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擁,我們和雲南有個約會——聚焦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
12月9日,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舉行。美麗的瀾滄江—湄公河畔,來自中國及南亞東南亞等地區國家的媒體齊聚一堂,以「聯盟」為平台,以「年會」為契機,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深化媒體合作,促進區域間信息交流與文化傳播,為增進南亞東南亞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友好情誼持續貢獻媒體力量。
煙火味相近,親切感倍增
越南女記者球會主席範氏媚在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里體驗了八段錦,印染了植物書籤,並以一杯香醇的咖啡結束晨練。她說:「雲南本地居民生活與工作的場景吸引了我。」這些場景讓她想到了家鄉的勞動人民,因此倍感親切。她希望將雲南這張魅力名片帶回越南,讓媒體工作者們成為跨國的朋友。「第二次來到西雙版納,我發現與當地人無論是語言、飲食還是習俗,都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大眾媒體司技術員蘇妮達·品瑪索說,要把在雲南西雙版納的所見所聞帶回老撾,讓更多的老撾人知曉雲南。
踏上新旅途,相知話友誼
「中國的高鐵舒適平穩又便捷,為我的漫長行程減輕了負擔。」印度記者協會主席納亞克·查亞康塔在高鐵上品嚐了一杯熱咖啡後,對高鐵之旅發出由衷讚歎。頗有同感的還有泰國國家電視台專職大眾傳播員畢地帕·卡木提。這是他的首次中老鐵路之旅,他在感受到「中國速度」的同時,還欣賞了沿途的風光。畢地帕說:「年會上,我結識了來自印度、巴基史丹、柬埔寨等國的媒體友人。我由衷地期望,能在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這一廣闊的‘朋友圈’里為增進區域內交流合作添磚加瓦。」
分享好案例,挖掘新故事
新華社國際部編委、高級編輯淩朔分享了一個展現文化共融魅力的案例。在北京,有一家名為「八哥與水牛」的泰餐廳,其店名源自泰國的一句俗語:八哥鳥棲息在水牛背上啄食蟲子。八哥飽腹,水牛也沒有了煩惱,這象徵著互利共贏、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新華社將這家餐廳的故事用泰語分享至泰國,報導一經發佈,便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這個小小的餐廳故事,成為連接中泰兩國人民情感交流的一座橋樑。希望我們所有媒體人,攜手挖掘更多小故事背後的大道理,用我們的腳力去丈量田野,用眼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用腦力去思考深層次的問題,用筆力把它描述、呈現出來。」淩朔說。
打造新模式,拓展新空間
在南亞東南亞記者之家分享會上,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社長張毓強教授表示,媒體聯盟應倡導尊重多元、開放溝通的交流環境,以專業的新聞業務能力為基礎,建立專業服務中心和溝通管理體系。媒體聯盟不僅應致力於與其他媒體機構建立聯繫,還應該積極尋求與非媒體組織的合作,以此為未來的多元合作創造更廣闊的空間。新模式、新篇章、新發展,也是斯里蘭卡國家電視台國際部主任莫提拉爾·黑塞爾勒觀點里的高頻詞。莫提拉爾說:「媒體合作是一種高效且富有影響力的交流模式,不僅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傳遞信息,更能夠深刻地連接人們的心靈與遠方的風景。」同斯里蘭卡一樣,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更應該尋找新的合作模式,可以用旅遊帶動其他領域的發展。
交到新朋友,未來誠可期
「未來,柬滇媒體不僅可以在人才培訓、新聞互換、節目共創、內容共享等方面持續發力,還可以進一步在歷史文化、美食宣介、人文交流方面挖掘合作潛力。」柬埔寨國家電視台台長肯武提說,此次雲南之行,他與老朋友再次相聚,還交到了新朋友,他對未來合作有了新的思考和方向,對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建立媒體聯盟,可以整合更多國家的媒體資源,共同提升宣傳能力和新聞影響力。」年會上,浙江省國際傳播中心採訪編輯部主任顏一頎驚喜不已:「我和幾位來自泰國的媒體夥伴加上了好友。讓人驚喜的是,他們都使用微信和我交流,這個小細節說明中外媒體合作的渠道越來越寬廣了。」
山海相擁,攜手共進。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讓更多媒體人跨越山海,讓新老夥伴一路同心,讓友誼之光照亮未來。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王韻雅 黃議嫻 沈燕 李玲 胡麗仙 陳晨 張敏 楊春梅 常遠)
巴基史丹《每日郵報》社長兼總編輯馬克東·巴伯:
努力貢獻更多媒體力量
此次到西雙版納參加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是巴基史丹《每日郵報》社長兼總編輯馬克東·巴伯的首次雲南之行。但早在9年前,他就結識了雲南的媒體朋友。2015年,雲南日報報業集團組織媒體記者到巴基史丹採訪,馬克東·巴伯協助安排了整個採訪行程,從此與雲南媒體結下了不解之緣。
「9年前,雲南媒體朋友來到伊斯蘭堡,我第一次聽說了雲南的神奇和美麗。採訪行程結束時,我們在機場相擁告別,從那時起我就夢想有一天能到雲南實地踏訪。」馬克東·巴伯回憶說,這些年到過中國的許多地方,此次終於來到雲南,圓了多年的夢。
雲南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友好的人民給馬克東·巴伯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裏天空湛藍、空氣清新,到處都是綠色,我認為雲南是綠色中國建設的模範省份。一下飛機我就感受到了雲南人的熱情好客,讓我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回去後,我會介紹朋友來雲南旅遊渡假。」
「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為區域媒體瞭解彼此、尋求合作搭建了更加務實有效的平台。」在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上,馬克東·巴伯結識了來自各國的媒體負責人,瞭解了各國媒體的發展狀況。他說:「在AI時代,聯盟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希望中國媒體可以分享更多在數字媒體發展、AI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經驗,幫助南亞國家媒體發展。」
「期待和雲南媒體在稿件互換、人員培訓、平台共享方面深化合作,共同講好巴中友誼故事,為兩國共贏合作貢獻更多媒體力量。」馬克東·巴伯說。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祖紅兵)
孟加拉國獨立電視台副總編輯沙明·艾巴杜拉·紮赫迪:
持續深化孟滇媒體合作
「我已是第三次來到中國了,雲南可以說是我認識中國的起點。」前來參加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的孟加拉國獨立電視台副總編輯沙明·艾巴杜拉·紮赫迪愉快地說。
紮赫迪與雲南的緣分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年9月,我們的英文日報《獨立報》正式與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展開跨國媒體合作。《獨立報》每週用整版專題報導雲南在經濟、社會、旅遊、文化等領域取得的新進展,以及孟中兩國友好交往的新動態。此後,我們還邀請雲南媒體同仁來到孟加拉國,走進政府部門、企業等進行實地採訪。」對於孟滇媒體交流的過往,他如數家珍。
紮赫迪介紹,近年來,孟加拉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由中國建設的道路、橋樑、隧道、港口等基礎設施,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不少便利。這些成果也得到了南亞各國的普遍認可與稱讚。
「媒體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角色十分關鍵。」紮赫迪表示,由媒體主導的內容傳播與知識共享,是跨國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促進各國人民的相互瞭解與信任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展望未來,大數據、3D打印、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將為跨國媒體交流合作提供全新機遇。
「我們希望繼續深化與雲南媒體的合作,不斷運用新技術,講述孟加拉國與中國友好交往的故事,努力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注入新動力。」紮赫迪說。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王靖中)
老撾國家廣播電台新聞主播嘎代·馬諾薩:
相知相近嗬護友好情誼
「如果讓我選擇在中國的某個城市生活,我一定會選昆明。」遊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後,老撾國家廣播電台新聞主播嘎代·馬諾薩視昆明為理想的宜居之所。
2021年12月,中老鐵路開通,嘎代·馬諾薩滿懷期待地開啟了從萬象到昆明的便捷旅程。在七彩雲南古滇名城,他和家人暢享遊樂園的歡樂;在石林,他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他對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心懷敬畏;在撫仙湖,人工沙灘的巧奪天工讓他彷彿置身於真正的海灘。雲南之旅對嘎代·馬諾薩來說,是旅途,更是學習,相似的地域文化處處充滿了可以學習借鑒的靈感。
嘎代·馬諾薩曾多次站在老撾磨丁遙望中國磨憨,對西雙版納充滿憧憬。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在西雙版納舉辦,他受邀前來,親身感受這片遠超想像的神奇樂土。在這裏,他驚喜地發現,竟然能用老撾語與當地傣族群眾無障礙交流,彷彿來到遠方的親戚家。嘎代·馬諾薩自豪地說:「對我們來說,傣語是一種不用學就可以交流的語言。」
在雲南,嘎代·馬諾薩結識了眾多朋友,真切地體會到了雲南的熱情友善。對他而言,雲南已遠非普通的旅遊地,更是他心靈的歸宿。他相信,自己與雲南的緣分仍在續寫,老中兩國人民的情誼也將在這片土地上不斷髮芽開花、美麗綻放。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楊春梅)
緬甸《標準時間》責任總編輯倫敏烏:
共同書寫更多美好故事
「你好,雲南!」緬甸《標準時間》責任總編輯倫敏烏已多次到訪雲南,對此次西雙版納之行充滿了期待。
從一年前開始,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與《標準時間》開展了緊密合作,推出了《中國·雲南》新聞專欄,倫敏烏參與了專欄的緬文校對工作。
《中緬青年一起歌一起舞》《雨季來臨,雲南人開啟專屬菌子狂歡》《剪紙傳遞中緬情誼》《緬甸留學生王偉:沉浸式體驗雲南美》……專欄刊登的所有文章,倫敏烏都保留著。在他看來,雙方的合作碩果纍纍,這一系利雲章不僅豐富了《標準時間》的版面,更加深了緬甸讀者對雲南乃至中國的瞭解。
在與雲南國傳中心的交往中,最讓倫敏烏難忘的是,為了達成合作,《吉祥》雜誌緬文編輯和駐仰光分社記者於2023年5月來到《標準時間》的辦公室,詳盡地介紹了合作背景,解答了版面設計等方面的困惑。「雲南國傳中心的真誠態度,讓我們看到了合作的誠意和可能。」倫敏烏感慨地說,雙方的合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互信與尊重的基礎上。
「我堅信,我們與雲南國傳中心的合作能夠持續開花結果。」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啟動儀式上,在各國嘉賓的共同見證下,倫敏烏鄭重地簽署了新一年的合作協議。
倫敏烏說,他要把此次行程的收穫和感受講述給更多的緬甸讀者。對於未來,他充滿期待地說:「為推動緬中媒體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和友誼,讓我們攜手共進。」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張瑩琳)
MCOT泰國通訊社國際新聞部代理總監瓦查琳:
攜手見證文化交流交融
「常聽聞西雙版納與泰國除了地緣相近之外,氣候、文化、飲食、語言等方面都極為相似。借參加此次活動的契機,我終於來到了這個有‘小泰國’美譽的地方。」泰國MCOT公共有限公司泰國通訊社國際新聞部代理總監瓦查琳說,此次來西雙版納的行程意義非凡,讓她深切體悟到了「中泰一家親」的深厚內涵,還結識了許多來自南亞東南亞各國的媒體同行。
瓦查琳說,雲南作為中國距離泰國最近的省份,也是連接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橋樑,在國際傳播領域有著獨特的魅力和資源。近年來,雲南舉辦的系列區域媒體合作交流活動,有力增進了南亞東南亞各國媒體間的聯絡與協作。「在去年的雲南行媒體交流活動中,我有幸與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建立了聯繫,就此開啟MCOT與雲南國傳中心的合作之旅。」瓦查琳的言語間滿是自豪。
「這一年,雙方攜手創作新媒體佳作,以影片、圖文等形式,將中國尤其是雲南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美食、旅遊等精彩內容在MCOT旗下的電視、網站、社交媒體等平台廣泛推送。」瓦查琳說,這種創新合作傳播成效顯著,有效加深了泰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進一步拉近了兩國民眾的心靈距離。
瓦查琳對新的一年里與雲南國傳中心在人員互訪、稿件交流、新媒體產品共創等多領域深化合作滿懷期待。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胡麗仙)
越南西西里媒體股份公司執行總經理陶文靈:
期待開啟更多合作之窗
收到2024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年會邀請函,越南西西里媒體股份公司執行總經理陶文靈便第一時間將越南媒體產品放進行李箱,並列滿了自己的「日程表」:文化旅遊、越中經濟合作都是他此行重點關注的話題。
「我深知,深刻、真實、立體的內容是媒體傳播的靈魂所在,而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細節,正是能引起越南民眾共鳴的珍貴素材。」來到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告莊西雙景星光夜市,看到旅拍經濟活躍,聽到越南朋友在此駐紮唱歌的聲音,陶文靈立馬拍下圖片、影片,傳到社交媒體帳號公共主頁。
「在行程中,我逐漸深入認識了南亞東南亞媒體聯盟,併發現了其中蘊含的無限潛力,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陶文靈此次前來,意在短劇、宣傳片以及新媒體領域積極探尋合作的契機,期望通過媒體的力量,為兩國人文交流搭建更為寬廣的平台。此次年會上,越南團隊一行三人與來自中國、泰國、印度等國的代表們進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互動。會後,陶文靈真誠地說:「我們期待與雲南在媒體領域開啟更多的合作之窗,借助多元化的媒體產品,從新穎獨特的視角全方位展示雲南的魅力,進一步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與深厚情誼。」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陳晨)
雲新聞客戶端綜合報導
雲南日報-雲新聞編輯:徐嵩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