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法院建設「楓橋式人民法庭」,「一站式」解決民生糾紛

新京報訊(記者張靜姝 通訊員曾曉梅 楊夏倩 朱琳)近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通州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通州法院「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工作舉措,並發佈五起典型案例。

通報會現場。圖源:通州法院 通報會現場。圖源:通州法院

通報會上,通州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靜介紹,張家灣人民法庭聚焦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織密四級解紛網絡、提升服務保障民生水平、推動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涉「村轉居」矛盾糾紛化解五個方面,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延伸司法服務「觸角」,「一站式」解決涉民生糾紛,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張家灣人民法庭庭長孟強發佈了五起「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典型案例,該五起案件涵蓋了因搬遷衍生的農村房屋買賣合約糾紛、搬遷房產繼承糾紛、涉民生群體性退水卡糾紛、涉企買賣合約糾紛、「村轉居」中住宅小區管理不善導致的房屋漏水爭議等。孟強詳細闡明了不同情形下的案件球證、調解思路和典型意義。在其中的一批涉搬遷房產繼承糾紛中,面對村級解紛聯絡站上報糾紛情況,張家灣人民法庭統一立案並指派三個法官團隊開展巡迴調解工作,成功化解30餘起因搬遷衍生的繼承糾紛,及時幫助村民順利辦理房屋產權登記。

通州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郜超表示,通州法院將繼續凝聚基層協同治理合力,不斷深化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人民法庭自身建設為柱蠆式,堅持以民生為本,以民願為先,結合轄區實際情況,推動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化解體系,以法治力量護航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編輯 甘浩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