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明年經濟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振發展信心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環球時報駐美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蕭達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柳玉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總結2024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作為中國最高級別的年度經濟會議,每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受到各方高度關注。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中國經濟仍面臨內需不足、外部風險增多等各種壓力和困難的情況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穩增長的強烈信號。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報導,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梅德韋傑夫在訪華時表示,從他首次訪華至今已25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現代化、經濟最繁榮的國家」。「他們做了任何人都無法想像到的事情,這是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到的事情。這就是中國令人欽佩的原因。」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會議要求,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要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會議要求,要打好政策「組合拳」。
香港《南華早報》12日稱,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格外引人注目。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措施,在國內需求疲軟和外部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旨在實現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報導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方面評估日益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發出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的信號。瑞銀投資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這次會議顯示出明年中國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並釋放「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信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九項重點任務。一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二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五是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六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七是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八是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梁婧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來看,擴大內需是各項工作之首。從2024年經濟運行看,內需偏弱是製約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明年政策將著力推動內需回升。
梁婧稱,會議強調了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這既是應對複雜嚴峻外部環境變化衝擊的重要手段,也是自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此外,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財稅、金融、民生等重點領域改革舉措明年將加快推進。
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
俄羅斯《消息報》12日報導,中國召開了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出了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和穩定經濟增長的決心。這種支持經濟的政策「組合拳」旨在確保2025年及以後的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如果這些措施得以落實,將對整個中國經濟起到刺激作用。世界其他地區也有足夠的理由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政策感到高興。
美國彭博社12日稱,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擺脫了此前滴灌式促進經濟增長的模式,更加果斷地推出強勁措施來引領經濟增長。彭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舒暢表示,中國領導人顯示出了「繼續採取促進增長措施的決心」。
近來,中國政策「組合拳」頻出,國內消費顯著提升。12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最新數據顯示,11月我國汽車市場熱度延續,當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同比繼續實現雙增長,分別完成343.7萬輛和331.6萬輛,月度產銷創歷史新高。上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成為全球汽車行業首個單一國家新能源汽車年產1000萬輛的里程碑時刻。 IMF、高盛、瑞銀等國際機構近期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日前表示,中國政府出台的措施有助於提升信心和需求,「低估中國是非常不明智的」。
近來在多項政策利好作用下,中國多地房地產市場開始止跌回穩,尤其受到關注。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國一些大城市的現房銷售量正在回暖。上週深圳共成交2390套二手房,是3年多來最多的。北京和上海等其他主要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報導稱,推動近期二手房銷售增長的動力來自於政府為吸引購房者重返房地產市場不斷推出的激勵措施。美國CNBC網站稱,高盛分析師日前發表的題為「中國房地產2025年展望:觸底在望」的報告表示,「在全面協調的一攬子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房價將在2025年企穩,兩年後平均上漲2%。」
「去中國,而非‘去中國化’」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各國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12月11日,習近平向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4年度慶典晚宴致賀信。他表示,中國將始終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不斷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彭博社12日稱,中美金融工作組會議將於12月15日至16日在南京舉行。中美經濟工作組也計劃討論兩國的經濟前景,包括中國最近宣佈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報導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中美金融工作組會議前發表講話,敦促下一屆美國政府維持與中國重新建立的對話渠道。她稱,對於世界兩大經濟體而言,「保持溝通渠道暢通至關重要」。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表示,我們也對與新一屆美國政府經貿團隊接觸溝通持開放態度。
今年以來,中國多次發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聲音,並以實際行動證明開放決心:中國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對跨境服務貿易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允許在多地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院……有分析稱,對於許多聰明的國際投資者來說,「去中國,而非‘去中國化’」已經成為他們的明智選擇。
《歐洲時報》稱,蘋果公司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超過80%在中國生產,其總裁曲克直言「沒有中國的合作夥伴們,蘋果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特斯拉公司毫不諱言「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也是中國供應鏈的成功」;德國博世向中國小鵬新能源汽車提供零部件,歐洲力拓是材料供應商……西方觀察家發現,不少外國企業將供應鏈向中國轉移,形成「在中國,為中國」和「在中國,為世界」的生產模式。
梁婧認為,儘管明年外部環境的變化將對中國貿易等產生一定影響,但國內一攬子穩經濟政策的實施以及未來增量政策進一步加力,有望推動內需回升、信心恢復,在政策支持下消費增長有望回升,預計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