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小鎮創業家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找他買粉筆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欣 通訊員 萬陽 蔡青陽

12月1日,在位於應城市黃灘鎮的湖北文華文教用品有限公司,一名頭髮捲曲的青年男子和幾名工人穿行在五顏六色的粉筆架子間,仔細清點貨物。這批粉筆將發往美國。

青年男子名叫劉小鋒,1983年出生,如今是擁有10餘萬粉絲的「粉筆大王」。

在人們的印象中,粉筆產業是「夕陽產業」,劉小鋒卻把粉筆盤出300多種新花樣,將產品賣進禾爾瑪、賣給北京奧組委,還賣到了聯合國。

聽說他辭職賣粉筆,父親氣得差點砸電腦

劉小鋒在晾曬架前查看粉筆質量。(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佳文 孫縉 攝)劉小鋒在晾曬架前查看粉筆質量。(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佳文 孫縉 攝)

應城有「膏都鹽海」美譽,有400多年的石膏開採歷史,纖維石膏儲量、品位冠絕全國,粉筆製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

劉小鋒所在的劉垸村,製作粉筆已有70多年的歷史,小小粉筆養活了幾代人,是名副其實的「中華粉筆第一村」。

從小,劉小鋒看見祖輩、父輩起早貪黑做粉筆。每當做完作業,劉小鋒就會鑽進小作坊,幫父母裝粉筆打包。

當時,村民們大都是背著包、挑著擔,走街串戶兜售粉筆;有的則為上海、廣東等地客戶貼牌生產。

2000年以後,由於市場趨於飽和,劉垸村的粉筆銷量逐年下降,甚至出現滯銷。

那時,劉小鋒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在深圳某知名互聯網公司上班,月收入近5000元。

那幾年,每當春節回家過年,劉小鋒看到父輩們憂心忡忡,心裡很不是滋味。

2006年,劉小鋒辭掉互聯網公司的工作,帶著一台二手電腦回到劉垸村,打算通過電商把家鄉的粉筆賣出去。

村民習慣了當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認為他是「癡人說夢」;父親不願劉小鋒「子承父業」,爭吵中差點砸了他的電腦。見兒子有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勁頭,劉小鋒的父親既心疼又無奈:「一個月時間,你若接不到訂單,就老老實實回去上班!」

網上覓商機,「夕陽產業」起死回生

劉小鋒在直播帶貨,幫鄉親們售賣粉筆。(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佳文 孫縉 攝)劉小鋒在直播帶貨,幫鄉親們售賣粉筆。(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佳文 孫縉 攝)

劉小鋒頂住壓力,每天在網上工作近20個小時。

憑藉在互聯網公司積累的經驗,他在阿里巴巴上開通5個「誠信通」賬戶、1個「中國供應商」賬戶,在各大交易網站發佈幾十萬條劉垸粉筆的信息,跟全國各地的客戶聊產品、寄樣品。

「只要客商一檢索關鍵詞,就能刷到我們的信息。」因懂得電子商務,劉小鋒做起來得心應手。

有一年復活節前夕,美國客商循著阿里巴巴網站信息,向劉小鋒預訂了30餘萬套雞蛋型粉筆。

雞蛋型粉筆,村里沒人做過。劉小鋒在網上聯繫各地模具生產商,反復溝通比對尺寸,終於從廣東帶回100餘套新模具。駐廠的美國客商看到生產出的樣品,十分滿意。

時間短、貨量大,劉小鋒邀請村民一起幹。村民半信半疑,他就簽協議、付定金,打消村民的顧慮。

完成訂單的那天晚上,屋外下著大雪,劉小鋒看著漫天的雪花忍不住落淚,既是感動於村民的支持,也感慨自己終於熬出來了。

「粉筆有了市場,卻沒有能讓人記住的名字。」一次發貨回來的路上,劉小鋒抬頭看見應城南郊的文峰塔,決定給粉筆註冊品牌商標:銷國內的叫「文峰」牌;銷國外的叫「文華」牌,取「書寫中華」之意。

從阿里巴巴、淘寶,到抖音、拚多多……劉小鋒依託電商平台,將粉筆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接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約200萬美元的訂單。2008年,他的公司入圍阿里巴巴中國網商30強。

目前,村里50餘戶村民依託劉小鋒在網上銷售,年銷售粉筆約10億支。

隨著銷量的大幅提升,模具廠、包裝廠、印刷廠、運輸公司先後落戶劉垸村,一條全新的粉筆產業鏈應運而生。

客戶來圖定製,粉筆也「百變」

劉小鋒在晾曬架前查看粉筆質量。(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佳文 孫縉 攝)劉小鋒在晾曬架前查看粉筆質量。(湖北日報通訊員 劉佳文 孫縉 攝)

如今,隨著白板和電子投影儀逐漸取代黑板,粉筆產業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墨守成規只會停滯不前,必須與時俱進。」劉小鋒敏銳地意識到,今後,粉筆的使用對象可能不再是學校,而是家庭或者企業,用於玩具或特定場景。

公司著手研製矽膠模具,不斷開發新產品。劉小鋒還聯合當地150多家粉筆企業,優化材料供應、技術革新、生產銷售等流程。

在黃灘鎮劉垸村,各式精美的粉筆產品令人目不暇接:便於塗鴉和藝術創作的異形粉筆,兼具玩具和裝飾屬性的造型粉筆,為冶金等行業研製的耐高溫不變色記號粉筆,還有一塗一畫就能防治蟑螂的滅蟲粉筆……

這些粉筆支持客戶來圖定製,從設計、3D打印、製作矽膠模具到粉筆脫模,快的僅需24小時。

粉筆升級後,利潤也更可觀。以碳酸鈣無塵粉筆為例,一盒售價約5美元,利潤是普通教學粉筆的10多倍。

劉小鋒拿起其中一根介紹:「你看,這是書寫後在黑夜裡也能看見的夜光粉筆,我們此前試製,失敗了7次。」

2013年8月,加納客商慕名前來,希望定製一批夜光粉筆。劉小鋒將其空運來的樣品研磨成粉,認真分析其中的成分,然後按照合理的比例去調配。然而接連7次,全部失敗。終於,第8次,樣品試製成功。加納客商感動於劉小鋒的堅持,為他介紹了好幾個外國客戶。

目前,在劉小鋒等人的帶領下,黃灘鎮已開發出智能玩具型、滅蟲殺菌型、知識運用型、玩具卡通型、競技運動型等五大類500多種粉筆。

本報聯合百家縣融尋找小鎮創業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墨)11月初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個新型中青年創業群體正在荊楚大地縣域悄然崛起。

他們通常有在大都市甚至海外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經歷,走南闖北,視野開闊;他們敢於創新,善於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就業、致富。

他們是「小鎮創業家」。

12月5日起,本報設立「尋找小鎮創業家」欄目,聯合全省100多家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共同追尋他們的創新、創業、創富故事,聆聽他們的心聲。

參與方式如下:湖北日報客戶端老用戶進入湖北日報客戶端,點擊右上角「我的頭像」,查看「熱門活動」,選擇「尋找小鎮創業家·報導線索徵集公告」,即可參與活動;新用戶下載安裝湖北日報客戶端,註冊後,參考前面老用戶加入活動。徵集時間:2024年12月至2025年12月。

小鎮創業家·報導線索徵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