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鐵路遺址公共空間二期工程預計年底開工
新京報訊 據發展北京官微消息,1909年,詹天祐主持設計的第一條國有幹線鐵路——「京張鐵路」正式通車;110年後,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速鐵路——「京張高鐵」驚豔亮相……
從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京張線不僅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2023年6月,記錄著百年歷史的京張鐵路遺址公共空間一期正式建成開放,進一步提升了沿線居民的生活品質。如今,二期工程也傳來新動向,悄然編織起一段新的城市傳奇。
接下來,和發改君一起去這處活力地標走走吧~
變身「城市客廳」 實現全線貫通
隨著永恒京張燈光秀、大學生音樂節、未來科技市集等一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公共空間一期為每一位熱愛文化、追求藝術的居民,打造了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城市活力中心,搭建了交流溝通平台。
發改君瞭解到,二期工程預計年底開工建設,全線長約9公里,將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繼續南延北展,惠及海澱沿線9個街鎮,服務近70個社區、約45萬人口以及10餘所高校、40餘家科研機構等。主要實施內容包括——
▶ 新建長約12公里的騎行道、慢跑道、步行道,增加交通可達性;
▶ 發掘並恢復長約2公里的老京張鐵路正線,恢復四道口段鐵路舊址和大鍾寺鐵路橋,進一步保護鐵路歷史文化資源;
▶ 為高密度城區提供公共活動場地,完善綠地開放空間功能、優化鐵路沿線風貌,服務城市社區;
▶ 與周邊社區、教育科研用地、商業用地融合,增加全齡友好社區功能活動場地、服務市民的簡易驛站以及多處體育設施活動場地等。
突出「四大亮點」 引領新型開放空間建設
京張鐵路遺址公共空間二期的建設將緊扣新型開放空間的理念,通過加強周邊用地和居住、商業等功能的融合,帶動城市產業發展升級。在規劃設計中,突出呈現四大亮點——
關注百姓需求,打造開放共享空間
二期比一期更加深入北京老城區,將周邊居住區邊界打開,關注「一老一小」,通過佈局彈性公共設施、運動場地、健身活動設施等打造開放共享空間。
突出城市織補,縫合鐵路兩側割裂空間
借助京張鐵路遺留地面空間系統,優化區域整體交通組織和功能佈局,拆除京張鐵路原有護欄和圍牆3.1km,借助公園慢行系統和城市新增道路,增強場地的可達性。
突出集約利用,實現橋下空間的低成本活化
二期地塊較一期更加緊湊和瑣碎,屆時將把橋下空間納入設計範圍,統一考慮併合理運用於公園場景中。
突出鐵路文化與城市社區文化融合
將京張鐵路修建時發生的歷史故事融入場所設計和戶外歷史展示設計中,形成多處特色打卡點,持續講述京張歷史故事。
這是一次探索以鐵路遺址空間改造
推動城市更新的重要實踐
也是一次探索鐵路遺址與公共空間
實現高質量提升的新範式
讓我們滿懷期待
靜候TA的「登場」吧~
編輯 趙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