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碳要聞:光伏還在「卷」,低價競標又現(碳報第126期)
正文
一、雙碳要聞
A、政策速遞
1.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要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要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零碳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了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的重要性,並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面轉型意味著將綠色轉型的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協同轉型強調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實際,科學設定綠色轉型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2.國家能源局:完善水電項目的綠證核發和交易規則
12月9日,國家能源局發佈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8794號建議的答覆,其中指出,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有關部門著力完善水電項目的綠證核發和交易規則,加快推進新投產的完全市場化常規水電項目綠證核發,進一步激發綠證綠電參與市場交易的積極性。
零碳解讀: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已明確綠證全覆蓋,綠電交易覆蓋全國所有省級行政區,綠電綠證交易對應電量已實現不納入能耗雙控,交易機制基本完備,市場規模逐年擴大。隨著綠證制度不斷完善,水電綠證核發和交易實現零的突破。我國已實現批量按月自動核發綠證,截至2024年7月底已核發水電綠證約2億個。
3.國標《鋰離子電池編碼規則》公示,適用儲能型鋰離子電池
近日,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根據工信部下達的標準製修訂計劃,對電子行業《鋰離子電池編碼規則》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公示截止日期為2024年12月11日。該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歸口於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由比亞迪、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海博思創等18家單位共同起草,規定了鋰離子單體電池、鋰離子電池模塊、鋰離子電池包、鋰離子電池簇與鋰離子電池系統(以下統稱為鋰離子電池)的編碼規則,包括編碼對象、編碼結構組成、編碼結構表示方法、編碼標識等。適用於消費型鋰離子電池、大動力型鋰離子電池(汽車用動力型鋰離子電池除外)、小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儲能型鋰離子電池的編碼。
零碳解讀:通過研究鋰離子電池編碼規則,賦予電池企業和電池產品唯一代碼,實現「一物一碼、精準識別」,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提供基礎支撐,逐步建立鋰離子電池產品工業大數據庫,滿足生產端、消費端、運輸端、管理端等對電池身份識別的個性化需求。
B、地方資訊
4.河南重大改革:放開配電領域投資和市場準入
12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加快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實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進我省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方案》明確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範圍,包括增量配電網場景、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等工業場景、整村開發等農村地區場景、旅遊景區等服務業場景、學校等公共機構場景等。《方案》要求深化配電網體制機制改革。放開配電領域投資和市場準入,鼓勵多元社會主體投資建設配電網,建立投資競爭機制和發展指標評價標準體系。加快完善配電網工程定額與造價管理體系,推動電網企業持續加大配電網投資力度,提高配電網工程投資效率和安全質量。
零碳解讀:這些改革措施旨在加快推進河南省源網荷儲一體化,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新能源的消納,同時也為社會資本參與配電網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場準入機會。
5.山西:分佈式新能源可獨立參與綠證綠電交易
12月5日,山西省能源局發佈《關於做好2025年電力市場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力爭實現2025年1700億千瓦時以上的交易目標。在擴大現貨交易經營主體範圍方面,結合省內電力市場實際,山西省支持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逐步推動用戶入市全覆蓋、推動虛擬電廠規模化發展,明確自2025年1月起,分佈式新能源可自願選擇以獨立或聚合方式參與綠電、綠證交易,暫不承擔相關市場運營費用,後續根據國家政策要求進行調整。
零碳解讀:山西省能源局提出圍繞支持分佈式綠電就近消納,研究製定分佈式綠電就近交易價格政策,為分佈式綠電就近與用電企業開展交易創造條件,支持分佈式綠電規模化發展和就近消納。山西省能源局還提出優化綠電交易組織和結算銜接,縮短綠證流轉時間,並豐富綠電交易品種,為發用雙方提供靈活的合約偏差調整手段,降低綠電交易成本。
6.北京:新型儲能產業營收目標超千億元
12月9日,北京市經信局發佈《北京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按照計劃,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收超過600億元;到2027年,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國內前列,建成1個國家級創新平台和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儲能產業示範區,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新型儲能產業營收力爭超過1000億元。
零碳解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還發佈了《北京市關於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整合資源優勢,推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北京作為我國新型儲能技術策源地,技術轉化成果賦能全國,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營收已超400億元。
7.內蒙古籌劃300多億煤電低碳化項目,首批綠氨摻燒項目6個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積極謀劃儲備總投資為300餘億元的煤電低碳化改造項目,將全力支持和推動在建、擬建煤電低碳化改造項目建設,持續推動降低煤電碳排放水平,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經調度統計,全區煤電低碳化改造項目共計30個。按項目建設狀態看,已改造項目5個、正在改造項目4個、謀劃儲備項目21個,正在改造項目和謀劃儲備項目總投資分別達61.87億元、335.86億元。按項目類型看,生物質摻燒項目12個、綠氨摻燒項目6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12個,項目主要集中在鄂爾多斯市、錫林郭勒盟、巴彥淖爾市、呼和浩特市、通遼市、赤峰市等地區。
零碳解讀:此前,國家明確提出,對符合條件的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項目給予五方面的優先支持政策。包括優先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或零碳發電量予以優先上網等。
8.新疆儲能並網裝機規模突破800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
近日,隨著中核彙能南阿拉爾25萬千瓦/100萬千瓦時儲能一電站項目並網發電,新疆儲能並網裝機規模突破800萬千瓦,達到817.5萬千瓦/2813.2萬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
零碳解讀:這一成就得益於新疆在新型儲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和持續投入。新型儲能技術,除了抽水蓄能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並對外提供服務,具有建設週期短、佈局靈活、響應速度快等優勢。這些技術在電力系統運行中可以發揮調峰、調頻、調壓、備用、黑啟動等多種功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
9.廣東: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0%左右
12月1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方案,發展清潔低碳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0%左右,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40%左右。完善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年用氣量1000萬立方米以上、靠近主幹管道且具備直接下載條件的工商業用戶可實施直供。新增天然氣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工業鍋爐和爐窯清潔能源替代以及運輸車船使用。工業鍋爐和爐窯「煤改氣」要在落實供氣合約的條件下有序推進。
零碳解讀:這一目標是廣東省在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重要規劃之一。此外,廣東省還計劃完善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並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工業鍋爐和爐窯清潔能源替代以及運輸車船使用的新增天然氣。這些措施旨在推動清潔低碳能源的發展,改善空氣質量,實現能源消費的綠色轉型。
C、行業新規
10.棉花行業首個產品碳足跡標準發佈
12月10日,中國棉花協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期間正式對外發佈《產品碳足跡產品種類規則皮棉》團體標準(T/COTCHN004-2024),這是棉花行業首個產品碳足跡標準。
零碳解讀:該標準是中國棉花協會推動建設的中國可持續棉花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促使生產者採用更加科學、環保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優化生產流程,減少資源消耗和排放;同時通過碳足跡評價,展示天然纖維低碳、環保特性,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二、專題碳討
0.68元/W的紅線形同虛設?光伏行業似乎還在「卷」
12月9日,光伏行業史上最大規模光伏組件集采開標。
這次集采由中國電建集團發起,總規模達到了51GW,創下了歷史新高。集采分為三個標段,其中n型TOPCon組件的需求為48GW,n型HJT組件的需求為3GW。這次集采的規模和參與企業的數量都刷新了歷史紀錄。
在價格方面,TOPCon組件的最低報價為0.62元/W,最高報價為0.76元/W,整體均價在0.68元/W左右。而HJT組件的最低報價為0.74元/W,最高報價為0.807元/W,整體均價為0.773元/W。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光伏行業協會此前呼籲企業依法合規參與市場競爭,並公佈了組件招標0.68元/W的成本線,但仍有超過1/3的企業報價低於0.68元/W。
細觀投標企業結構,報價低於0.68元/W均是二線組件企業,而TOP 10組件企業報價則均高於0.68元/瓦。一些企業為了爭奪訂單仍然採取了低價策略,二線組件企業的價格競爭依然激烈。
不過,中國電建集團的此次集采開標只是「框架標」,報價並非最終中標價格,仍將有一輪二次競標,新京報零碳研究院還將持續關注最終結果。
0.68元/W的紅線形同虛設?
就在今年10月18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官方公眾號發佈通告,光伏組件低於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同時公佈最低成本價0.68元/W。
自此,0.68元/W的紅線設立。我們先來看看紅線設立後各個光伏項目的投標情況:
中節能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光伏組件框架協議採購開標:共有13家企業參與投標,綜合報價在0.675-0.722元/W,均價0.694元/W。其中,11家企業平均單價不低於行業協會測算的0.68元/W成本價。從入圍結果看,企業的報價居於0.680-0.703元/W之間,低於0.68元/W的投標單位未能入選。
華能2024年光伏組件(第二批)框架協議採購招標:最低中標價格為0.675元/W,中標均價達0.751元/W。國家能源集團11月15日公示的結果中,通威以0.723元/W的報價排名第一中標候選人。
南網能源2024年第一批晶體矽光伏組件框架招標項目:總採購規模達2.5GW,共有29家企業參與投標,價格區間在0.627-0.728元/W,均價為0.691元/W。其中TOP4的報價全部高於組件最低成本價,平均報價達0.7元/W。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批光伏組件長協集中採購:TOPCon均價為0.755元/W,P型均價0.716元/W。
據此可以看出,0.68元/W的紅線在近兩個月內還是起到一定作用,央國企及組件企業在價格方面已達成一定共識。
低價競爭在未來未必能贏得市場
光伏行業協會是自律性組織,並沒有強製性劃定最低成本價數據的權限,更多是指導意義。在大環境里想要擺脫內卷,要靠所有企業與營商環境交互形成合力。
央國企在光伏設備招標中,對價格具有重要的話語權。在利潤考核和財務審計要求面前,此前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價格權重佔比提得特別高。有些價格權重甚至達到50%-60%。這就導致一個結果,低價者比較容易中標。
0.68元/W的紅線誕生後,一些央企開發商開始修改招標規則,降低價格權重,並更看重設備整個生命週期的度電成本、產品質量可靠性、綠色供應鏈、履約能力等評價指標。有些央企將價格權重從45%下調到35%,並採用合理均價作為靶心價,將產品與技術創新等納入評價指標。
無論未來在光伏招投標出價方面能否真正形成自律,企業必須意識到,中國的光伏市場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低價競爭未必一定能夠贏得市場。
政策引導行業週期拐點向上
年初至今,光伏組件價格從0.9元/W降至0.68元/W,降幅27%以上。但是,第三季度光伏行業淨利潤環比改善,主要得益於光伏行業協會公佈0.68元/W紅線後,頭部組件企業報價上升,能源集團亦抵製低於成本價的報價入圍。光伏發電產業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價格下跌和盈利探底後,正迎來復甦的曙光。
中泰證券投資顧問丹恩天向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表示,就拿三季度來說,我們明顯感覺到以光伏為代表的綠色產業企業家對未來行業前景充滿信心。但不同的是,一些企業家更關注自身現金流問題;另一部分卻積極展望佈局,希望供給側出現變化後讓自己企業在行業內獲得更好的行業地位。隨著三季度末利好政策頻出以及10月中旬光伏業協會「防惡性競爭」座談會的舉行,持後者心態的企業家明顯增多。
就在昨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相信隨著政策的積極引導、市場化的出清機制、供需格局的改善以及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光伏產業有望在新一輪的增長週期中實現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光伏產業的長期增長趨勢不改,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增長形勢,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環境保護做出更大貢獻。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白華兵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