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來產業育新基地」授牌,海澱區3家單位獲授牌
新京報訊(記者吳為)12月12日,2024年北京市未來產業育新基地授牌儀式在海澱舉行。集智未來、東昇大廈、中關村軟件園3家單位獲得授牌,並分別開展了特色服務分享。
「集智未來通用人工智能育新基地」深度服務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行業發展,打造創業孵化、算力服務、數據服務、生態賦能等特色體系,是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排頭兵,是北京市未來產業的重要參與者。當前,已累計為模型企業對接算力超過800P,服務並對接全市200餘家,整理發佈訓練數據集超過1000T,開發了「北京AI產業大腦」「北京市大模型行業看板」等特色服務。
「東昇大廈通用人工智能育新基地」依託緊鄰清華大學和清華科技園的優勢,整合「圍牆內」和「圍牆外」資源,通過建立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才社區,為新型研發機構和企業提供優質的發展空間和全方位服務保障。目前,基地內企業涵蓋芯片與算力、通用與多模態大模型、垂直領域大模型等多個領域,共集聚了人工智能企業143家,構建了包括創業輔導、產學研合作、資本對接、市場拓展服務等全要素服務體系。
「中關村軟件園孵化器通用人工智能育新基地」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大數據、6G三個細分垂直領域,打造「孵化服務+投資加速+場景開放」的創新孵化生態,累計服務企業1221家,培育上市掛牌企業13家,獲批知識產權超4000項。當前,已成功舉辦12季「創新之源大賽」,年均入庫項目超300個、合作投資機構超40家,集聚了32家專業服務機構和36名創業導師為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
「海澱區在全市首批育新基地創建中有3家單位入選,入選數量最多,均為通用人工智能方向。長期以來,海澱區不斷強化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整合多元要素資源,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高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標準處(人才工作處)處長王晶表示。
在今天的儀式上,來自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魏凱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與趨勢」、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執行秘書長毛江華圍繞「未來產業硬科技早期投資探索與思考」分別做了主題演講。
「海澱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總結推廣三大未來產業特色育新基地經驗模式,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企業,將海澱打造成為世界領先的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和應用示範高地,為推動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首都競逐未來產業戰略主導權作出應有貢獻。」中關村科學城黨工委委員、二級巡視員何建吾說。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