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問暖之綠色供暖|算算跨市「硬核」供暖的三筆賬

playstop

mute

max volume

repeat

從煙台海陽到威海乳山,36公里管道輸送冬日暖流

算算跨市「硬核」供暖三筆賬

本報記者 陶相銀

本報通訊員 薑俏俏 丁亞楠

作為我國首個實現跨行政區域核能供暖的城市,乳山市今冬步入第二個核能供暖季,核能供暖面積已提升至640萬平方米,服務5.8萬用戶,實現城區核能供暖全覆蓋。

「核能供暖是集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於一體的新型供暖方式,能更好地達到供暖效果。」乳山市熱力集團生產技術高高長杜雲鴻說。

城區今冬供暖質量提高

12月11日,乳山天氣晴朗,但最高氣溫也僅有6℃。

當天下午,在瑞馳康城小區居民於海燕家中,溫度計顯示的數值是23.5℃。瑞馳康城是一個新小區,今冬首次供暖。「樓上樓下還沒入住,如果這兩家都開了暖氣,我家溫度還能再高一點。」於海燕說。

在西城華府小區居民郭仁麗家,室內氣溫則達到了25℃。西城華府是一個建成十幾年的小區,經歷了多年的燃煤供暖,今年是第二年核能供暖。「前些天來寒潮時,家裡也能有22℃。」郭仁麗說。

據乳山住建部門統計,乳山城區今冬供暖質量顯著提高,較往年平均提高2℃-3℃。

「傳統供暖採取直供方式,通過管道把熱能從熱電公司直接輸送到用戶家。這種方式簡單直接,但存在供暖不均衡的難題。」杜雲鴻說。

今冬供暖效果的提升,得益於乳山市對供暖系統進行了改造升級。「今年,我們新建改造了143個小區換熱站,均勻分佈在城區,把‘一管直供’改為‘換熱站間供’,解決了供熱不均衡、壓力不穩定的難題。同時,通過智慧熱網平台進行一體化、智慧化運行管理,供暖管控由‘人管’改為‘數管’,徹底杜絕了以往人工調節不精準、不及時等情況。」杜雲鴻說。

三次熱交換

核能暖流安全進家

乳山核能供暖的暖流,來自30多公裡外的海陽核電站。

近年來,乳山市緊盯能源轉型,自海陽市2019年開始試點核能供暖以來,積極加強溝通聯繫對接核能供暖事宜。2022年6月,乳山市、海陽市、國家電投山東核電簽訂《乳山引入海陽核能供暖項目框架協議》。乳山引入海陽核能供暖項目是全國首個跨行政區域的核能供暖項目,2023年11月正式投運。

「這條36公里的管道,是我國目前距離最長、標準最高的核能供暖管道。」乳山市熱力集團能源站調控中心主任譚永為介紹,海陽核電站通過技術攻關,在核電機組完成發電任務後,抽取其中的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多級換熱,最後將這些熱源輸送到乳山,「項目應用了適用於大規模抽汽供熱的堆機電熱控制、核能熱電聯供安全分析、大溫差遠距離換熱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

「核能供暖,只有熱能傳遞,不存在直接介質接觸,因此完全安全。」譚永為介紹,為了迎接核能供暖,乳山打造了3個獨立的熱交換系統,「第一次熱交換,是利用核能將長輸管網的水溫提升到120℃;第二次熱交換,是通過長輸管網將熱水輸送到乳山的能源站進行二次熱交換至75℃;第三次熱交換,將經二次熱交換的水與各小區換熱站再進行熱交換至45℃,其後送至用戶家中。」

效果好、零排放、成本低

三筆賬都划算

走進乳山市熱力集團供暖調度中心,大屏上顯示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和符號,幾名值班人員在電腦前各司其職,由此掌控著全市的供暖系統。「為了配合核能供暖,我們在2022年建設了這套智慧熱網平台,又於今年進行了全面升級,目前已具備了平衡控制、負荷預測、報警診斷、水熱計算等14項功能。」杜雲鴻介紹,平台實時遠程控制著所有換熱站,「比如,平台會根據室外溫度、樓宇保溫情況等參數,精準預判小區供暖所需要的熱量,其後依據單元樓內回水的溫度,通過智能單元平衡閥遠程調節,合理分配熱量,從而確保供暖效果。」

智慧化管控讓核能供暖更加均衡,且因為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建設標準高,停運的概率遠比燃煤鍋爐小,有效降低了以往嚴寒天氣下鍋爐因為高負荷運轉容易停爐的風險。

實現了預期社會效益的同時,核能供暖還有著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相較於傳統供暖季,乳山市區的空氣質量改善再進一步。」威海市生態環境局乳山分局大氣環境管理科負責人孫曉莉介紹,2023—2024年度首個核能供暖季的空氣監測數據顯示,乳山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8.9%,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95.1%。此外,據相關部門測算,引入核能供暖,實現了乳山市主城區對2台58兆瓦、2台116兆瓦傳統燃煤鍋爐的替代,年節約標煤1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二氧化硫465噸、氮氧化物130噸、可吸入顆粒物453噸。

同樣根據相關部門測算,在2023—2024年度的首個核能供暖季,較傳統燃煤供暖方式,製熱成本降低10%,人力成本壓縮70%,可節省財政資金約3000萬元。隨著供暖範圍不斷擴大,預計項目投運5年後,供暖面積可達700萬平方米,年可節省財政資金約4300萬元;投運10年後,供暖面積可達900萬平方米,年可實現盈利4500萬元,按照設備設計壽命30年計算,總計可節省財政資金約12億元。

(記者 陶相銀 編輯 黃露玲 郭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