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民企看發展丨「挑剔者」王勇:做好藥 就是不能放過一點瑕疵
走進民企看發展丨「挑剔者」王勇:做好藥 就是不能放過一點瑕疵
中新網南京12月19日電(記者 唐娟)「時不待我,數一數,還有幾天就到2025年了,能不急嗎?」
日前,南京聖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聖和藥業」)又一款創新藥獲批上市,如何讓這款抗癌藥物從實驗室走向更多迫切需要救助的患者,對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勇來說,是一場全新考驗。
「著急,挑剔。」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中,王勇如是評價自己,「一家數千人規模的企業經營者、掌舵人,是不可能佛系的。在做藥這件事上,我對員工的要求高,對數據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對於創新藥,每一個指標都得是好的才是好,有一點瑕疵我也不會放過。」
「把藥做好、做出好藥」
「聖和人的使命,其實就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藥做好、做出好藥。」 王勇說。
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的王勇年輕時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科研上,這也讓聖和藥業多了一份創新和科研的基因。
目前,聖和藥業有30餘個新靶點新機制的Ⅰ類創新藥項目在研,主要聚焦抗腫瘤領域,10餘個Ⅰ類靶向創新藥分別處於臨床研究申報生產、即將完成臨床研究或正在臨床研究過程中的狀態,企業已發展成為以研發為核心、快速成長的創新型藥業代表。
「對於一家藥企,如果只做仿製藥,今天能活著,明天還能不能活著,不知道。做創新藥,就相當於讓企業裝上了馬力更大、更可持續的發動機。」
談到創新藥,王勇滔滔不絕,「你看這款今年剛剛獲批上市的化學Ⅰ類創新藥,它完全可以和國外的同類藥媲美,甚至能覆蓋更多患者。我對這款產品的未來非常看好,期待它能給更多患者帶去福音。」
在他看來,創新藥就是能把那些已經幾乎無藥可治的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藥。「儘管做出這樣的藥很難,但我相信只要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再用正確的方式去走,總會做出來的。」
王勇也始終關注著國內創新藥的發展環境,「這些年,集採藥品確實讓仿製藥廠家的利潤有所壓縮。但隨著仿製藥採購費用比例有所下降,自然騰出更多空間、更多費用去採購創新藥,給了創新藥企更多的機會,促進大家往創新藥去轉型。」
度過了大半生的製藥人生涯,鑽研「如何做好藥」,早已成為王勇心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一件事。
「築巢引鳳,把錢分好」
作為一家以創新為源動力的製藥企業董事長,王勇對「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觀念深以為然,這也與他早年出身於高校實驗室的經歷息息相關。
高中畢業機緣巧合進入了中國藥科大學學習,畢業後剛工作沒多久,王勇又因各種原因被學校調回。
「此後的4年高校科研工作,至少有700多天是在實驗室通宵做實驗。」 700多個通宵學到的本領,為王勇的創業打下了基礎。「離開學校後的一年里,通過給其他企業解決技術問題,讓我還沒來得及拿到去大企業就職的機會,就已經賺到了創業‘第一桶金’。」王勇告訴記者。
如今,當面對中國藥科大學的學弟學妹時,王勇講述了自己作為科研人的體會,「做一個努力奮鬥的人是不會吃虧的,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本事將會是你所擁有的最大的財富。」
也因此,科研出身的王勇特別重視創新藥研發與臨床研究方面的產學研醫合作。近年來,聖和藥業分別與南京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高校進行了合作,與母校中國藥科大學設立了校企聯合研發中心。
「研發中心直接搬進校園,學校的實驗室、設備、高層次人才全部對企業開放,有新成果轉化項目了、遇到技術難題了,可以無縫對接。」
王勇認為,產學研高效貫通,科研成果高效轉化,是中國醫藥產業極為重要的創新途徑。「企業可以更好地瞭解科研一線情況,高校科研機構也能更瞭解市場需求,從而進一步放大組合型研發優勢,強化臨床研究轉化,加快推動創新產品面世,培養更多下一代的製藥人才。」
「聖和藥業是如何吸引人才的?」面對記者的提問,王勇回答,企業發展人才先行,要引來鳳凰,就要築好巢。把房子蓋好一點,儀器設備配備齊全,才有可能吸引人才。在此基礎上,企業掙了錢首先想到的是回饋給人才,先讓人才掙上錢。「企業經營者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錢分好。」
幹一行愛一行,才更實際
「愛一行學一行幹一行固然很好,學一行幹一行愛一行才更實際。」 王勇早年夢想是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沒想到最後成為一家製藥企業的創始人和經營者。
風雨兼程創業路,王勇有取得成果時的喜悅,更多的是「回首向來蕭瑟處」的坎坷和磨難,但他相信「天道酬勤」。「我已經快60歲了,每天工作時間不會低於15個小時。我從沒有逼自己去努力,當你熱愛一件事時,你為它付出的一切都是幸福的。」
王勇坦言,勤奮一方面是體力要扛得住,更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聚焦:專心、專注、專一。「聖和藥業跟國內外的優秀企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得繼續勤奮,才有可能縮小距離。」
「和歐美藥企相比,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王勇說,「聖和現在好像還不錯,但離成功還很遠,甚至,我認為,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成功,但只要竭盡全力地去努力,也許可以離成功更近一點。我也總覺得,聖和離破產不會超過三個月,這種危機感會逼迫著我每時每刻都不能放鬆,總是希望多付出一點,也許企業能活得更久一點。」
「努力在我,功在後人,利在千秋。抱著這種態度,並持之以恒地去努力,聖和才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在專訪的最後,王勇對企業成功的定義是,「與世界著名藥企比肩而立之時,或許可以說聖和離成功又近了一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