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傑華: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訊(記者徐彥琳)「對於城鄉間的養老資源失衡,要重點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12月20日,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研討會在三河市舉辦。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陸傑華分享了在共同富裕目標下,對於區域養老服務均等化發展的思考。

目前,我國處於少子化、老齡化以及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之下。特別是從2022年開始,中國人口發展處於前所未有的重大轉變期,並將進入持續的、難以逆轉且進程加快的人口負增長時代。從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來看,天津是京津冀中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其次是河北。「我們要感謝外來勞動力稀釋了北京的老齡化程度,目前北京的老齡化程度仍處於全國平均水平之下。」陸傑華提到。

黨的十九大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進程,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著力點。「以京津冀為例,北京因為經濟水平相對較高,養老服務方面的資源和質量也相對較好。而實現區域均等化的進程,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底線需求。在這樣的變化下,我們不僅要考慮北京的老年人,還要考慮養老服務關乎的三億老年人群體能不能共享發展的成果。」陸傑華表示。

陸傑華分享了在共同富裕目標下,對於區域養老服務均等化發展的思考。

立足於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追求,陸傑華指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包括六個方面的內涵,即更加豐富、更好質量、更高層次、更加便捷、更低成本、更加可及。主要目標在於構建覆蓋全民的普惠性的養老服務體系;構建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的養老服務體系;構建標準化、規範化和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體系。

陸傑華觀察到,目前促進共同富裕目標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有一些關鍵性製約因素。如養老保障體系不完備,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不足,保障水平和結構設計有待優化;養老服務的多元主體權責邊界不清,共建共享的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道路待明晰;養老資源調配板塊分割,體制機制碎片化,綜合性養老服務模式有待探索;養老產業長期處於低水平均衡,要素進入積極性趨弱,供給側提質增效驅動不足;養老資源地區配置失衡,重城市,輕農村,農村成為普惠養老突出的短板等。

面對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諸多問題,基於養老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目標,如何推動養老服務走向高質量?陸傑華分享了五個主要應對思路。

一是,統籌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關係,更加註重健全養老保障體系,以保障促公平。「兩個方面的關係不處理好,我們很難實現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今天北京有一千多家的養老驛站,但是我們的品牌化、連鎖化明顯不夠。」

二是,統籌養老服務多元責任主體的關係,更加註重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平衡事業與產業。「家庭、市場、政府、社會的邊界是什麼?主角是誰?這是我們理清政府、社會、家庭、企業之間關係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時統籌養老與其他老齡服務的關係,建立養老服務工作協調機制,促進資源整合。

此外,統籌硬件配置與軟件建設的關係,更加註重服務質量提升和人才培育,實現精準有效供給。「我們的養老硬件跟發達國家差距在縮小,但是軟件上差距不小。特別是要關注到特殊人群,失能、孤寡、殘疾、高齡失獨是我們提高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統籌地區、城鄉養老的關係,更加註重探索農村養老服務發展道路,促進養老公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專門提到,要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這句話意義非常大,對於城鄉間的養老資源失衡,將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納入到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的戰略中,我們才能真正地促進城鄉養老服務更加公平,這是非常長期的任務。」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