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亞那前總統:中國與西方處理國際問題的差異,背後有深刻的哲學淵源

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導讀

「後佈雷頓森林」時代的國際體系已無法滿足全球治理需求,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訴求。美西方試圖用新殖民手段繼續剝削髮展中國家。中國則通過平等互利合作,促進了「全球南方」的發展繁榮,並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改善了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提升了各地區的互聯互通和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因此引來了霸權國家的敵視。未來,「全球南方」國家將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唐納德·拉莫達(Donald Ramotar)

圭亞那前總統

「全球南方」的社會經濟發展符合全人類的利益,它可以成為全球福祉的主要貢獻者。但這一點沒有得到普遍承認,因此,對待「全球南方」的進步有兩種不同的態度。

第一種態度來自美國和歐洲前殖民大國。它們的立場是儘可能控制「全球南方」的資源,為本國的跨國企業和本國社會服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它們創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和世界銀行等機構來控制發展中國家。這些當年建立的機構至今仍然非常強大,其控制權牢牢掌握在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手中。這些國際機構製定的方案和條件,都旨在為攫取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剝削廉價勞動力創造有利條件,但其他各國別無選擇,不得不接受。

因此,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成為了對發達國家的資本淨出口國。最近發表在《新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估算,從1960年到2018年,高達150萬億美元的財富通過不平等交易,從「全球南方」國家流入「全球北方」國家,具體形式包括債務利息、利潤彙回和壓價買抬價賣的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等等。

與此同時,「全球南方」的情況極其嚴峻。貧困率高企,人們大多處於就業不足或失業狀態。教育、衛生和住房等社會基礎設施都處於糟糕的狀態。這導致了移民潮和人才流失。硬件基礎設施也處於極其落後的狀態,公路很少,大部分還不是柏油路,導致了「全球南方」普遍的欠發達狀態。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第二種態度來自中國。中國領導人始終把團結、互利、合作、共贏作為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政策和關係的基礎。隨著中國的發展,它與其他「全球南方」國家分享繁榮成果,向許多無法從世界銀行和IMF獲得貸款的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其中許多國家被視為存在「信用風險」。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經濟強國,它創造性地提出了多項倡議,吸引了世界各地人民的興趣。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宏偉的「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通過公路、港口和鐵路連接各國和各地區。它需要對關鍵基礎設施加大投資,這正是發展中國家所嚴重短缺的,也是它們無法擺脫不發達狀態的根本原因之一。「一帶一路」項目旨在以可持續的方式加速當地經濟發展。

這項倡議的規模非常令人興奮。已經有150多個國家加入這一大家庭,搭上了通往現代化的快車。

「一帶一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世界各國人民團結在一起,把各國經濟融合在一起。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允許各方作為平等的夥伴參與,加強了各共建國家的自主權。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帶一路」項目的好處不僅在於創造財富,提升各國的產品價值,打破不發達的惡性循環,而且還有另一個重要成果,那就是它拉近了各國人民之間的距離。在這一點上,中國與歐美國家在「全球南方」的投資有本質的不同。

如上所述,中國的投資集中於「全球南方」國家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項目促進了經濟活動,有助於提升附加值,促進可持續增長。這些投資對於東道國擺脫落後面貌是不可缺少的。而西方在「全球南方」的投資一直是為了開採自然資源。例如,在加勒比地區,圭亞那、蘇里南和牙買加多年來一直是鋁土礦的主要生產國,但我們要成為主要的鋁產品生產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方從未開發過這些國家能源潛力,因此從鋁土礦到鋁產品的加工過程只能由帝國主義國家完成。

其他礦物,如黃金、鑽石、錳等也是如此。在農業方面,我們也主要是生產原料。例如,我們生產白糖,但用於工業生產的白糖仍需進口。

說到這裏,我們必須研究一下西方列強「攻擊」中國的真正原因。它們試圖阻止中國同「全球南方」建立合作共贏和相互尊重的夥伴關係,目的就是為了保持其作為剝削者的歷史地位,希望讓第三世界永遠維持貧窮、負債和對它們依賴的狀態。因此,針對中國與其他「全球南方」國傢伙伴關係的敵意和誹謗正在不斷增加。而中國跳出了西方的思維模式,伸出友誼之手,提供合作機會而不是殘酷的競爭。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緊扣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他說:「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和西方在一些全球性問題上的觀點和做法不同,這種差異具有深刻的哲學淵源。

西方的做法是基於支配和控制世界資源和經濟的哲學。它們很少或根本不關注多元文化和範式,其最終目標是把自己的制度和價值觀強加給全人類。這導致它們極具攻擊性,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濫用製裁、封鎖,甚至發動戰爭。

中國的做法是在經濟和國際貿易中促進互利共贏,尊重文化差異,增進相互瞭解,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和平與友誼。

我相信,中國的做法更為可行。這種做法甚至會引起一些希望營商環境良好的西方國家共鳴。要推動這條道路繼續走下去並不容易,因為那些渴望霸權地位的人一定會出來抵製。然而,正如我們在亞非拉廣大地區看到的那樣,大眾正在擺脫霸權統治,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越來越突出。

「全球南方」在國際關係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正在給新殖民主義畫上一個句號,這主要是由於中國處理全球問題的新方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Modernizing the Global South”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桑治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