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緊急提醒!上海這種病毒檢出率高達15%!還有這些門診也更忙了

來源:北青網

這兩天申城降雨降溫

今天依然是體感陰冷的一天

全天氣溫在6~11℃之間

相對濕度90%-60%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

本市13日至14日

有一次大風、降溫過程

降溫:13日(週五)中午冷空氣開始影響本市,氣溫下降。預計在13日至15日期間48小時最低氣溫降幅,市區下降3~5度,郊區6~8度。

15日至18日大部郊區的最低溫度都將在冰點以下。過程最低溫度出現在15日和16日早晨,市區跌至3℃左右,崇明、金山、奉賢和青浦等郊區零下3℃到零下4℃,有薄冰或冰凍。

天氣變化之下

坊記最新瞭解

近期滬上以下幾種疾病

有上升趨勢!

鼻病毒、流感病毒陽性率上升

中疾控最新一週的統計數據顯示

近期南方地區監測到的

主要呼吸道病原中

鼻病毒陽性檢出率排第一位

呈高位波動

而流感病毒也有明顯上升趨勢

昨天

記者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看到

內科診區有不少感冒發熱的孩子

家長反映的症狀都很類似

不少家長表示

咳得比較厲害

伴有鼻涕、鼻塞的症狀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檢驗科專家介紹,今年9月開學後,鼻病毒的檢出率就有所抬頭,本週鼻病毒陽性檢出率達到15%,是9月初的三倍左右。

不少家長對鼻病毒或許感到陌生,但其實鼻病毒一直都是導致普通感冒最常見的病原之一。只是以往檢測得少,所以公眾知曉率較低。

專家介紹,鼻病毒的主要症狀是打噴嚏、流鼻涕,伴有咽疼和發熱,大多不嚴重,為自限性疾病,家長無需太過焦慮。

但專家也提醒

鼻病毒是哮喘兒童的勁敵

如伴有嚴重咳嗽、喘息等

就要積極就醫

殷勇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

鼻病毒本身容易寄生在鼻部,所以以鼻病毒而命名,本身毒力其實不強,要比流感病毒要弱很多。每年在秋冬季是好發,最高的比例甚至可以達到40%左右。

根據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一般鼻病毒C型,它其中的一種亞型會加重哮喘的急性發作,我們近期在病房裡已經發現了這種情況,如果有哮喘的話,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使用抗哮喘藥物,能夠達到長期穩定的效果。

此外

近期隨著冷空氣南下

還要提防流感傳播

特別是甲流上升趨勢明顯

吳穎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檢驗科主管技師:

從上週開始甲流的陽性率是有明顯上升的,估計是在30%到40%的樣子,目前還是甲流比較多一點,乙流的話一般可能是在甲流之後才會(檢測)出現陽性。

專家表示,接種流感疫苗

仍然是最佳預防辦法

張婷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感染科主任:

WHO(世界衛生組織)接到的流行病學分析,我們現在幾乎看不到(乙流)Yamagata株了,所以WHO建議我們現在接種三價苗就可以了,就是甲流的H1N1、H3N2 和 (乙流)Victoria株就可以了,我們還是鼓勵孩子們,尤其有基礎疾病的孩子去接受疫苗,以及家裡有老人的去接種疫苗。

水痘進入高發期

成年人也需引起注意

近期不僅呼吸道病毒活躍

感染水痘的風險也顯著上升

其實小坊早在11月底就已經注意到

在社交平台上

有不少網民發帖稱

自己或身邊人得了水痘居家隔離

昨天記者從複旦大學

附屬金山醫院兒科和皮膚科瞭解到

天氣轉涼後

水痘患者的數量

較之前有了明顯增加

複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梅莉紅:

兒童水痘基本上以皮疹為主,發熱在水痘發展的第一天 ,成人水痘的發展和發熱都會持續得更久,發展的數量也會更多。

很多人以為

水痘不是低齡孩子才會得的嗎?

成年人怎麼也會中招了?

對此,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表示,水痘是種傳染性疾病,雖說兒童是高發人群,但目前來看,水痘發病有‘大齡化’趨勢,不僅是中學生會感染,就連18歲以上的成人病例也不少,此前接診的部分患兒就是由成年人傳染給孩子的。

冬季寒冷易「凍心」

近期有年輕患者僅38歲

氣溫驟降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

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不要以為心梗只發生於老年患者,記者從複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瞭解到,最近一週,醫院心血管內科就收治了十多名急性心梗患者,其中最年輕的只有38歲。

患者 沈先生:

主要是稍微劇烈走兩步,就感覺氣喘得不行,呼吸不過來,然後休息五六分鐘就沒事了。一開始是以為空調開得太足了熱的,然後去外面一吹冷風就開始冒大汗了,當時就覺得不對勁,直接打了個車來醫院。

醫生介紹,自氣溫下降以來,像沈先生這樣的心梗患者明顯增多。寒冷刺激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再加上秋冬季節,氣溫偏低,為了禦寒,不少人可能會攝入一些油脂更重的食物,這也加重了心臟負擔。

複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史益軍:

(患者)年齡輕,不認為自己會生病,所以他平時還會有一點飲食不規律,一旦在任何條件合併有症狀,譬如胸悶、胸痛、腹痛、大汗的這種,都提示嚴重的疾病。

醫生表示,如果發生急性心梗後,能在120分鐘內開通梗死血管,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但實際上,在心梗之前,人體大多會出現一些預兆和症狀,拉響健康「警報」。

複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龔輝:

比方說原來有心絞痛的,可能會加重,原來走幾步路要痛,但休息好了就好了,現在可能走幾步路,痛的時間明顯延長,症狀加重,這個時候要警惕了;第二種就是有非常疲勞的感覺,原來想要睡覺,睡好了就能夠恢復的,但現在很難恢復;還有一種發作前有一種瀕死感,覺得胸口悶,有壓迫感,導致呼吸也有些困難,這種時候你覺得喘不上氣來,還是及早到醫院里來看。

最後小坊再次提醒

近期天氣變化大

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新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