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跨度最大公鐵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記者從中鐵大橋局獲悉,12月19日,在浙江舟山群島海域西堠門水道的海面上,隨著3700方混凝土全部澆築完成,經過40個小時的奮戰,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用跨海橋首個主塔下橫樑澆築完成,標誌著世界跨度最大公鐵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是甬舟鐵路及甬舟高速公路複線跨越西堠門水道的共用跨海橋樑,連接金塘島和冊子島,是全線關鍵性控制工程。
大橋主跨1488米,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大橋,橋面寬68米,是世界最寬跨海大橋,為公鐵平層設計,中間通鐵路,兩側通公路。鐵路為雙線客運專線,設計時速250公里;公路為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里。
據瞭解,本次澆築為主塔的下橫樑,相當於人的肩膀,後期將與拉索一同承擔起鋼粱和六線公路以及兩線鐵路的載重。如此規模的大橋,下橫樑更要結實,為保證主塔與下橫樑結構的整體性,防止下橫樑由於長度大、承載大而容易開裂的風險,在施工中採用下橫樑與塔柱同步施工,且一次性澆築完成。
中鐵大橋局西堠門公鐵兩用橋項目黨工委書記、常務副經理李永旗介紹,本次澆築的模塊長44米、寬10米、高8米,共計澆築混凝土3700方,創下了跨海大橋墩身施工中一次性澆築最大方量紀錄。
由於主塔和下橫樑中需保留腔隙,同時需要在50米的鋼架上完成,一方面由於施工區域狹窄,容易出現蜂窩麻面等現象,另一方面由於澆築時間長、方量大,最底層混凝土如結塊可能被後續澆築的大方量混凝土壓裂。
針對以上問題,施工前,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對混凝土配比進行了優化,基於自主研發的新型降黏復合材料,製備出了具有低水化熱、高抗裂、易泵送等特點的高強混凝土;項目部聯合中鐵大橋局設計分公司在做施工方案設計時反復進行論證,並在施工前對工人進行了詳細培訓並劃定區域責任到人,矩陣到人,分工協作。同時對支撐鋼架進行了全過程監控監測,避免因為鋼架變形對澆築造成影響。
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大橋是甬舟鐵路的控制性工程。據悉,甬舟鐵路西起寧波東站,經寧波市鄞州區、北侖區,跨越金塘水道、西堠門水道、桃夭門及富翅門水道至舟山本島,終於舟山白泉,線路運營長度77公里,建成後將補齊浙江「市市通高鐵」最後一塊「拚圖」。
編輯 張磊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