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 答好「強富美高」新答卷系列評論|對「環境美」的追求,永無止境
江山如畫,生態美景是根基,也是脈絡。
「強富美高」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群眾》評論文章認為,「經濟強」是物質基礎,「百姓富」是價值所在,「環境美」是基礎條件,「社會文明程度高」是綜合目標。在這有機統一的四個方面,「環境美」代表著濃厚的詩意之美。
「環境美」的含義,是具體化的,也是動態化的。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這十年,「美」的成果越來越多,「美」的高度、「美」的厚度越來越明顯。
在江蘇,通過深入實施長江大保護,猛藥治好頑疾,善政打開新局面。「重化圍江」「岸線傷痕」從公眾的視線中消失,「江豚回歸」「江碧岸綠」帶給人們美好而生動的體驗。
在江蘇,太湖治理久久為功。2024年上半年太湖治理「成績單」出爐,太湖水質為Ⅲ類,達到良好湖泊標準。
在江蘇,深入推進大運河保護和科學開發利用,立法和整治、功能解鎖和文脈傳承相得益彰。
在江蘇,礦山複綠印證著奇蹟,丘陵、平原、濕地、海島的多層級治理和保護充滿智慧和力度。
在江蘇,山水城林和美麗鄉村相互映照,煙火人間和精神棲息地次第嗬護人心,呈現出別樣的氣度。
在江蘇,「環境美」更體現在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生產之美、人居環境之美交相輝映上。經濟總量持續增加,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綠色低碳的生態經濟比重不斷提升。既有「重要性」又有「含綠量」,這是江蘇十年發展的突出特徵。
何以如此?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擘畫、科學指引,是江蘇生態環境建設取得可喜成果的核心原因。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便引用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讚江蘇美景。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江蘇要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這一內涵十分深刻的要求,成為江蘇的新實踐。江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生態環境治理中全力探索新策、新招,是實現「江南美」的重要因素。多年來,江蘇推出了「水十條」「土十條」等重磅制度,出台了《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等多部法規,從而為生態環境治理強化了法治意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東風催雨渥村鄉,日月豐殷喜氣揚」式的尋常安樂。
實現「環境美」的目標,是為了讓群眾在詩畫里棲居、在美感中不斷進步。事實上,綠色促增長、生態促轉型、美景熱文旅、水土潤民生,正以寫實的方式,為江蘇人民帶來更大獲得感。
歸根結底,「環境美」為「強富美高」增添了新動力,為大美江蘇書寫了新答卷。我們對「環境美」的追求,永無止境。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