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古道遺存、古鹽井,這一年里他們在重慶找到了460處「新寶貝」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在銅梁區,抗戰將領郭汝棟的故居被鎖定;在璧山區,成渝古道遺存被找到;在雲陽縣,一座唐代的古鹽井浮出水面;在大渡口區,一處規模龐大的明代墓群被登記進冊……

12月12日,來自重慶市文物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四普」)中,共完成14787處「三普」登錄不可移動文物複核工作,複核率已過半,新發現文物460處……

究竟這些藏在重慶大地上的「寶貝」是怎麼被發現的,它們背後又藏著哪些故事?連日來,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一一打探。

數個名人故居在銅梁區被鎖定

近日,銅梁區少雲鎮一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三合院式老建築被「四普」隊員們正式登記進冊。它緣何會進入「四普」隊員們的視野?原來,經過初步核查,這處隱於山林之間的穿鬥抬梁式小青瓦三合院,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地下黨員之一週國幹的故居。

據銅梁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1926年的順瀘起義中,劉伯承任總指揮,周國干任參謀。重慶「三·三一」慘案後軍閥劉湘等圍剿瀘州,為保存骨幹力量,劉伯承、韓伯誠等隨周國干回少雲老家暫住。1927年周國干隨劉伯承到南昌任南昌起義總指揮部參謀團第一課課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籌集活動經費,周國干回四川創辦了「成都光華酒精廠」。1945年,周國干病逝成都,享年53歲。臨死前,托陳向宇將自己多年節約的30萬元法幣,轉中共中央南方局,向組織交納了最後一次黨費。

這處三合院目前保存完好,包括堂屋、左右次間和南北廂房,小院如今仍殘存部分條石壘砌而成的院牆。石門框的院門上,左右兩側陰刻有:「讓水廉泉所居而安者 光風霽月繼續其皇之」,橫聯:「家傳忠厚」,落款:「民國甲子年仲春月榖旦」。

除了周國干故居外,在銅梁區,抗戰將領郭汝棟的故居也被找到了。這處老建築位於銅梁區永嘉鎮,公館為一樓一底兩層磚木結構建築。

這些名人故居是如何被一一鎖定的?銅梁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說,針對銅梁山、丘、壩的複雜地形和夏季茂密的植被,按照普查標準與技術要求,銅梁區「四普」調查隊配備了RTK測量儀、帶RTK模塊的M3E無人機、360三維激光掃瞄儀、大疆新一代機載高精度激光雷達禪思L2等高精設備。

完成數據採集後構建的數字化轉型,能將植被、地面建築物等信息移除隱藏,顯露文物本體,在模型上對文物本體邊界進行勾選,最大程度做到文物本體邊界坐標點、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及高程點等數據的精確採集。

唐代古鹽井在「四普」隊員走訪中現身

在雲陽縣,一處處文物點也在「四普」隊員們的野外調查中被逐一發現。

首先被找到的,就是一處已有千年歷史的古鹽井——浣溪井。

據雲陽縣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新發現的浣溪井地處雲安鎮,該鹽井緊靠龍井溝西側,東距湯溪河約200米,井口海拔高程163米。浣溪井井口呈圓形,直徑3.35米,井深約60米,井壁為磚石木結構,外部由條石和鹽渣磚壘砌而成,內壁以木板相連,形成接近圓形的多邊形結構。

為了縷清古鹽井的歷史沿革,雲陽縣「四普」隊員們進行了大量的史料查證。最終知道了古鹽井的故事——浣溪井始建於唐代,經歷代修葺,目前保存結構為晚清至民國時期,是研究中國鹽業史、鹽文化以及早期製鹽工藝難得的實物資料。

除了古鹽井之外,雲陽縣還在紅獅鎮發現一座民國時期的閔竹鬆故居箭樓。

這處箭樓內部為三層木結構,其中在南面第一層以及北、西兩面的第三層中部,分別開設了窗戶,以便採光和通風。值得注意的是,該箭樓無攻擊、防禦性設施,屬民居類箭樓。

經過初步調查,該箭樓的名稱來自一位叫閔竹鬆的主人,其生活年代等詳細信息有待進一步考證。它的發現,對研究渝東北地區民居建築的特點、風格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目前,在雲陽,「四普」工作還在有條不紊地繼續進行著,雲陽縣文管所相關負責人說,「四普」隊員們將嚴格按照普查標準加快野外調查進度做好內業資料整理圖紙繪製、信息填報、數據複核等工作,確保每一處文物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為後續研究、保護與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多措並舉保護好新發現的重慶寶貝

這麼多文物相繼走入人們視野,重慶如何保護好它們?

「重慶實行‘邊普查邊保護’策略。」重慶市普查辦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九龍坡區、萬州區、南川區等已對99處新發現文物採取掛牌保護,避免新發現文物在認定公佈前被破壞;墊江縣對新發現文物開展考古調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對實地調查過程中縣保單位黃龍橋出現的隱患及時搶險排危,南岸區修復楊芳齡墓邊坡裂石;涪陵區重點針對荔枝道遺存開展實地調查並編製《荔枝道涪陵段保護利用規劃》。

同時,在普查之初,重慶市就建立市區兩級專家組模式,市級指導專家組28名、區縣定點專家組7名,在保障普查工作質量效率的同時搭建起全市中青年文物保護專家培養鍛鍊平台。

截至10月底,各級專家赴現場或採取電話、微信等方式指導1000餘次,切實為一線普查隊伍破解「疑難雜症」。

針對普查中遇到的普遍問題,重慶還總結整理出《重慶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階段常見問題解答》《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範本)及填報細則》,形成9大板塊85項問答以及6大類文物填報登記範本,經過檢驗,應對策略實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