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有我 誌願服務有我
12月5日是國際誌願者日。設立這個節日的初衷,是為了喚起更多人以誌願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近年來,在城市副中心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大量「新鮮血液」參與到基層治理、交通安全、環境保護等一系列誌願服務中。數據顯示,目前通州區登記註冊誌願者已超38萬人,組建各類誌願服務組織6486支,培育誌願服務項目7.8萬個,年度誌願服務總時長297.74萬小時……他們中間,年齡最大的已過七旬,但仍堅守在社區、景區、街巷路口;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用青澀稚嫩的話語勸阻行人闖紅燈、亂穿馬路。
寶貝計劃——
萌娃當上誌願者
在北苑街道有一支「年輕」的誌願服務隊,隊員平均年齡不到10歲,最大的13歲,最小的只有6歲。他們頭戴文明引導帽、身穿紅黃綠三色誌願服,化身一個個「文明小交警」「地鐵秩序安全員」,用青澀稚嫩的話語勸阻行人闖紅燈、亂穿馬路等,耐性引導地鐵乘客排隊上車,熱情協助乘客購票,保障市民安全有序出行。
從最初羨慕別人能參加誌願活動,到帶著幼兒園的弟弟妹妹主動為小區清洗樓道,北苑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孟墨軒與媽媽朱藝婷的誌願之行已走過了四個年頭。文明守桶、文明遛彎兒、樓門清理、舊物置換、慰問老人……母子倆逐漸從社區誌願「新人」成長為了北苑街道誌願服務隊的「老手」。「除了參加寒暑假期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每週末我跟媽媽去路口參加‘等燈等燈’活動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每次在馬路上看見遵守交通規則的叔叔阿姨對我豎起大拇指,我都特別自豪。」小傢伙大大方方的,很可愛。
孟墨軒參與的「等燈等燈」交通文明引導行動是北苑街道「寶貝計劃」中的一項。街道負責人說,「寶貝計劃」兒童成長服務項目8年來共開展誌願服務、社會實踐、職業體驗、文化傳承等8大類2600餘場活動,吸引了19600多個誌願家庭近6萬人次參與。第一批參加「寶貝計劃」的小學生中最大的已經上大學了。
「寶貝計劃」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3年前,崔安給剛上小學的女兒崔宇萱報名時,只是「希望她能少玩會兒平板電腦,多出去活動活動」。沒想到,通過幾年間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變化這麼大,比如,通過參加朗誦活動,自信心提升了不少,親戚結婚時候,甚至能上台即興發揮講兩句祝福語。小手拉大手,崔安一家三口現在都已註冊成為北京誌願者。
「寶貝計劃」的活動數量逐年遞增,不少家長也成為「寶貝計劃」的組織者。比如,崔宇萱的媽媽是律師,曾帶著同事給參加「寶貝計劃」的學生和家長們開展多次普法講座;何洪穎一家都是「寶貝計劃」的參與者,在街道舉辦的「星選計劃」項目創投大賽中,有理髮特長的她成立了一支義剪服務隊,為西關社區里50多位老人長期免費理髮……過去三年,「星選計劃」已經在北苑街道全部13個社區中支持了40多個公益服務項目,每個社區至少有1個,街道的誌願者平均年齡也從70歲下降到了45歲,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美好家園的建設中。
玉見騎士——
快遞小哥組建服務隊
照顧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隨手拍下樓道安全隱患、參與社區安全治理宣傳……在玉橋街道活躍著一支「玉見騎士」誌願服務隊,由社區200餘位快遞小哥、外賣員等新業態群體組成,積極參與社會公共服務。玉橋街道是老城區,也是通州區人口最多的街道。人口眾多,快遞收發需求自然就大,轄區內共有9家快遞、外賣網點,服務轄區的快遞員、外賣員達240餘人。快遞員、外賣員就成為了活躍在玉橋街道街頭巷尾的重要力量。針對轄區內小區業態特點,玉橋街道打造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新品牌,「玉見騎士」應運而生。
「苗站長,明天有誌願服務您有空嗎?」「有!」「苗站長,明天路口執勤去嗎?」「可以,安排!」「玉見騎士」苗躍峰今年36歲,2021年被公司分配到玉橋站點,是叮噹智慧藥房玉橋店的配送站站長。2022年苗躍峰帶領站點小哥們加入「玉見騎士」。
「我是第一批報名的,送餐送藥一來二去和社區居民就都熟絡了。其實都是些小事情。」苗躍峰說的「小事」包括幫出門不便的居民扔垃圾、照顧孤寡老人、隨手拍安全隱患……「人與人相處是相互的。」苗躍峰說,平時工作忙碌,大夥兒經常給他們送水送吃的,還有老人會邀請他到家裡吃飯,被人惦記著,會覺得特別暖心。今年苗躍峰還被玉橋街道評為「玉見五星騎士」和「互動之星」,前不久他帶領的誌願服務隊員還被街道推選為工會代表參加了通州區工會第六次代表大會。
目前,「玉見騎士」已經納入8家快遞、外賣網點,合計200餘人。玉橋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充分發揮平台優勢,推出「玉見騎士」星計劃。設置「五星騎士」獎勵機制,每季度評選出優秀的快遞小哥賦予五星騎士稱號並進行表彰,增強快遞小哥參與社區誌願服務的積極性。同時,街道也持續跟進動員更多的商戶加入,打造新就業群體友好街道,常態化開展新業態群體誌願服務活動。
「五老」誌願者——
銀髮力量讓餘熱更「火熱」
身體康健的老年人也是誌願服務主力軍,在各個社區里,他們發揮著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的「五老」人員的獨特優勢,用不輸年青人的激情活躍在群眾身邊,服務居民、服務社會。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從奠基儀式開始,我就參與拍攝;郝家府最後一間房拆除,我也在現場。」儘管已經75歲,但「五老」誌願者武政每天依然奔走在大街小巷,端著相機,為的是記錄下家鄉通州的點滴變化。讓他感動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還特意邀請武政和幾位攝友,代表全市百姓去參觀副中心的建設。「我拍了200多張照片,拍不夠,太自豪、太震撼、太受鼓舞了!」目前,武政已拍攝了近40萬張通州風景人物照片,電腦內存都裝不下了,兒子又給他買了外接硬盤。「趁著現在還能拍,就多走走,多看看。」武政說,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後人留下史料,讓更多人知道,水城共融、藍綠交織、宜居宜業的美麗新通州是如何一步步繪就的。
在西營社區也有一位老人,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冬酷暑,她都要在同一條斑馬線上走無數個來回,走過路口的孩子們都會親切地稱呼她「商奶奶」,有的孩子還會給她敬個隊禮。她就是街道「五老」護苗隊的誌願者商建美。談及十幾年前加入護苗隊,商建美說是受母親影響,「我母親今年已經80歲了,原來她是春雨護苗隊的一員,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條件不允許了,在她的影響下,我接力加入護苗隊,代替她繼續在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她告訴記者,西營社區春雨護苗隊前身是西營社區黨員義務疏導隊,已經走過了40年的光輝歷程。自1984年以來,針對通州區車站路與玉帶路施工改造導致的交通擁堵問題,西營社區黨總支組織魏國安、馮淑蘭等老黨員成立了「五老」護苗隊。40年的寒來暑往、風風雨雨,誌願者一如既往地在斑馬線旁守護上下學孩子們的安全,由當初的幾位老黨員發展到現在,已有24位隊員,最年長的「五老」隊員已71歲,他們的堅守與奉獻,成為社區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從區關工委瞭解到,近年來,通州區充分發揮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的「五老」人員的獨特優勢,以老年誌願服務組織激活「銀髮」力量,鼓勵引導轄區內的老年人才發揮餘熱,奉獻社會,逐步實現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轉變。截至目前,全區已建立起700多個基層關工組織,擁有3000多名「五老」誌願者。
彩虹行動——
誌願服務按顏色對號入座
紅色代表黨員先鋒、藍色代表助老誌願者、綠色代表環保誌願者……在永順南里社區,為了讓數百名誌願者最大化地發揮作用,社區根據誌願服務的不同類型,組建了「紅、橙、黃、綠、青、藍、紫」7支誌願服務隊,不僅方便居民辨識誌願服務類型、增強專業對口性,也提高了誌願服務的水平。
「別看我們社區小,但小區里的孤寡老人不少,每天都要面對新問題,單純靠居委根本忙不過來,有黨組織和誌願隊伍在背後默默支援,我們覺得很暖心。」永順南里社區黨總支書記焦偉告訴記者,為瞭解決社區治理實際難題,兩年前,社區創建了「南悅彩虹」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品牌,通過黨組織推薦、社區活動發現、居民自薦等方式發掘出一部分比較熱心、組織能力較強的骨幹誌願者,並結合誌願活動內容,用七種顏色打造七支誌願服務隊伍。
一種顏色代表一種服務,紅色黨員先鋒隊,發揮黨員模範作用,參與卡口執勤、維持秩序、文化宣講、入戶慰問等活動;藍色關愛誌願隊,服務獨居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橙色活力誌願隊,在社區中進行巡視,排查社區內安全隱患;金色文明誌願隊,在更好宣傳社區黨建品牌的同時,向大家展現出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良好面貌;綠色環保誌願隊,負責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等,組織參與垃圾分類的各類宣傳活動;青色矛盾調解隊伍,協助調解社區中如樓道堆物、噪音等問題產生的鄰里糾紛;紫色文化誌願隊,參與各類展演中的文藝宣傳。
7支誌願隊伍多維度配合、多角度執行、多方位開展服務活動,為居民提供不同領域的專業化誌願服務,同時居民可以參與多支誌願隊伍活動,成為多支誌願隊伍的成員,增強了居民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共同促進和諧、友好社區環境的形成。
副中心有我
誌願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誌願服務已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一環,多種多樣的誌願服務活動在副中心常態化開展。特別是今年,探索構建的「副中心有我」新時代社會動員體系,讓「小我」融入「大我」,由「我」凝聚成「我們」。如今,全區註冊誌願者38.59萬人,組建各類誌願服務組織6486支,培育誌願服務項目7.8萬個,年度誌願服務總時長297.74萬小時。
其中,張家灣鎮探索打造「一核多元共治」基層治理模式,在司法力量、社會組織基礎上,整合駐鎮企業、村老鄉賢、誌願者、文化團體等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潞城鎮依託「文明銀行」實現社會動員的廣泛覆蓋,目前已有3萬多人開通文明儲蓄賬戶,累積535萬文明積分,開展活動8000餘場,參與人次16萬。楊莊街道培育「紅楊先鋒」動員品牌,開展活動1193場,吸引89261人次參加,兌換積分總數近40萬分。
在接下來一個月裡,全區將圍繞12·5國際誌願者日「弘揚誌願精神,共建美好家園」主題,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貼近基層的誌願服務活動,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持續開展鄰里守望、信訪矛盾化解、普法宣傳、流浪救助、心理疏導、平安建設等誌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