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半 | 騎手的飛馳人生:「今年的冬天,最暖」

「到底該不該讓外賣員進入小區或商場?」每隔一段時間,這個話題便會在互聯網上,一石激起千層浪。

今年,是富哥在重慶送外賣的第八個年頭。初來山城時,富哥19歲,「見到誰都要先喊一聲老師」;如今,他的兒子已3歲。

每天,富哥的腦子裡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數字:訂單配送費、補貼、車程……由此決定訂單值不值得去搶。富哥的體內似乎裝了一隻鍾表,每次在馬路上的飛馳,都精確到秒。

但超時,總難免。進不去的小區、阻攔進樓的保安、找不到的停車位……時間具像在送外賣的每一個瞬間。

暖「新」食堂里的騎手休息就餐區。

今年,一切開始轉變。騎手與城市的「鏈接」,正從「生人社會」走向「熟人社會」,一條通道、一座驛站、一個食堂……看似不起眼的小變化,卻體現著城市無處不在的人文關懷和民生溫度。

12月18日,陰天,佩戴紅岩騎手徽章的富哥,和小區保安熟絡地打完招呼後,便順利騎著電動車進入小區送餐。送完後,他將電動車停放在騎手友好停車位,進入暖「新」驛站,喝上雨天里的一杯熱茶。

「做騎手這麼多年,今年的冬天,最溫暖。」富哥笑了。

01

綠色通道的出現

今年29歲的周雲川,從2020年開始做美團騎手,日常的工作時間為早上的10點半到晚上8點。

他是沙坪壩區有名的「單王」,平均每天能送到60單,這也意味著,周雲川一整天都是馬不停蹄的狀態。

在城市的街角、商場、電梯中,周雲川總是一副雷厲風行的樣子,取餐、送餐,一路爭分奪秒。

盛夏的山城,曾是周雲川最艱難的日子。「每年7、8月,會有很多送水到小區的單子,倘若不讓電動車進小區,我們就只能手拎肩扛著送上門。天很熱,水很重,但腦子裡想的都是快點,不然要超時。」

除去身體上的苦和累,最讓周雲川煩惱的,是進小區時與物業發生的爭辯。

「外賣員不能進,你讓住戶自己出來取。」「兄弟,我知道你來送過,那也要登記,都是工作。」「超時也沒辦法,我們要為住戶安全負責。」……

好脾氣的周雲川,很少有和人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他曾站在大門口,不停與顧客道歉,解釋外賣送不進去。面對顧客「我點外賣不就是為了不出門」的指責,周雲川一邊道歉,一邊盤算著這單又白幹了。「那會老是想,什麼時候我們能大大方方進小區,不再出現類似情況。」

佩戴著「紅岩騎手」標識的徽章,周雲川可順利騎行電動車進入小區,免去過往手動填寫登記信息的步驟。

站在物業保安的角度,他們也並非故意為之。沙坪壩某物業小區班長張東林直言:「部分業主認為,騎手不登記進入小區,加上電動車穿行,增加安全隱患,要求我們加強管理。物業保安也是左右為難。」

如今,被周雲川暗藏在心裡的期望,照進了現實。

2024年5月,在重慶市沙坪壩區委社會工作部的推動下,沙坪壩區建成重慶首個「騎手友好街區」,通過布設騎手地圖、允許騎手進入小區底層車庫通道等方式,為騎手「敞開大門」。

關於外賣騎手這一行業,重慶在「有序」與「便利」之間找到平衡點,以友好小區為例,沙坪壩區已有756個小區加入,預計明年還會新增80餘個。

土灣街道的金沙時代小區便是「騎手友好小區」之一。佩戴著「紅岩騎手」標識的徽章,騎手可順利騎行電動車進入小區,免去過往手動填寫登記信息的步驟。

「‘紅岩騎手’是經過社區和平台站點根據騎手日常表現、業務能力、綜合素質等多方考量,最終由各街道發放。」重慶市沙坪壩區委社會工作部非公黨建和社會工作高高長蘇弋航解釋說。

小區外的騎手友好停車位。

領取到「紅岩騎手」徽章後,周雲川進入小區送貨有了「綠色通道」。

「算下來,平均小區一單外賣能節省5-8分鐘。」周雲川說,看似不多,但對騎手的影響卻很大。

「不用再因焦慮訂單超時而違反交通規定,也不用再擔心‘進門難’。」周雲川記得,友好街區剛落地後,他還像以往一樣,在小區門口早早停下電動車,拎著外賣準備去登記。沒想到,門衛大哥揮了揮手說:「小夥子,你有徽章直接進去就行。」

那天,倆人都笑得很開心,這是周雲川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的職業和這座城市是很溫暖很親密地連接在一起的。

02

飛馳人生的驛站

和「老大哥」周雲川不同,李清源今年1月才加入外賣騎手的隊伍,出生於2002年的他,是隊伍里的「小年輕」。

剛開始,李清源覺得還算有趣,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二十出頭的年齡,看什麼都是新鮮的。但當新鮮感褪去,枯燥和疲憊隨之湧現。

他接單的區域,集中在渝中區大坪街道。每天十多個小時都在送單,李清源覺得自己像個機械的陀螺,「整個人都麻木了。」

偶爾實在累得想休息時,李清源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地兒。能停電動車、能擋風遮雨、能接熱水……最重要的是,不會有人催他們走,也沒有那麼多注視的眼神。

在龍湖時代天街的暖「新」驛站里,李清源能得到片刻的歇息。

如今,李清源常跑單的龍湖時代天街,有了供騎手休息的驛站。在這個「騎手之家」里,有微波爐、沙發、冰箱、小藥箱和空調等設施,冰箱里還有礦泉水,騎手口渴了可以直接拿。

這裏,成為騎手們最理想的休息地。上週的重慶,斷斷續續下了幾天的雨,李清源在這樣的天氣,偶爾會犯犯「懶勁」,空閑的時候在驛站里多休息一會。

當他走進驛站時,裡面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正在給手機充電,有的聚在一起聊著天,還有的將隨身帶的飯盒加熱準備吃上兩口。這或許是騎手們一天工作里難得的愜意時刻,也是驛站存在的意義所在,給飛馳不停的騎手,一個短暫可以停下來的休息站。

暖「新」驛站里配有常見藥品。

驛站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為騎手遮風擋雨,還成為他們互幫互助的「小天地」。

「之前中午送餐高峰時,我接單的一個餐廳出菜非常慢,導致我第一次超時,心情挺沮喪的。」李清源來到驛站後,遇到另一位滿頭大汗的騎手,兩人一聊發現都是接了同一家餐廳訂單導致超時,瞬間有了共同話題。「他囑咐我一定要在軟件上報備,可以延長時間,不懂可以問他。然後我倆就躺在沙發上,一句話都沒說,但那一刻我覺得離外賣員的身份更近了。」 李清源說。

對於李清源這些新手騎手來說,最難的不是沒單,而是找不到商家、也找不到送餐點。要想早點順利上路,老騎手的幫助是少不了的。驛站,也成了新騎手結交老騎手的一個途徑。在老騎手的幫助下,李清源走過很多便捷路,一位叫祝家林的騎手,是時代天街這一片的單王,也會把跑不過來的單第一個轉給他。

暖「新」驛站一角。

這些小事,讓李清源感受到騎手與騎手間的溫暖。

「所以我經常鼓勵新騎手去驛站,休息一下也好,和更多的老騎手認識一下也好,說不定人生的拐點就來了。」李清源說。

03

騎手食堂的夜晚

在騎手群體里,吃飯是小事,也是大事。

有人會自己帶飯,也有人會去吃減價的「騎手餐」,這是餐館與外賣騎手間的「暗號」。每天經他們之手送出去的美食訂單很多,但騎手卻很少給自己改善夥食,商場里的簡餐動輒就要二三十塊錢,吃一頓意味著三四個訂單白跑了,都捨不得。

「騎手友好街區」建成後,沙坪壩區落地30個暖「新」食堂,預計明年新增到50個,供外賣小哥吃飯的選擇,又多一個。

花費15元,即可在暖「新」食堂任選20多種菜品。

在沙正街社區食堂,今年7月開始,外賣小哥花費15元,即可在這裏任選20多種菜品,直到吃飽為止。為了遷就外賣小哥的就餐時間,食堂還延長營業時間,午餐供到下午2點半,晚餐延遲到10點。

「除了多種菜品,小面、米線和抄手隨時都有,保證大家一來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沙正街社區食堂負責人說,針對食堂延長營業時間,也會對員工有相應補償,並且大家都很支持。「經常來的小哥我們都熟,甚至記得他們愛吃什麼、口味怎麼樣。」

晚上8點,送餐晚高峰結束,便是小哥們集中就餐的時間。大家打完餐會聚集在一起,聊聊一天的接單情況,遇到的商家和顧客。

龔希鬆是一名餓了麼騎手,暖「新」食堂啟動以後,只要有時間,他就會選擇到此吃飯。對他來說,這裏乾淨,選擇多,對騎手還有優惠,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對於我們來說,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圍著單子跑,所以能聊的也就是單子,或者聊聊休息了去哪玩,但很少聊生活。」龔希鬆說。

騎手李奇則喜歡食堂里的花菜炒臘肉,每次來如果有這道菜,就會打上滿滿一盤,「吃開心了,就會覺得日子又有奔頭了。」

周雲川在暖「新」食堂里吃飯。

新手外賣員劉向喜歡在食堂找老騎手取經,他為人機靈,會提前買個飲料給老騎手備上,食堂里來就餐的老騎手一看對面坐著的笑盈盈的臉,就知道,這頓飯,時間起碼再加20分鐘。

「這個餐廳出餐慢,你接了他們的單子可以先不急,把其他的取了最後再去拿也來得及……」老騎手一條一條說,劉向拿著手機仔細記,飯菜飄香的食堂里,是溢滿的人情味。

12月5日,重慶召開市委社會工作會議,強調奮力開創超大城市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其中提到的建立新就業群體全方位關愛體系,就與外賣騎手們息息相關。

目前,包括重慶沙坪壩區、渝中區、江北區等地的上百個小區在內,「騎手友好街區」在全國已有6000多個,預計年內將拓展至上萬個小區。當這樣的「友好社區」越來越多,也將收穫更多溫暖的「雙向奔赴」。

第1眼TV-華龍網 唐雨/文、圖 董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