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診所常見的「中華口腔醫學會」,花錢就可成會員!亂象曝光

如今,不同類型的口腔治療機構隨處可見。其中一些掛著響亮的名頭,宣傳醫生團隊實力雄厚,但記者調查卻發現,這些「專業光環」不一定真實。有些名頭只要繳費,就能獲得專業委員會會員的資格證。一起看調查↓

無需資質證明和真實身份信息

付費就可成為學會會員?

在許多口腔診所,展板上都會介紹醫生的專業背景,記者在眾多醫生履曆介紹中發現,「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以及各類專業委員會的會員被經常提及。

據瞭解,中華口腔醫學會是由口腔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以及從事口腔醫學相關的醫學院校、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目前個人會員總數已超過15.6萬人。

那麼,個人想要成為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需要什麼樣的資質呢?記者進入中華口腔醫學會的官方頁面,嘗試點擊「會員申請」,使用了一個虛擬名字,完成繳費操作後,就成為了會員,並能查詢到相關證書。

△記者使用虛假名字註冊成為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記者使用虛假名字註冊成為中華口腔醫學會會員

成為普通會員後,記者進一步申請,通過再次繳費,將普通會員升級為專科會員。

為了核實在網上已申辦會員的有效性,記者按照官網上顯示的地址,來到了中華口腔醫學會的辦公地點,被告知成為會員並不需要審核。

記者:我是不是還要提交一些什麼材料?

中華口腔醫學會工作人員:我們需要的材料,線上您都填寫了,就不需要提交其他材料了。

記者:我就確定已經是專科會員了?

中華口腔醫學會工作人員:繳入會費就可以。

記者:之後有審核嗎?

中華口腔醫學會工作人員:專科會員不需要審核,如果您通過微信支付,系統直接自動審核。你們有會員證書,可以自己下載打印。

8家診所4種治療方案

有醫生竟無執業信息

記者又隨同65歲王女士對部分口腔治療機構進行了體驗調查,卻在8家口腔治療機構得到了4種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案。

王女士左側上牙之前做過牙冠,但牙根條件一直較好,也沒有不適的感覺,最近王女士吃堅果時右下部的磨牙硌了一下,導致偶爾會對冷熱食物敏感。

記者和王女士先隨機選擇了三家口腔診療機構,得到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案。

第一家建議對疼痛牙齒進行簡單修補,並對其他無痛感的牙齒進行牙冠的廢舊換新,報價4000元;

第二家建議給疼痛牙齒的咬合面做一個薄薄的覆蓋體進行保護,報價3800元;

第三家醫院建議,對疼痛牙齒和相鄰的好牙齒一起做根管治療,並磨削兩顆原牙佩戴牙冠,報價5000元。

三家口腔治療機構給出三個不同診療方案讓王女士難以抉擇,於是在繼續走訪和諮詢了多家口腔診療機構之後,王女士最終接受了第四種治療方案——先進行補牙處理,儘可能地保留住原生牙齒,報價不到300元。

隨後,記者通過國家衛健委官方平台提供的醫師執業資格信息開放查詢頁面,對走訪過的口腔診所醫生的執業資格信息進行了查詢,發現建議王女士把壞牙以及相鄰的好牙一併治療的院長,根本無法檢索出執業註冊信息。

機構宣傳的知名醫生

實際上並不會來看診

除了醫生的資質,還有一些口腔治療機構掛著「牙齒修復中心」「口腔專科聯盟」的牌子,宣傳有知名醫生坐診,而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診所的「專業光環」不一定是真實的。

記者走訪了遼寧大連一家名為潔雅口腔的醫院,在醫院大門口最醒目的門楣上寫著「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口腔疾病診治專科聯盟」的字樣。

針對「診治聯盟」,記者進行了求證。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公眾號一篇推文中顯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疾病診治專科聯盟」確實存在。記者隨後致電中國醫科大學和附屬口腔醫院的多個部門,瞭解大連潔雅口腔醫院是不是該專科聯盟的成員單位時,得到的回覆都是否定的。

潔雅口腔介紹醫生的信息牆上,不僅有外籍醫生,還有一位來自北京公立醫院的醫生,海報上宣傳其是「原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某位主任醫師」。

當記者提出能否請這位主任面診時,工作人員卻推脫說,目前無法安排。「他出診頻率很低,一個月有可能都不出診一次。一般攢五個左右的複雜病例,會單獨請他過來一天。」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位主任醫師目前仍在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坐診,同時,通過國家衛健委醫生執業註冊信息查詢頁面檢索到,這位醫生的多點執業備案信息中並沒有大連潔雅口腔醫院。

至此,記者發現,大連潔雅口腔醫院所宣稱的所謂「專科聯盟單位」信息,所展示的個別醫生資質、執業信息,均與對外宣稱的事實不符。

截止到2024年1月,全國市場監管部門登記在冊的口腔醫療機構已達12.6萬家。遍佈城市的口腔治療機構,織就了國民口腔健康的「嗬護之網」,但是口腔治療機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虛假宣傳、過度治療等行為也讓患者失去了信任和安全感。醫療之本,在於精誠。若任由逐利之風盛行,而不嚴堵漏洞、強化監管,終將導致行業之舟偏離航向,患者之舟難覓安全。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綜合《每週質量報告》

(責任編輯: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