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者解讀廣州電動車新規:明確外賣平台責任,將處罰改裝行為

12月6日,廣東省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發佈《廣州市電動單車管理規定》(下稱「新規」),其中「限速每小時15公里」「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通訊工具」「即時配送企業可對嚴重交通違法的駕駛人實行派單管控」等內容引發熱議。有網民表示,新規對外賣騎手等依靠電動單車為生的人員影響較大。

參與新規起草的廣州市電動單車行業協會秘書處部長黃世祿告訴新京報記者,新規細化了對外賣騎手的要求,明確了即時配送企業的責任,要求企業合理設定配送時限,以保障外賣騎手等從業者的人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識。

2022年12月17日,廣州南沙區東涌鎮社區街道,天氣寒冷,兩名騎手駕駛電動單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圖/IC photo

黃世祿表示,一直以來,他受廣州市電動單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的邀請,協助消防、市場監管等部門,「從生產、銷售、騎行、交通等方面更好地管理電動單車行業。」

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近年來,電動單車導致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公開資料顯示,在山東淄博,2024年涉電動單車一般程序事故死亡人數佔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54.95%。此外,電動單車也曾多次導致消防事故,國家消防救援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接報電動單車火災2.1萬起,比2022年增長17.4%。

為了減少安全事故,此次發佈的新規還明確了對個人改裝行為的處罰,並要求電動單車生產者對電動單車產品賦碼溯源。

「限速每小時15公里」非廣州首創,平台或放寬配送時長

「限速每小時15公里」,是新規最受關注的條款之一。新規第二十六條規定,駕駛電動單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

有網民質疑,此前全國規定的每小時25公里的限速已經過慢、不符合需求,廣州為何再次降低限速?今年9月開始徵求意見的《電動單車安全技術規範》(下稱「新國標」)規定,使用電驅動功能行駛時,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每小時25公里。

黃世祿解釋,「限速每小時25公里」是指最高設計車速,新規中的「限速每小時15公里」是指最高行駛車速。兩者針對的是電動單車的不同環節,前者是對電動單車生產的要求,後者是對電動單車行駛的要求,「‘限速每小時15公里’並非廣州市首創,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電動單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里。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均有前述規定。

有網民指出,這條規定對外賣騎手影響較大。

「送外賣最主要是要送得快。」在廣州天河區送外賣的周彥(化名)看來,如果遵循新規的限速要求,就將超出外賣平台規定的配送時長,面臨罰款,「超時1秒鍾扣40%的配送費,超時18分鐘扣70%。」

此外,新規第二十六條規定,駕駛電動單車上道路行駛,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通訊工具、瀏覽電子設備以及吸煙、飲食等妨礙安全駕駛。有網民表示,如此細緻的規定會對外賣騎手等從業者產生影響。廣州外賣騎手鄒凱(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在車上安裝了手機支架,送餐時會把手機放在支架上,通過操控藍牙耳機接打電話。

黃世祿回憶,立法過程中,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曾多次邀請外賣平台等即時配送企業進行溝通,包括餓了麼、美團等。黃世祿曾向各企業提出放寬配送時長的建議,新規實施後,美團等即時配送企業或根據新規,調整接單時間、配送時長、派單情況等。

廣州市電動單車行業協會還曾提議,讓外賣騎手等從業者駕駛電單車工作。首先,電單車的限速更高,速度更快;其次,駕駛電單車需要考駕照,意味著更系統、正規的安全培訓;最後,電單車屬於機動車,有更完善的法規可依,違法成本更高。

但現實情況是,學考駕照、上牌、購買電單車等事宜需要從業者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此外,廣州市中心等區域全天禁止電單車行駛。這是推行上述建議必須考慮的因素。

要求電動單車產品賦碼溯源,新規處罰個人改裝行為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為了避免罰款,儘可能縮短送單時間,部分騎手會通過改裝電動單車提升車速。

周彥告訴記者,雖然新國標規定電動單車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每小時25公里,但部分騎手在買車時,會讓廠家改裝零件並安裝大功率鋰電池來提升車速。他也租用了大功率鋰電池,讓電動單車的最高車速達到每小時55公里。

黃世祿介紹,通過改裝電動單車電機和控製器,可以解除每小時25公里的最高設計車速,更換大功率的電池可以保證續航。

2023年5月30日,北京,炎熱天氣下,外賣騎手迎著烈日奔波,服務城市居民。 圖/IC photo

新國標要求,電動單車蓄電池標稱電壓(也叫額定電壓)不超過48V。如果更換了質量不合格的鋰電池,有可能會在充電時引發火災。據媒體報導,有業內人士表示,相當一部分電動單車火災原因與電池故障相關。國家消防救援局數據顯示,2022年接報的1.8萬起電動單車火災中,接報居住場所內因蓄電池故障引發的火災3242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2022年電動單車和電動單車電池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顯示,電動單車電池抽查不合格率為22%。

為管控改裝行為,新規明確了生產者的責任。新規第六條規定,電動單車生產者應當落實電動單車控製器、蓄電池、充電器互認協同和車架、蓄電池、充電器賦碼溯源的要求。「簡單地說,車子不用原裝電池就無法啟動。」黃世祿說,賦碼溯源是指為每個產品配備獨有的溯源碼,記錄產品在出廠、經銷、銷售等環節的信息,如果發生火災,執法部門可以更快、更準確地追責。

此外,新規也明確了對單位和個人改裝電動單車行為的處罰。新規明確,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破解防篡改設計,實施改裝電動機、控製器、蓄電池等非法改裝、加裝電動單車的行為。

新規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非法改裝、加裝、拚裝電動單車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非法改裝、加裝、拚裝電動單車受到三次以上行政處罰,再次非法改裝、加裝、拚裝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個人非法改裝、加裝、拚裝電動單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個人改裝即個人購買配件改裝,單位改裝是指電動單車門店、維修店等經營者收費改裝。」黃世祿介紹,據他瞭解,此前沒有地方法規處罰個人改裝行為,這是新規的創舉之一。

即時配送從業者使用專用號牌,或可在限行區域通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新規多項條款提及即時配送企業,並明確了即時配送企業可對違法駕駛人實行派單管控的權利。

新規第四十五條規定,即時配送企業應當按照遵守交通規則、守法行駛可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考慮配送人員步行、等候等因素,合理設定配送時限、路線。即時配送企業應當對一個星期內有三次以上闖紅燈、超速行駛、逆向行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駕駛人實行派單管控。

黃世祿表示,上述條款是為了明確即時配送企業的責任,「把外賣平台作為責任方之一。」廣州市電動單車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黃煥傑表示,騎手屬於平台企業的員工,企業有義務去管理員工,推行上述條款是為了讓行業規範化。

此外,新規第四十一條規定,對用於即時配送等民生服務行業的電動單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核發專用號牌。市、區人民政府規定電動單車限制通行的道路,應當考慮這類電動單車的通行需求。

黃煥傑解釋,懸掛專用號牌的車輛,或將獲準在電動單車限行道路行駛,「方便騎手送單。」這項條款也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責任。警方曾表示,專用號牌均歸屬於企業而非個人,如此一來,交警在處理違法行為時便能獲悉違規駕駛員所屬企業。

「出台新規的初衷是保障外賣騎手的安全。」黃世祿說,「新規剛實施時,多多少少會影響到他們。」後續,即時配送企業或相應作出調整。

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實習生 武亮亮 彭衎

編輯 彭衝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