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遇上數字化,老年教育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觸網。當老齡化遇上數字化,如何讓老年人共享「數字紅利」,暢享便利生活?在12月20日舉行的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研討會上,以「彌合數字鴻溝 讓老年人共享數字紅利」的圓桌論壇舉行,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陸傑華,國家老年大學資源平台中心副主任呂倩和及象教育產品總經理傅曉風共同探討老年教育如何助力老年人數字素養提升等話題。
老年教育推動彌合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我們正處於數字化、老齡化的時代,‘數字鴻溝’問題便是面臨數字化的‘新’和老齡化‘老’的矛盾。」陸傑華以自己為例引用了國外相關數字社會變遷的理論,如果1995年以後出生的人是數字社會的「原住民」,那麼他便是數字社會的「移民」,他上一代的老年人則是數字社會的「難民」。「數字鴻溝」主要體現在數字化接入、能否使用智能產品以及知識鴻溝三方面,即老年人有沒有「接入」互聯網;老年人會不會使用智能產品,比如用手機掛號和支付;會使用智能產品的老年人能否甄別網絡上數字信息的真偽等等。
陸傑華介紹,通過去年針對老年人群體做的調查,發現農村地區和城市的中老年人的數字素養是有區別的,東西岸地區老年人的數字素養也存在差異。他認為,老年教育可以調動老年群體對數字知識的積極性,在彌合「數字鴻溝」中起到積極作用。「要徹底消除(數字鴻溝)是比較難的,因為數字社會在不斷進步,但老年教育可以解決老年人利用智能產品瞭解社會的需求,線上交互改變了傳統的線下交流的方式。」
具體來講,陸傑華認為,政府、企業、社會和家庭都可以作為「彌合數字鴻溝」的主體,讓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數字社會的數字紅利。「數字鴻溝的賦能還是要在基層做,不能高高在上,要和老年人形成一個共同體,通過線上線下解決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在適應數字社會時也要解決沉迷的問題,共享、共建、共治,讓多元主體推動問題的解決。」
精品在線課程、數字社區建設賦能老年人快樂學習
圓桌論壇上,呂倩和傅曉風分別從公辦老年教育和民辦老年教育的角度介紹雙方如何互相補充、錯位發展,多措並舉彌合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在做教育的過程中,找準定位才會有發展的空間。」傅曉風表示,公辦老年教育在課程體系的設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有更大優勢,但民辦教育企業具備「小而快」的特點,能夠快速尋找市場上的新需求,讓更多的用戶能夠進入到在線教育體系中,讓「公辦做到大而美」「民辦做到小而精」。
呂倩介紹,國家老年大學圍繞「將國家老年大學打造成為我國老年教育的‘主渠道’、主動健康的‘強導向’、銀髮經濟的‘催化劑’」,堅持「德學康樂為」辦學宗旨,積極擴大老年教育優質資源供給,促進老年教育泛在可及。一是基於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廣泛彙聚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當前平台一共有課程資源44.1萬門(個)、累計426.6萬分鐘,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這些資源來自國家開放大學總部、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政府機關以及社會機構等。二是新建和打造精品化系統化的課程,「教育和健康是‘銀髮經濟’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們今年建設了國家老年大學主動健康學院,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等12位國醫名師打造了‘國醫名師課’,通過平檯面向社會提供中醫養生公益課堂。」呂倩表示,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台還通過互聯互通的方式,把國家級的優質資源向各級各類的老年教育平台推廣。
「及像在創業之初也發現了有老年人網絡沉迷的現象,我們也在想如何產出精品內容讓老年人從網絡上低質量的內容中走出來。」傅曉風介紹,及像一直做線上老年教育,會基於老年人感興趣的點,構築他們的線上學習世界,同時發揮線上教育的優勢。「我們現在重點發力自己的老年教育大模型。老年人在使用手機時會遇到數字鴻溝問題,我們在探索如何讓老年人用更自然的方式去跟同學、老師等進行交互,更好地瞭解老年人的需求,不斷地給老年人的學習賦能。」
除了打造有趣、有溫度的課程外,及象還花了很大精力打造了網絡社區,老年人可以在學習之餘和老師、同學們交流和互動,將作業分享出來,隨著作品越來越多,學員們也越來越主動,「老年人有了作品第一時間發在社區上,獲得大家的點讚和支持。」傅曉風說道。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盧茜