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灝:中國工業綠色轉型期是其他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提升的機遇期

12月18日,在「新質先鋒 碳綠中國」2024零碳研究院綠色發展論壇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環境與氣候議題專家薑灝表示,中國的國際發展合作目標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契合。目前,中國已經實現了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一(消除貧困),並且在目標九(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目標三(良好健康與福祉)上均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工業的綠色轉型和數字轉型機遇期,同樣也是以非洲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一步提升的機遇期,更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回到既定軌道的機遇期,還是全球控溫目標達成的機遇期。

「綠色發展如何既滿足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又滿足企業出海訴求,同時迎合中國政府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是值得我們正視且認真思考的事。」 薑灝稱。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北京)環境與氣候議題專家薑灝。

「新三樣」成外貿和對外投資亮點儲能出海成果顯著

近年來,「新三樣」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新動能。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7578.3億元,佔我國出口總值的4.1%,「新三樣」出口市場遍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受到廣泛歡迎。

在這一過程中,「卷」也成為了「新三樣」發展的關鍵詞。在論壇現場,薑灝披露了一組數據:今年前10月,我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出口同比數別增長40%、15%,但同期光伏產品(矽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約281.4億美元,同比下降約34.5%。

「出口了更多東西,但賣了更少的錢,這就是光伏遇到的問題,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降。新能源車企走向海外,也是因為國內太‘卷’。鋰電池行業下半年的海外訂單還不錯。」薑灝表示:「儲能也‘卷’,但國際儲能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特別是美國、歐洲市場需求非常強勁,GWH(吉瓦時)級別的訂單已成為常態,今年,中國儲能企業在海外拿下了南非最大的儲能訂單,還拿到了歐洲最大的儲能合作協議,海外貿易成果顯著。」

從「新三樣」企業海外拓展的情況來看,多家新能源車企在海外設廠,集中在歐洲、東南亞、南美等地;動力電池企業在海外設廠則覆蓋歐洲、東南亞、南美、北美等地;光伏企業主要在東南亞、北美等地設廠。

中國成氣候變化合作「尖子生」  「新三樣」出海有望成為促進非洲工業化進程

中國「新三樣」的快速發展、出口以及海外的投資佈局,讓「綠色」成為中國與世界連接的又一橋樑,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下的綠色項目備受關注。

薑灝表示,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06億噸,其中,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112億噸,為全球碳排放最大國家,且全球佔比超30%。但從人均來看,目前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歷史排放量為227噸,歐盟為682噸,美國為1570噸,「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生產的很多產品都賣給了發達國家,可以說,我們用工業領域的高碳排放量支持了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需要。」

此外,我國確定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實現碳達峰,但都用了幾十年才達峰,而我們的目標從正式確認開始,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10年,足以看出中國踐行碳達峰目標的決心。」薑灝表示。

作為非洲國家的重要合作夥伴,中國在「新三樣」領域的發展也有望促進非洲的工業化進程。

薑灝認為,中國的「新三樣」在非洲有很大發展潛力。以光伏為例,非洲有13億人口,但6億人口還沒有電,同時,非洲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儲能佔全球的40%,已有部分非洲國家把可再生能源定義為戰略。根據非洲太陽能協會發佈的2023年展望報告,越來越多非洲國家正在加大光伏產業投資,開始建設和運營大型光伏項目,預計到2050年,非洲太陽能光伏裝機量將增長至650吉瓦。

薑灝進一步表示,全球工業發展並不平衡,發達國家如德國、美國等,工業體系已經比較完善,但許多以非洲為主的發展中國家連工業化都談不上。中國擁有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和產業體系,所以,中國可以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彌補工業鴻溝的天然連接點,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陳莉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