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繪出古詩意境,我看見了古人眼裡的九江
九江
古稱潯陽
山水環繞
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九江文化遺產豐富
古建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
潯陽樓、白鹿洞書院、觀音橋等
充滿韻味的古建築
如同一本本立體的歷史書
靜靜敞開書頁
等待後人閱讀
快跟著九妹走近這些古建築
在詩意中開啟一段時光之旅!
潯陽樓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
——《題潯陽樓》白居易
潯陽樓靜立在長江之畔,它歷史悠久,常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韋應物的「始罷永陽守,複臥潯陽樓」,白居易的「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寫的都是這座江南名樓,《水滸傳》中桑治江題反詩、李逵劫法場等故事都有提到潯陽樓,「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就出自《水滸傳》。
琵琶亭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節選)白居易
琵琶亭建於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歷史,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但曆代屢經興廢,多次移址,1988年3月建於現址——九江長江大橋南岸東側。琵琶亭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個庭院採取中軸線對稱佈局,主亭高20米,雙層重檐,氣勢磅礴,熠熠生輝。
鎖江樓
楚水沅漭漸入吳,層樓重影塔峰孤。
憑欄目送時千里,不知長江鎖住無?
——《鎖江樓》李尚清
鎖江樓位於長江之濱,始建於明朝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鎖江樓」本身是一組古建築群,由江天鎖鑰樓、文峰塔、四條鐵牛等附屬建築組成,歷經歲月洗禮,現僅存鎖江樓和文峰塔。如今,這裏早已成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煙水亭
別時茫茫江浸月。
——《琵琶行》(節選)白居易
白居易始建亭於甘棠湖中,曾取名「浸月亭」,取自《琵琶行》中的「別時茫茫江浸月」,後來周敦頤在九江講學時,在湖堤上另建一亭,以詩句「山頭水色薄籠煙」取名「煙水亭」,滄海桑田,兩座亭子皆被毀,如今的亭子是明末重建的煙水亭。
白鹿洞書院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貞白
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市五老峰南麓。「始於唐、盛於桑治,沿於明清」,已有1000多年歷史。白鹿洞書院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方位格局上佈局考究,為大四合院建築;建築材質結構主要為石木或磚木結構,以明、清建築為主,屋頂為人字形硬山頂。1988年1月13日,白鹿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鍾山古建築及石刻
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
——《石鍾山記》(節選)蘇軾
石鍾山古建築及石刻位於九江市湖口縣,是唐朝至民國時期的建築遺址,以祠堂、樓、亭、寺廟等傳統公共建築為主,如忠烈祠、太平樓、懷蘇亭、報慈禪林等,是體現石鍾山歷史文化風貌的重要內涵和基本依託。石鍾山共有200多塊石刻和石刻,是解讀石鍾山文化的重要史證材料。
觀音橋
跳波翻潛魚,震響落飛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
——《棲賢三峽橋》蘇軾
觀音橋原稱三峽橋,位於廬山市白鹿鎮玉京村廬山棲賢穀內,始建於北桑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是中國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現存橋身除橋面石欄杆為清朝時期加建,其餘均為桑治朝時期原物。觀音橋是中國古代南國橋樑建築工程的傑作,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望湖亭
吳城堤上草萋萋,樓觀蒼茫曙色微。
一自英雄爭戰後,兩川鷗鳥自忘機。
——《望湖亭》解縉
位於永修縣吳城鎮的望湖亭,始建於晉代,歷史上屢有興廢,現亭立於高大的台基上,四層三簷四角攢尖頂,亭上琉璃疊翠,翹角入雲,氣勢頗為壯觀。登亭可遠眺廬山,春夏季節可欣賞江流和湖景,秋冬則可觀越冬候鳥。歷史上,望湖亭見證了許多文人墨客的足跡,留下了眾多名篇佳句。
(本文圖片素材來源:九江日報記者 劉家、周繼根、劉盛、殷錫翔、網民「ALVIN」、網民「曬穀天晴」、網民「阿月free風常在」、網民「青菱無角」、潯陽融媒)
(掌中九江記者 吳雪倩 鍾千惠 蔡雪英)
版權聲明
本原創內容版權歸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謝絕轉載。
編輯:王嘉琪
責編:鍾千惠
審核:許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