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等目光關注每位演員,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創設35週年碩果纍纍
獲得第32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提名的演員們亮相紅毯
1797台海內外劇目、4405名參評演員、90餘個劇種品類……這是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創設35個春秋後,一張沉甸甸的成績單。自1989年創設以來,白玉蘭戲劇獎始終「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發展成為了當代中國戲劇界的重要獎項之一,推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戲劇人才,也見證了中國戲劇藝術的繁榮發展。昨天上午,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暨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創設35週年學術研討會在文藝會堂文藝大廳舉行,並發佈《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價指數報告》。
公信力為白玉蘭獎影響力保駕護航
「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請客不到,送禮不要」。人民藝術家,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第二任評委會主任袁雪芬的諄諄囑咐猶在上海市文聯主席、白玉蘭戲劇獎評委會主任奚美娟耳畔,「求真求實、嚴謹權威,聖潔的白玉蘭開了一季又一季。所有的獎項,目的都是旨在鼓勵更好的創作,培養更優秀的人才。」奚美娟表示。
從1989年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榮廣潤連續擔任了30屆評委。他回憶,從第一屆開始,戲劇大師黃佐臨作為評委會主任,就擬定了白玉蘭獎的五條標準——演員的基本功、演員的創造能力、演員塑造人物的能力、演員的舞台整體感,以及演員崇迪甘斯藝的品質。一路走來,評委們見證了白玉蘭獎的影響力逐步擴大,而公信力是關鍵因素。
就像演員翟萬臣在第19屆白玉蘭戲劇獎的領獎台上說的那樣——「我一個白玉蘭獎評委都不認識,我也不知道評委是哪些人,能拿到配角獎榜首,我非常感動。」無論是大劇團的知名演員,還是縣級小劇團里功底深厚的「無名」演員,他們都有機會站上白玉蘭獎的領獎台。無關名氣大小,不論劇種大小,白玉蘭獎以平等的眼光關注著每一位優秀的、具有潛力的演員。
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成立35年來首次組團出訪,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國際舞台上演出
「白玉蘭獎是一塊值得所有人嗬護培育,並為之驕傲的上海的文化品牌,也是全國的文化品牌。」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鄭逸文認為,當下白玉蘭獎正處於新時代的上升期和再出發的關鍵期,「先評後獎,獎後再評,才能最大程度鼓舞戲劇人再接再厲,最大限度激發白玉蘭邁上更大台階,通過持續開展調查、研究、討論、培育專業研究人才及其隊伍,為這塊文化品牌的科技可持續性、學術可持續性、專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更多的機制保障和人才供給。」
獎項與演員互相成就
手握白玉蘭獎盃,對於演員們來說是一份肯定,同時也是一股繼續耕耘的動力。昆劇表演藝術家、三獲白玉蘭戲劇獎的計鎮華到今年已從藝71年。1991年,他憑藉昆劇《十五貫》獲得了第二屆白玉蘭戲劇獎主角獎的榜首。「那個時間段,上海昆劇團面臨比較困難的低潮期,這個獎不僅對我,也是對我所在的上海昆劇團而言,猶如一針強心劑,大家都無比激動。從1991年到2008年的三部戲,三次獲得白玉蘭榜首,這18年是我和白玉蘭戲劇獎相互成長、相互鼓勵、相互成就的美好見證。」
跨藝術門類的白玉蘭戲劇獎評選博采眾長,搭起一座演員們交流互鑒的專業平台。2000年,舞劇《蘇武》讓舞蹈家黃豆豆捧起獎盃,對於一名年輕的舞蹈演員來說,是榮譽是鼓勵也是嚴格要求,「要更加註重自身表演的分寸感」。「也讓舞蹈演員有機會與各個藝術門類的演員們一起交流,得以跳出舞蹈領域的定向思維和表演模式,站在更全面的角度完成舞劇人物的塑造。」黃豆豆說。
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在文藝誌願服務專場演出中表演舞劇《朱鹮》選段
「35年白玉蘭獎見證著中國戲劇的發展歷程,也見證無數演員的成長和蛻變,白玉蘭獎不僅僅是一個榮譽,它更像是一個演員夢想的起點,激勵舞台藝術工作者不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秦腔表演藝術家柳萍表示。2016年,柳萍帶著80多人的團隊第一次踏上上海的舞台,她心懷忐忑,不確定上海的觀眾是否會喜愛來自祖國西岸的秦腔。正是在那一年,柳萍成為寧夏第一個獲得白玉蘭獎主角獎項的演員,「‘白玉蘭’為全國戲劇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讓我們對自己的事業有了更深刻的熱愛和歸屬感。」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在會上透露,2025年,中國戲劇梅花獎將首次在上海舉辦,與白玉蘭獎競相綻放。「梅花獎獲得者被視為各個劇種的中青年骨幹力量,其藝術成就和表演風格,具有示範引領性。白玉蘭獎的獲得者,同樣也是各個戲劇領域內的領軍人物和業界的翹楚,具有鮮明的表演個性、藝術特色和廣泛的社會認可度,可以說,兩獎各有千秋,共同促進了中國戲劇事業的繁榮發展。」
文:本報記者 王筱麗
圖:葉辰亮
編輯:施薇
責任編輯:邢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