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ED救人的誌願者賴薇莉:救了一次人,對生命更敬畏了
回想起男子暈倒後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失去意識、沒有呼吸的情形,賴薇莉還是會緊張到心跳加速。
這是她第一次救人。雖然此前已經參加過多次急救培訓,但使用的都是模型,眼下要救的卻是真實的生命。心跳加速、全身發抖,但賴薇莉一直沒有停下手中救人的動作。
11月23日,賴薇莉帶著孩子在清華大學西球場上踢球,意外遇到了一名男子暈倒的緊急情況,這個加入北京市軍紅救援隊才7個月的誌願者,第一時間衝了上去。
身旁的人,也在為這場救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AED被人從籃球場取來,有人在通過120電話及時向醫護人員轉述男子情況,按壓、數秒、按壓……眾人齊心救助中,男子終於恢復生機。
救人
11月23日16時30分左右,清華大學西球場,一名五十來歲的男子突然暈倒在地。周圍人很快聚集,有人迅速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有人大喊著幫忙求助:「有醫生嗎?有護士嗎?」
賴薇莉正陪著孩子踢球,一轉身看到了這一幕。作為紅十字會的一名誌願者,她立馬跑上前。男子情況不是很好,賴薇莉發現他臉色慘白,嘴唇發紫。查看口腔,發現舌頭也是從沒見過的紫到發黑的顏色。
倒地男子已經失去意識、沒有呼吸。
「AED、AED(自動體外除顫儀),那邊有!」受過急救培訓後,賴薇莉走到哪裡都會下意識地觀察AED的位置。孩子之前在清華大學籃場館培訓,她記得那裡就有一個AED。
她高度緊張,喊話的聲音也有些顫抖,用手指了指籃場館的方向。救人的動作不敢停下,趕緊為男子進行心肺按壓,「腦子在拚命轉動,回想急救培訓課程時,老師都是怎麼做的。」
賴薇莉回憶,當時身邊有一位年青人協助救人,周圍人也很快響應,找來AED後,賴薇莉趕緊為男子貼上電極片除顫。除顫後,協助救人的年青人繼續為倒地男子做心肺復甦。幾秒後,賴薇莉看到男子的皮膚開始變紅變粉,嘴巴也微微張開了一下,有了反應。
「人好點了。」聽到周圍人說了這麼一句後,賴薇莉也慢慢緩過神。她注意到,協助救人的年青人,開始為男子做心肺復甦的按壓速度有些快,有人提醒後,周圍人開始齊聲為年青人數秒控制節奏。賴薇莉就和120電話溝通男子的情況,並脫下外套蓋在男子身上為他保暖,有人也拿來了嬰兒的小被子蓋在他腿上。
男子恢復了意識,但還不能說話。為了激發男子的求生欲和安全感,賴薇莉就在旁邊對他喊話,「你聽到救護車的聲音了嗎」「你要堅強,你有救了,我們都在旁邊。」
沒多久,校醫院的人來了,救護車也來了。現場檢查後,男子的心跳已經恢復正常,隨後,被送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騎車回家時,賴薇莉的車速也比往常快了很多。兒子提醒她,她才發現自己整個人都在發抖,精神還處在亢奮中。
救人的勇氣
救人的影片在網絡上「火」了。
但評論里,更多的是對救人動作不夠規範的討論。「早期為什麼不持續按壓」「AED電極片貼的位置不規範」「周圍人七嘴八舌的吵吵,不僅不能幫助還延誤了救人」……
冷靜下來,賴薇莉也開始複盤自己的救援。她給救援隊的老師打電話,再次一遍遍學習救人的規範動作,查詢並反復牢記了AED的使用方法。
她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2021年3月24日,歐洲復甦委員會(ERC)發佈的2021版基本生命支持指南,除了最完美的貼片方式外,還有三種必要的貼片方式。只要有電流經過心臟,就能起作用。
「我們做了很多急救培訓,但救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敢於站出來,敢於去做。」北京市軍紅救援隊的老師餘長安告訴記者,平時訓練和實際救人是不同的,要保持冷靜、臨危不亂,要學會判斷現場情況。什麼階段該按壓、什麼階段應該停下來都是關鍵點。
「第一次救人,能做到這樣已經很棒了。」餘長安看了賴薇莉救人的影片,做了更多規範訓練後,他不停鼓勵著這位敢於走出來的誌願者。
今年4月27日,賴薇莉才正式加入軍紅救援隊,成為一名誌願者。正式加入的第一天,她就去參加了急救知識培訓。之後每次組織學習,賴薇莉都會到場,積極又認真。如今她已經拿下AHA國際急救員證書。
賴薇莉說,最初只是因為家裡有老人、小孩,想儲備些必要的急救知識。「不想在危險發生時,什麼都做不了,承受這樣的無力感。」對於網上的討論,賴薇莉說,這是有意義的,別人指出了缺點,我就應該去改正,「我們都是普通人,相信以後會做得更好。」
「女俠風範」
「下次遇到,還是會幫助。」
賴薇莉身材是偏瘦型的,卻不嬌弱,整個人彷彿永遠充滿幹勁。說這句話時,她很堅定,也很自信。
好友蔣沛告訴新京報記者,大學四年,賴薇莉一直擔任班長,平時班級有什麼事情,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找班長。賴薇莉也會積極幫忙解決,「她很樂於分享,也願意幫助人,宿舍里大家都覺得她有種‘女俠風範’。」
好友海歌告訴記者,畢業後,賴薇莉在國外生活了一段時間,兩人相識於一所華人學校。當時,除本職工作外,週末兩人都會在這所學校當老師,教中文。
為了讓課程變得有趣味,賴薇莉常在網上找很多教程,做了很多模型道具。有紙殼做的小火車、有小燈籠等,還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邊動手做、邊講故事等。學校沒有儲藏間,每次上課賴薇莉都是背著大包小包往返。
華人學校的第一個春節想辦得熱鬧些。舞蹈編導專業的賴薇莉,就主動組織了六七位老師排練節目。學校九點到十二點半是上課時間,練習就主要在十二點半放學後。在沒有報酬的情況下,賴薇莉堅持帶領大家,一跳就是三年。
海歌說,賴薇莉一直非常熱心公益事業。每年春節,美國各城鎮都有慶祝中國新年的活動,多是由義工們自發組織,經費自籌。去年,賴薇莉回國後的第一個中國新年,她自費買了一箱寫對聯和福字的紅紙,寄到了她曾經居住過的鎮里負責籌辦慶祝中國新年的人的手裡。「去年的慶新年氣氛特別紅火。」
豪爽、有正義感,是朋友們對賴薇莉的評價。聽到賴薇莉救人的事後,醫學畢業的海歌也曾為自己的好友擔心,同時,她又覺得,「這果然是賴薇莉會做的事。」
「救了一次人,對生命更敬畏了。也特別敬佩醫護人員,在生死攸關的時候給予幫助。」賴薇莉說,希望下次遇到,自己能做得更好。
12月1日,賴薇莉出門乘坐地鐵時,前面一位老大爺在電梯上失去平衡,後面一排的人都跟著倒下。賴薇莉趕緊大喊,「按住那個紅燈」,電梯停下,賴薇莉又救了一次人。
新京報記者 吳夢真
編輯 甘浩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