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北三環」今起開通:北京地鐵12號線設13座換乘站

地上是車流滾滾的繁忙公路幹線,地下則是列車往複穿行的地鐵線路。隨著地鐵12號線的開通,在北京,地上公路、地下軌道的「交通走廊」再增一條,馬甸、安貞、酒仙橋、東壩等地區都將因此受益。

12月15日一早,乘客乘坐12號線列車打卡。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2月15日一早,乘客乘坐12號線列車打卡。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馬甸、安貞、酒仙橋、東壩等居住區因地鐵開通受益

從今天(12月15日)起,地鐵12號線(四季青橋—東壩北)開通運營,這條線路因為走向主要沿北三環東西向鋪設而被稱為「地下北三環」。

此次開通四季青橋—東壩北站段,運營里程27.5公里,共設20座車站,均為地下站,其中換乘站13座。開通後,將與4號線、5號線、8號線、首都機場線等12條線路實現換乘,連接世紀城、雙榆樹、大鍾寺、北太平莊、馬甸、安貞、三元橋、酒仙橋、東壩等居住區、商業區及重要功能區,將形成一條貫穿北部城區東西方向的「大動脈」,進一步優化城市交通結構、完善北京軌道交通網絡、緩解城區交通壓力。

12號線安華橋站是與8號線的換乘站,站內設有國風主題裝飾。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2號線安華橋站是與8號線的換乘站,站內設有國風主題裝飾。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上午9點半,在12號線馬甸橋站D口外,有不少附近居民正在研究這條地鐵新線的情況。「之前就盼著12號線能早日開通,這樣上下班就能省去在北三環上擁堵的煩惱。」附近多位居民表示,馬甸橋周邊有不少居民區,以前雖然也可以到8號線、10號線乘坐地鐵,但步行距離較長,搭乘地鐵仍有所不便。

因12號線而受益的區域還有酒仙橋地區。「我們肯定是很滿意呀,12號線開通後出行選擇更豐富了,早上在家門口就能坐車,以前坐地鐵都要走很遠的路。」今天早上,乘客李女士帶著孩子乘坐12號線「嚐鮮」,他們從將台西站上車後計劃坐車向西沿著這條「地下北三環」逛一逛。

12號線開通後,市民前往798園區逛展也會更便利,可以直接在高家園站下車,步行200餘米就能進入798園區,相比從14號線的將台西站、望京南站下車都要近一些。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此次12號線開通後,高家園站暫時未能實現與14號線的換乘,有這方面出行需求的乘客還需要再等等。

東壩北站,3號線、12號線同台換乘車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東壩北站,3號線、12號線同台換乘車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站台門增設載客密度顯示,可引導乘客到寬敞車廂

12號線開通後,12號線東壩北站首班車時間為5:23,末班車時間為22:30;四季青橋首班車時間為5:52,末班車時間為23:25。平日最小列車運行間隔為4分鐘。

記者注意到,為提升乘客乘車體驗,新建站台門上方均安裝了信息顯示屏,播放冷暖車廂、提示信息等內容,每節站台門上均增設載客密度顯示,引導乘客到滿載率相對較低的車廂乘車。站台單獨設立母嬰室,與第三衛生間完全分開,更加乾淨衛生。

需要提醒的是,12號線列車具備靈活編組能力,沿線各站站台層距離較長,而目前開行的多為短編組列車,比站台距離要短一些,因此部分站台門不會開啟,乘客在排隊時需要注意。

在購票方面,站台配備半自動售票機,其乘客顯示屏尺寸增大,對老年乘客更加友好;購票環節支持現金、支付寶、微信、銀聯卡等多種支付方式;相較於以往線路採用的掛式電子票價牌,新線安裝的立式電子票價牌,其大屏幕、近距離顯示票價信息讓乘客能夠更加清晰地查看票價信息。

12號線安裝有立式電子票價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12號線安裝有立式電子票價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為了讓乘客在乘車過程中更舒心,列車在外觀設計上採用微笑的「京劇臉譜」設計手法進行塗裝,以「京味兒」元素展現城市魅力。車身上銀黑色與細緻的線條交融,車廂內部設備設施定為藍白色調,為乘客營造清新、舒心的乘車環境。司機室直接與車廂合二為一,不單獨設置,第一節車廂最大載客量相應提升5.4%,進一步擴展了乘客乘車空間。

此外,這條新線還通過「黑科技」切實保障運行安全。車輛動力學響應監測系統類似於車輛的「體檢儀」,可實現對車輛性能及部件狀態的跟蹤監測,車輛發生故障時可快速自檢故障根源,提升應急處置效率。同時,12號線具備智能障礙物檢測功能,最大檢測距離能達到300米以外,且測距精度在5釐米之內,對列車運行起到安全預警和智能防護的作用。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