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樑丨海上發射常態化,科技成果走上貨架……山東的新質生產力有多硬核!

◎現代化產業體系向「新」圖強

山東研究構建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1+1+5」規劃政策體系。全省累計建成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達到35個,今年新上榜的10個集群總規模2800億元,在建項目329個,總投資2300億元;培育數據驅動、AI賦能的「晨星工廠」4220家、產業大腦80個。

◎創新成果加速「跑」上應用場

科技成果可以走上「貨架」進行交易了!今年5月啟動試運行以來,大市場掛牌交易成果1000餘項,預計全年市場交易額將超過10億元。

省級科技創新投入連續3年超過145億元,企業研發經費突破2000億元,近三年全省累計安排財政資金73.9億元實施449項省重大科技項目。

◎美好生活向「新」進階

截至11月14日,山東汽車報廢更新提交申請32萬份,佔全國的1/6,帶動銷售417.8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佔比62.8%;全省銷售家電257.6萬台,銷售金額112.4億元,其中一級能耗產品佔比88%。

前三季度,全省虛擬現實設備、服務器、集成電路等智能化產品產量實現20%以上增長,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27.0%和30.6%。線上消費等新業態持續活躍,全省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556.8億元,同比增長23.4%。

踏浪逐「新」,千行百業拔節生長

山東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織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百舸爭流,踏浪者領航。在齊魯大地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新質生產力翻湧激盪,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度重塑著千行百業。

今年的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山東堅持先立後破、突出重點,發揮工業門類齊全、科教資源豐富的優勢,強化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新產品、新模式加速湧現,新技術深化應用……從爭分奪秒的生產一線到頻頻「上新」的項目現場,一場關於新質生產力的競逐熱氣騰騰。

如果你在計劃一場年末旅行,來山東追逐「星辰大海」會是不錯的選擇:12月19日18時30分左右,日照近海將實施海上火箭發射任務。

將目光投向煙台海陽,火箭生產製造、發射、衛星應用等功能模塊沿著約6公里的航天大道漸次排開,「前港後廠、出廠即發射」的能力佈局加快形成,帶動海上發射逐步常態化。

時鍾撥回2019年6月: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選中海陽港作為發射技術服務港,完成了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商業航天的核心挑戰在於確保發射高效安全的同時還要實現低成本運營。而彼時,四大航天發射場的商業發射頻次尚不穩定,民營火箭企業對發射場地的需求卻日益增長。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當地以海上發射母港、火箭總裝製造為龍頭牽引關聯產業高效集聚,成功開闢出商業航天新賽道。5年後的今天,煙台全市航空航天鏈上企業已超過70家,可以觀看海上火箭發射的連理島、新建成的航天科普館等成為新晉「打卡」地,海陽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目前,煙台全市航空航天鏈上企業已超過70家,海陽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圖為東方航天港。目前,煙台全市航空航天鏈上企業已超過70家,海陽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圖為東方航天港。

產業是生產力變革的重要載體,發展新質生產力很大程度要落到開闢產業新賽道、塑造產業新優勢上。正視產業結構偏重這一短板,山東研究構建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1+1+5」規劃政策體系,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賽前分析佈局未來產業。截至今年11月,全省累計建成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達到35個,今年新上榜的10個集群總規模2800億元,在建項目329個,總投資2300億元。

臨沂廣發科技電子有限公司是位於郯城縣的一家電池配件生產商,佔地僅6畝,但車間別有洞天:5米長的生產線上有119個監控點。「之前對設備預熱值、電流量等參數反復調試,卻總也無法突破85%的產品合格率。」公司總經理張恒瑞介紹,在生產數據被實時接入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後,室溫這個「罪魁禍首」被揪了出來:車間溫度一旦超過26℃,合格率就會大幅波動。憑藉這樣一個信息,產品合格率實現了超過10個百分點的提升,廣發成為了五家知名頭部企業的指定供應商。

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山東持續深化數智賦能,傳統產業「基本盤」同樣成為生機勃發的「新質」沃土:從最初只是產線的局部優化、簡單迭代,到現在產業整體朝高端化、智能化方向演進。數據顯示,全省已培育數據驅動、AI賦能的「晨星工廠」4220家、產業大腦80個。「山東先在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打造標杆、沉澱知識,再在中小企業落地普適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以‘新’促‘新’。」省工業經濟聯合會秘書長張祥介紹。

前三季度,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已超52%;前10個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6%,較前三季度再提高1.1個百分點。傳統產業躍升,新興產業擴張,新質生產力成為山東塑強工業大省發展新動能的有力抓手。

科技成果可以走上「貨架」進行交易了——在山東科技大市場,科技成果、技術與人才需求、擬融資金額等數據在大屏幕上實時更新,中介、風投、中試、擔保……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的各類服務都能在這裏找到。今年5月啟動試運行以來,大市場掛牌交易成果1000餘項,預計全年市場交易額將超過10億元。

建設這樣一個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的「超市」,是山東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推出的重要改革。「高校成果企業看不懂,企業需求高校摸不準,兩者的對接常常不在一個話語體系。這是製約成果轉化的很關鍵的難題。」省科技廳廳長孫海生介紹,科技大市場除了常態化開展成果發佈、項目路演、合作洽談等活動,還引進專業機構聯合開發科創資源數據庫、供需對接AI大模型,帶動成果交易實現快速增長。

今年5月啟動試運行以來,山東科技大市場掛牌交易成果1000餘項,預計全年市場交易額將超過10億元。今年5月啟動試運行以來,山東科技大市場掛牌交易成果1000餘項,預計全年市場交易額將超過10億元。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而更關鍵的是科技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中。山東一方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聚焦重點領域佈局實施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一方面幫助「金種子」更順暢地導入產業結出「金果實」。11月底,《關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出台,直面「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不能轉、不敢用、沒錢轉」六大難題,給出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權益讓渡」轉化、「先使用後付費」等16條具體措施。

全球首列用於商業化運營的碳纖維地鐵列車,在全球首次成功構建西瓜屬超級泛基因組圖譜……今年,山東多個科技成果問鼎「全球之首」,背後是高水平人才敢於挑大樑、向前衝。在省農業科學院,「90後」王成鵬已經當上花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的副首席,與首席互為AB角,對學科發展等重大問題有一票否決權。

新質生產力強調技術的革命性、顛覆性突破,但這樣的技術誕生之初往往只有少數人看得準。如何保護激發好拔尖人才的創新精神?今年山東啟動全國科技人才評價綜合改革試點,明確四大類人才的試點任務和成果形式;同時,著力推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省重點發展的11條標誌性產業鏈人才佔比達85%,近三年集聚青年人才超過240萬人。

發揮創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導作用,山東整合創新資源,優化創新體系,紮實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成果向重大場景轉化效能。數據顯示,省級科技創新投入連續3年超過145億元,企業研發經費突破2000億元,近三年全省累計安排財政資金73.9億元實施449項省重大科技項目,有力破解了一批影響產業鏈安全、製約產業鏈升級的「卡脖子」問題。

不久前,家住濟南黃金99景城小區的蘇諒在家門口見證了一場特殊的新聞發佈會:圍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省市兩級商務部門負責人現場為記者、居民答疑。10月份,蘇諒抓住汽車換新補貼「加碼擴容」的機會換了輛新車,快要過年了,他尋思著再來聽聽家電方面有什麼好政策。

11月16日,10餘家企業在「利企惠民政策在身邊」首場新聞發佈會上擺起展台,吸引不少消費者諮詢購買。

截至11月14日,山東汽車報廢更新提交申請32萬份,佔全國的1/6,帶動銷售417.8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佔比62.8%;全省銷售家電257.6萬台,銷售金額112.4億元,其中一級能耗產品佔比88%。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工作成效都走在全國前列。

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它直接落腳在企業打開市場銷路、人民奔赴美好生活等細節中。發揮大規模市場優勢,山東以新供給激發新需求,以新需求牽引新供給,努力在推動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中多作大省貢獻。

過去花農對開花時間、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都掌握得不精準,現在能直接問計於手機;過去是花冠單一產品,現在則根據花蕾、花冠和大花等交易行情提供多樣化產品。引入「數據生產力」後,平陰的玫瑰花加工企業通過平台下放採購需求,引導農戶按量按花型採摘,產業綜合產值從30億元提升至60億元。

在青島,銀髮經濟正在崛起,以「15分鐘養老服務圈」為核心的新模式讓各種養老資源在老年人「身邊轉、床邊轉」。順應養老服務個性化、品質化發展趨勢,政府在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基礎兜底作用的同時,推動建設一批方便可及、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養老機構,企業則通過技術合作、產品共研、合資建廠等方式不斷迭代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適銷對路的智能適老產品。近日,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城市能力指數報告(2024)》中,青島五個維度專項能力均進入「領跑級」。

前三季度,全省虛擬現實設備、服務器、集成電路等智能化產品產量實現20%以上增長,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27.0%和30.6%。線上消費等新業態持續活躍,全省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556.8億元,同比增長23.4%。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中,新質生產力大展拳腳,成為新的重要增長點。

(大眾新聞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