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明代的大慧寺將於近期啟動文物研究修繕保護

新京報訊(記者吳為)12月13日,海澱區北下關街道舉辦大慧寺文化遺產煥活研討會,記者從海澱區獲悉,大慧寺將於近期啟動文物研究修繕保護工作,後續相關文物保護單位會依據大慧寺的研究進展,適時對外公佈相關成果。

來自國家圖書館、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等單位的15位專家參加研討會。研討會聚焦大慧寺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等議題。

大慧寺目前僅存大悲寶殿一座,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大慧寺目前僅存大悲寶殿一座,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大慧寺始建於明正德八年(1513)年,現僅存大悲寶殿一座,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約21米,建築規格極高,重檐廡殿頂。殿內存有環列於東、北、西三面牆體前的28尊彩塑泥胎造像,高約4米。彩塑背後牆壁上,有一套大型彩色連環壁畫,工藝精湛,取材於《香山寶卷》故事。

殿內存有環列於東、北、西三面牆體前的28尊彩塑泥胎造像,高約4米。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殿內存有環列於東、北、西三面牆體前的28尊彩塑泥胎造像,高約4米。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殿內藻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殿內藻井。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慧寺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極為豐富。此次研討會旨在深入探討如何更好地對大慧寺進行保護和傳承,希望通過集眾人之智,為大慧寺的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指導與支持。

12月13日,北下關街道舉辦大慧寺文化遺產煥活研討會,專家學者與業內精英深入探討如何更好地對大慧寺進行保護和傳承。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在研討會上,專家學者與業內精英各抒己見,從不同視角提出建議和方案,為大慧寺未來發展勾勒多元路徑。海澱區北下關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蔣傑表示,「大慧寺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我們作為屬地街道,也是想通過這次研討會,為大慧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動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協同發力的保護機制,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