠色品種研發上市。
同時加快對外開放,作為率先對境外投資者開放的品種,上海原油期貨法人客戶持倉佔比已超過70%,其中境外客戶持倉佔比超過30%,成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
在適配新質生產力發展上,上期所一直在進行產品創新。
「我們一方面補齊傳統品種序列,優化合同標的,提高註冊品牌標準,以市場化手段,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如2023年推出氧化鋁、合成膠期貨,進一步提升有色、橡膠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應對原材料成本衝擊的能力,增強產業鏈穩定和韌性;今年修訂了5個金屬品種合同,特別是配合螺紋鋼、線材新國標實施,推進29家註冊企業發佈新國標產品標識,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上期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田向陽表示,「另一方面,立足服務新材料、新能源、新賽道,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和廣度,更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如對接中國‘雙碳’目標需要,2020年上市了低硫燃料油期貨。目前,上期所緊跟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趨勢,依託上海新能源產業集群優勢,正在加快研究推出鑄造鋁合金、液化天然氣、膠版印刷紙、瓦楞原紙等品種。」(本報記者 楊俊峰)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2月10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