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疲憊的你》:不完美即失敗?你不是脆弱,而是總被挑剔

如果你像大部分女性一樣,總是感到情緒疲憊,總是處於焦慮和沮喪中,總是覺得自己應該做好所有的事情……那麼,是時候大聲說出你的需求了!請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真正地關心、照顧自己,過一種真實的生活!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我們也歡迎作者與讀者針對書目涉及的話題進行交流或交鋒,這是書評君設置評審團欄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情緒疲憊的你》

[美]南希·高利爾 著

薛瑋 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年7月

作者簡介:

南希·高利爾(Nancy Colier),心理治療師、作家。長期致力於正念、當代幸福生活方面的研究。《今日心理學》《赫芬頓郵報》的專欄作家。著有《不要停止思考》《關閉的力量》《邀請猴子喝茶》和《擺脫自己的方式》等書。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你是否承擔了大量的情緒勞動?

你是否厭倦了成為所有人的依靠?

你是否總是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來滿足他人?

如果你像大部分女性一樣,總是感到情緒疲憊,總是處於焦慮和沮喪中,總是覺得自己應該做好所有的事情……那麼,是時候大聲說出你的需求了!請你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真正地關心、照顧自己,過一種真實的生活!

心理治療師南希·高利爾將為你提供一份堅定的情感支持,會讓你發現自己精疲力盡的根本原因,帶你找到你深層次的需求,從而讓你更好地照顧自己,找到持久的活力。

它為何吸引人?

不完美即是失敗?你不是脆弱,而是總被挑剔。心理學版《看不見的女性》,揭示人際中「預設」的女性情緒勞動。

撕碎「完美女性」的謊言,揭示女性群體疲憊的真相。每條傳統規訓下都活著無數努力卻「精疲力盡」的女性。我們如何才能重振精神,獲得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請收下這份邀請,踏上自我尋找的旅程……

《情緒疲憊的你》(試讀)

我們去哪兒了——討好的樊籠

米蘭達 (化名)聰明迷人,非常討人喜歡。儘管如此,你仍然能明顯感覺她身上有種疲憊甚至是壓抑的氣息。「她看起來就像一隻被關在鍍金鳥籠里的金絲雀。」在初次來訪的米蘭達離開我的辦公室後,我記下了這麼一句話,現在我還記得她。

優雅時尚、能說會道的米蘭達今年46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很有魅力,事業也非常成功,但她迫切地需要幫助,因為她想過上更勇敢、更忠於內心的生活。但更耐人尋味的是:她很清楚,哪怕這樣可能會失去「一味地取悅別人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和回報」。當時我並沒意識到,正是這句話讓我產生了寫這本書的念頭。

米蘭達既是盡職盡責的母親、體貼入微的妻子、兢兢業業的律師、照顧年邁父母的好女兒,也是忠實的朋友,總之,你可以稱她為理想的現代女性。但在扮演這些角色的同時,她失去了自己的渴望和需求,與她需要成為的自己——無須考慮別人的自己,斷了聯繫。她自己的渴望也消失了,因為這些渴望與她所照顧的那些人沒有任何關係。

在外人眼中,米蘭達過的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想要的生活。她取得了社會告訴我們應該取得的一切成就,成為社會普遍認為的成功人士。但她覺得,在內心深處,她與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她稱之為「真正的自我」,是割裂的。

她感到自己真正的活力和力量被溶解掉了。現在,她已經厭倦了得體和不斷討別人喜歡的生活,她需要一些「不得體」的指導,以及一張「歸鄉」的路線圖。她想靠近那些她稱之為「我」的東西。

但從小到大,米蘭達一直都在學習怎樣才能討人喜歡;她害怕說出自己的需求,也擔心放棄討好他人會讓她失去對她來說重要的一切:婚姻、事業、朋友,甚至是作為一個好母親的身份。她覺得不迎合別人是不明智的做法,會讓她覺得不安全。她明確表示,她不希望我把她變成「一個與幾隻貓相依為命的女人……自己照顧自己,孤苦伶仃,沒有歸屬感」。米蘭達在情感上疲憊不堪,沒有絲毫的滿足感,但同時她也非常懷疑,如果放棄取悅別人,那她的生活會更好、更有意義嗎?

討好的樊籠

歸屬感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因為它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意味著別人不會遺棄我們,不會見死不救。但歸屬感不僅僅指身體免受傷害的安全感,也包括情感上的安全感,即被接受、被重視、被愛。我們需要歸屬感,才能在情感和心理上保持完整。儘管人類已經走出森林,也不需要群體來保護我們不被吃掉,但我們仍然需要歸屬感,它仍然是人類一切行為的核心。它仍然驅動著我們。

但問題就出在這裏:作為女性,我們知道,獲得歸屬感的最佳策略,也是生存的最佳策略,就是要讓自己討人喜歡,成為別人希望我們成為的人。於是,討好就成了我們的驅動力,成了指揮我們行為的控制系統。被喜歡意味著被接納、被需要。然而,這種驅動力雖然從許多方面來看是有用的,能保護我們,卻也成了束縛著我們的樊籠。

在這個籠子裡,我們開始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為,調整自己的願望和需求,壓抑自己的個性,努力取悅別人,到最後我們會以為自己本來就是如此。

那些陳詞濫調

挖掘女性疲憊的根源非常之難。每每討論到這個話題,我們總會陷入一套老舊的說辭中——她們累是因為她們包攬得太多了。於是,我們很快就會聯想到 A 型人格的女強人,她們超級能幹,無論是在辦公室、臥室、廚房,還是在家長會上都表現得精力充沛。我們會設想這樣的女性永遠不會說「不」,從不為自己要求什麼,也沒得到過什麼。

由於我們已經內化了這樣的刻板印象,所以當聽到女性說自己感到心力交瘁時,我們會習慣性地把原因歸咎於女性自身——要怪就怪她們沒照顧好自己。重點在於,肯定還會有人說,「你的需求沒得到滿足多半是你自己的錯」。在探究你自己的情緒疲憊時,我奉勸你千萬別聽信這種言論。感到疲憊不是你的錯,哪怕你是個女強人。

「是你們女人自己要做那麼多的」之類的陳詞濫調很具有欺騙性,再加上女性的情緒疲憊問題本身就錯綜複雜,因而我們很難找到疲憊的根源。女性想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需求,發掘情緒疲憊的根源,並弄明白為什麼自己會長期如此,這並不簡單。想要找到更高明的辦法來應對情緒疲憊的狀態,這同樣具有挑戰性。買個毛絨抱枕,痛痛快快地泡個澡,這也許是你現在緩解疲憊的辦法。畢竟,與探究你內心有哪些渴求沒得到滿足相比,這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要省得多。

事實上,當涉及滿足我們的需求,或者照顧我們自己的需求時,我們女性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因為一談到照顧自己,無論它只是個想法,還是已經付諸行動,都與社會灌輸給女性根深蒂固的觀念相悖:女性應該無私奉獻、犧牲自我。它也與那些不斷提醒著女性不該為自己著想的信息相悖,而這樣的信息無處不在。「我是誰」與「我應該是誰」之間的鴻溝,或者說「我應該需要什麼」與「我實際上需要什麼」之間的鴻溝,正是女性情緒疲憊的罪魁禍首。

完美女性

在我十幾歲時,我的叔叔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也正是這個故事引起了我對女性問題的興趣。故事的主人公是叔叔相識多年的朋友與他的妻子。這位朋友經常晚上偷溜出去找樂子;去酒吧跟他的酒肉朋友以及很多女人們鬼混在一起。偶爾想起來他會給妻子打個電話,大概是為了告訴她自己在哪兒。妻子接到電話時總會說同樣的話:「不管你幾點回來,我都等你。」這句話正是叔叔講述的重點。

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家裡男人們的反應,他們對這位妻子讚不絕口。「哇!」還有個人問,「上哪兒能娶到這樣完美的女人?」甚至還有個男人問叔叔,這位妻子有沒有姐妹。

儘管我們的社會已經進步了很多,但完美女性的觀念仍然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你心中的完美女性是怎樣的?

她是否堅強、美麗、聰明、健康、樂於助人、自信、慷慨、有愛心、善良、寬容、自我犧牲?她是否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自己卻一無所求?她是否是因為奉獻了什麼,才會如此特別、如此令人嚮往?慶幸的是,隨著人們對於性別認同、生活方式、職業道路、身材相貌以及女性的活法等方面的觀點越來越多元化,完美女性的形象也在發生變化。

然而,完美女性的形象仍然是一種理想,是女性氣質的典範,是女性在心理上強烈認同的「我應該成為的樣子」。

問問自己,當你無法成為這個想像中的完美女人時,你是否依然認為你應該成為她?如果不能達到這個標準,你是否會感到沮喪?我們內心的批評者往往就是那個說「我應該……」的聲音,它責備我們,羞辱我們,指責我們沒能達到理想的標準。努力成為完美女性,其實就是努力做一些我們認為能迎合別人需求,能讓自己更受歡迎的事。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因為自己沒能成為理想中的完美女性而批判自己,實際上這是在加固我們的樊籠。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本書的相關話題感興趣。

|期待將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只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讀這一本書,或者分享對這本書相關話題的看法和觀點。

|等待我們的回覆。我們會盡快選取3位評審員,贈送一本書,然後確認地址與聯繫方式,盡快將書寄出。

|在兩週內(從收到書之日起)將書讀完,發回1000字左右的評論或讀後感,並給這本書打分(滿分10分)。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一本免費寄送的書,換來這麼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贈閱並不是「閱讀評審團」的核心,我們所期待的,是讓有意願有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讀者,有一個發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讓那些原本靈光一閃、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勵和督促之下能夠被文字所記錄、被他人所閱讀;是為了通過認真的討論,讓「熱點」的潮水中多一些獨立的、真誠的聲音;甚至,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新的書評作者,讓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然後看到你從此不斷成長。

你,來嗎?記得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