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曬「盛事經濟」成績單:今年上半年,110項盛事活動帶來約24億港元消費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香港盛事活動成功吸引大量旅客。據香港《星島日報》12日報導,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11日回應立法會議員書面質詢時透露,特區政府持續根據盛事活動的籌備狀況,編製並更新「盛事年報」,今年上半年已舉辦110項盛事,其中會議及展覽類佔比超過1/3,文化藝術及創意類居次,其餘活動包括體育賽事、金融經濟及創科、節日及慶典、彙演及嘉年華等,上半年盛事活動共吸引約55萬旅客參與,帶來約24億港元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14億港元。她同時透露,今年前10個月已有3670萬人次旅客訪港,按年上漲37%。香港旅遊專業聯盟主席羅啟邦稱,訪港旅客人次自今年年中起逐步增加,尤其是東南亞旅客呈現大幅增長,相信是盛事活動的成效,預期明年的形勢會持續向好。
香港旅發局最新年報顯示,去年訪港旅客接近3400萬人次,過夜旅客超過1715萬人次,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額高達1784億港元,其中過夜旅客人均消費6939港元,每人平均留港3.6晚。旅發局成功舉辦七大「旗艦」盛事,包括跨年倒數煙花彙演,吸引48萬人次在維港兩岸觀賞,新年單日入境22.7萬人次,創下全年單日新高。在各項盛事中,以「香港繽紛冬日巡禮」最為吸客,成功吸引約120萬人次入場。旅發局年報稱,大型盛事能展現香港優勢和魅力,同時為全球旅客創造更多精彩體驗,帶動旅遊、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經濟收益,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此外,郵輪旅遊走勢也相當強勁,去年合計有164個郵輪航次訪港,旅客吞吐量達48萬人次。至於會展旅遊方面,去年約有140個大型會展活動在港舉行。
旅客飆升令關口相當繁忙。深圳邊檢總站西九龍邊檢站稱,今年以來經西九龍站口岸出入境的外籍旅客已突破100萬人次,旅客來自164個國家及地區,比去年增加九成;單日客流量最高紀錄更超過6300人次。
羅淑佩介紹,預算案已預留1億港元,用於未來3年配合協調組加強宣傳推廣盛事活動。由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領導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預計在明年上半年製定推進項目,強調會以「創新思維」更好地利用香港豐富且獨特的資源。
香港《大公報》12日評論稱,上半年的盛事涵蓋多個領域,不同類型的活動產生不同效果,體育、慶典、嘉年華等帶來人氣,而文創、展覽、金融及創科等則帶來經濟效益。文章認為,推動盛事需要有品牌及名片意識,例如提起橄欖球賽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香港國際七欖」,提及嘉年華森巴舞人們則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巴西里約熱內盧,這就是品牌效應。在推動香港作為「盛事之都」的同時,更要著重培養盛事品牌,若能做到隨口說出某個項目便能令人想起香港,就說明這樣的盛事是有生命力的。(葉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