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集團將迎人事「換血」,前三季度化妝品業務銷售額下滑
日妝巨頭花王集團的結構性改革還在繼續。12月1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花王集團官網獲悉,該公司發佈了關於組織架構變更及高管人員任命的公告,共涉及19位高管的人事任命調整,其中,10位高管將迎來新的職位,另有9位高管將卸任,這些調整將於2025年1月1日落實。
化妝品業務「換帥」,建立「業務互聯」部門
資料顯示,花王集團創建於1887年,1993年進入中國,旗下擁有碧柔、珂潤、蘇菲娜等品牌。分部門來看,花王集團下設消費品事業部和工業用化學品事業部。其中,消費品事業部為其主營業務部門,包括衛生與生活護理、健康與美容護理、生命護理和化妝品四大業務領域。
在這次人事調整中,花王集團高級執行董事、化妝品業務全球總裁前澤洋介將卸任。此前,在前澤洋介的領導下,花王集團的化妝品業務一直將重心放在中國市場和高端領域,他在任期間,花王旗下高奢護膚品牌「SENSAI絲光溢彩」在上海開出了首家旗艦店。彼時,前澤洋介指出,將為該品牌打造出有別於中國市場其他競品的個性化特質,還表示「中國高端化妝品市場規模逐年增長,預計今後規模會遠超於大眾化妝品。」
一系列人事變動背後,或與花王集團的中期計劃「K27」脫不開關係。據瞭解,該計劃旨在通過精簡品牌、優化投資組合、加強全球市場佈局和提升高端品牌競爭力等,實現利潤的增長和復甦。
在此次發佈的公告中,花王集團指出,為實現中期計劃「K27」的目標,同時進一步加速全球業績增長,公司擬將業務和銷售整合為統一的「全球消費者護理業務」,以便明確各個市場責任,實現快速決策。其中,在歐美地區,市場負責人將牽頭推進產品開發、品牌、營銷和銷售方面的工作。
與此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跨業務活動,花王集團將新設立「業務互聯」部門。據悉,該部門將專注於加強花王品牌的專業技術業務,推進品牌的體驗提升。
前三季度化妝品業務銷售額下滑1.1%,品牌不斷「瘦身」
從業績表現來看,今年前三季度,花王集團實現淨銷售額1.19萬億日元,同比增長5.7%;核心營業收入為1011億日元,同比增長99.3%。其中,第三季度淨銷售額為4020億日元,同比增長3.8%;核心營業收入為431億日元,同比增長18.7%。對於前三季度的業績增長,該公司指出,隨著結構性改革的效果逐漸顯現,核心品牌的競爭優勢有所改善。
![圖/花王集團報告截圖](http://n.sinaimg.cn/sinakd20241212s/717/w1248h269/20241212/17f4-117aa101922118408acfec11d04f6e17.png)
作為營收的主要來源,消費品事業部門前三季度實現銷售額9215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8835億日元增長了4.3%,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化妝品業務的銷售額為1732億日元,同比下滑了1.1%,營業利潤為-79億日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51億日元。「佳麗寶、蘇菲娜等品牌在日本市場表現較為強勁;面對增長放緩、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集團正在持續進行分銷庫存優化。」花王集團在財報中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在「K27」中期計劃中,花王集團提到將關停或出售部分業績表現不佳的品牌,以達到打造高附加值品牌的目標。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梳理,今年年初,花王集團宣佈從3月起逐步停產旗下平價彩妝品牌AUBE,並於8月底停止銷售,該品牌成立於1994年,曾在花王集團化妝品業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4月,彩妝品牌COFFRET D’OR(金炫光燦)發佈公告,將從6月開始逐步停產,12月底徹底停產;到了11月,花王集團旗下成立於2000年的護膚品牌EST媛色在天貓海外旗艦店發佈閉店公告,由於銷售戰略調整,將於2024年11月30日起正式停止運營。據EST品牌官網顯示,因品牌規則調整,其官方網店已於今年8月31日結束營業。
而面對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花王集團表示,在多元化、個性化和高品質方面,公司擁有巨大的機遇,正在進行策略調整,並將繼續擴大在中國市場的開發、生產,以快速應對市場需求,「推出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高附加價值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李錚
編輯 方靜怡
校對 穆祥桐
封圖 花王集團報告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