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先生與恭王府博物館:一段「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的友誼
11月24日,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華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逝世,享年100歲。30日,葉嘉瑩遺體告別儀式在天津舉行,她的生前親友、同事、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深切緬懷哀悼。
出生於北京書香世家、歷經戰爭,隨後遷居台灣,輾轉美國和加拿大,最終「葉落歸根」,葉嘉瑩的一生跌宕起伏,卻「蓮香四溢」,用古典詩詞感染了一代代人。
晚年的葉嘉瑩因海棠雅集與恭王府博物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她喜歡恭王府的海棠,這也是她在輔仁大學求學時的美好回憶。近日,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和恭王府海棠雅集負責人、教育傳播部主任張建代表恭王府博物館參加了葉嘉瑩遺體告別儀式及追思會,張建向記者講起了這段「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的友誼。
淵源:恭王府府邸是葉嘉瑩母校所在地
恭王府海棠雅集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恭親王奕䜣孫輩溥儒、溥惠時期,至輔仁大學之時,陳垣校長遍約京城學人到此相聚,王國維、餘嘉錫、陳寅恪、魯迅、顧隨、張伯駒等名宿巨擘多流連於此,並互有唱和,吟詩作賦,效仿前人,還成立了海棠詩社。彼時的恭王府海棠雅集極盡風雅。
1941年,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輔仁大學分成東西兩個校區,恭王府的府邸便是當時的東校區。簡而言之,如今的恭王府博物館也是葉嘉瑩當時的母校所在地。
張建介紹,回憶起當時的海棠雅集,葉嘉瑩也是頗有印象,但當時的雅集活動以教職工為主體,自己並沒有參加。
此後,幾番時移事遷,「海棠雅集」逐漸沉寂下去。周汝昌先生曾先後兩次致信恭王府,倡議在恭王府重新設立海棠詩社。他認為:一個府邸,修繕得再完好,也無非是個物質空間,想要儘可能地複其原貌,必須要將其內在的精神活動加以複原,還原其內在的生命力。
張建介紹,在周汝昌先生的建議下,2011年初春,園內海棠初開之際,恭王府嘗試恢復海棠雅集的傳統。次年,在館領導的建議下,決定邀請葉嘉瑩參加。「當時,葉嘉瑩先生往返於中國和加拿大之間,我們以恭王府的名義給葉先生寫了一封邀請信,追溯恭王府和輔仁大學的歷史淵源,詢問葉先生是否能回國參加雅集活動。遺憾的是,那一年葉先生因故沒能參加。」
2013年4月,儘管葉嘉瑩依然沒能親自到場,但從加拿大寄來一首《金縷曲》,祝賀恭王府海棠雅集舉辦三週年。詩中寫道,「事往如流水。憶昔年、黌宮初入,青春年紀。學舍正當西海側,草樹波光明媚。有小院、天香題記。豔說紅樓留夢影,覓遺蹤、原是前王邸。府院內,園林美。古城當日煙塵里。每花開、詩人題詠,因花寄意。把酒行吟遊賞處,多少滄桑涕淚。都寫入、傷春文字。七十二年彈指過,我雖衰、國運今興起。恣宴賞,海棠底。」
再續前緣,結下「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的友誼
直到2013年9月,葉嘉瑩終於來到恭王府博物館。「告別學生時代,成家、赴台,又去美國、加拿大多地講學,再歸來,葉嘉瑩先生已是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張建說。
那時,葉嘉瑩的腿腳還很靈敏,登樓梯上上下下。她走到恭王府花園和府邸之間的後罩樓,尋找當年的女生宿舍。她指著瞻霽樓牌匾下面,約莫那就是當時住的地方。
恭王府的海棠花在北京享譽盛名,每年四五月份開花的時候,滿園的粉白和院內古建相互映襯,浪漫雅緻。葉嘉瑩扶著欄杆遠眺,看著瞻霽樓前的幾棵海棠樹,開得正盛,隨口說了句,如果迦陵學舍里也有這樣的海棠就好了。這句不經意的願望被張建記了下來,並彙報給了館領導。
2014年11月,恭王府博物館向南開大學迦陵學舍移植了兩棵樹齡在10年左右、樹形相對豐滿的西府海棠。葉嘉瑩對此很感動,「這真是對我來說有紀念意義和價值的。後來,我離開北京,到了台灣,做夢還曾夢到西府海棠。可惜,當年唸書的時候,我的老師、我同班的同學現在都不在了,要不然我一定會約他們的。」
在與著名詩人席慕蓉通電話時,葉嘉瑩也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她。席慕蓉在2014年寫下的一篇文章中回憶,「葉先生在電話裡笑著說:‘我想在院子裡種一棵海棠,我喜歡種一棵春天會開花,秋天會結果的樹。這件事給恭王府的朋友們知道了,前兩天,他們說要從王府里挪一棵海棠移植到迦陵學舍來,明天他們要先來和我一起去看看地方,看種在哪裡才合適。’」
「電話裡,葉老師的笑聲清朗,給我一種很年輕的感覺」。席慕蓉感歎,「多好!一棵春天會開花,秋天會結果的樹。」葉嘉瑩與恭王府「春天開花,秋天結果」的友誼,就由此而來。
「葉嘉瑩先生很有意思,每年我們去看她,她都要和兩棵海棠分別合照,我說,您合一張影不就行了,她說不行,如果只跟一棵樹合照,另一棵樹怕是明年該不開花了。」張建說。
此後,2015年、2016年葉嘉瑩都親赴會場,給予海棠雅集支持。2017年,葉嘉瑩正式出任「恭王府海棠詩社」社長,這既是兩者友誼的見證,也是因葉嘉瑩在古典文學、詩詞界崇高的地位。
「本身葉嘉瑩先生的教學工作很繁重,還有一些寫作任務,但還是支持鼓勵海棠詩社的發展,並積極參與。」張建回憶,「當時,葉先生在南開大學有自己的迦陵學舍,但她還是更多住在南開大學西南村的專家樓里,迦陵學舍更多是會客、教學的場所。我不解地問她,為什麼不搬到迦陵學舍里住,她說自己的書太多了,沒有精力再把書重新收拾一遍了。」
十幾年來,在有限的接觸中,張建覺得,葉嘉瑩是一位特別平凡的老人,給人感覺很平易近人。「記得一次從北京回南開的路上,我們閑聊,我說您的牙齒很好,而且也不是假牙,怎麼保持的,她笑著跟我說,會堅持每半年洗一次牙,吃清淡的食物,把自己的身體保養好。」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張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